APP下载

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注入活力

2016-08-23杨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多媒体技术诗人

杨柳

当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新技术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色彩、情境演绎等新的刺激方式来辅助教学,对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与作者情感共鸣、启发学生获得新知很有帮助,深受小学生喜爱,由此,教学质量也显著提高。但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方式方法有待深入研究,实验实践有待总结提高。

一、耳濡目染,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抽象思维能力仍然很弱,让他们通过几句话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是非常困难的,有些学生因此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形成古诗词学习障碍。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成为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新途径,成为打开学生感性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古诗词的教与学就会顺理成章。

例如,在教学《望洞庭》这首诗的时候,我就充分借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以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美丽的风光画面,让学生对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导入之后,学生根据画面说出用于描写水的词汇,孩子们积极踊跃。然后是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位诗人,站在洞庭湖边,吟咏唱叹。画面出示《望洞庭》一诗,配乐朗诵随之附和,被美丽的画面和声音吸引的学生竟然跟着节奏一起朗诵起来,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这种授课形式显然得到了学生的积极认可。

在导入环节用多媒体技术做辅助,利用光电刺激和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来代替枯燥的说教,的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身临其境,诱发共鸣

古诗词的生发时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隔久远,语言表达习惯也迥然不同,加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怎么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词,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诱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互通和共鸣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巧妙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和感受,就更易于沟通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江雪》一诗时,很多同学就提出来,“天那么冷,为什么还要去钓鱼呢?”“为什么选择一个那样的环境和时间去钓鱼呢?”这些疑问都是学生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障碍。为了让学生理解柳宗元的世界,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首先为孩子们重新演绎了柳宗元创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在一个北风呼啸、大雪飘飘的日子,千山万径,都被大雪覆盖,冰天雪地里只有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孤零零坐在一条小船上,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心情很郁闷,想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舒缓心情,也是借助寒江独钓的渔翁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孤傲之气。”同时配合画面,音乐朗诵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学们被画面、音乐和朗诵者的表达深深打动了,情不自禁地融入到诗作的情境当中。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为学生理解古诗词提供了更多感性的素材,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到学习中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感同身受,启发领悟

诗言志,古诗词在表达作者情感的时候,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委婉,或借物借景,或隐晦艰涩,无论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都需要非常凝练地把所有的情感通过几十个字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高难度”的事情,让小学生去接受、去领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通常的古诗词教学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多媒体技术是打开诗人情感世界的一把钥匙。

例如,《示儿》是陆游的一首爱国主义名篇,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腔的爱国情怀是这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于是我就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了一个诗人临终前,以及战火纷飞的历史场景,首先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一个将死之人还在牵挂祖国破碎的山河。然后是在沉郁的音乐氛围中,我模拟了陆游,对这首诗进行了现代版的演绎。感人的画面、感人的音乐、感人的朗诵把很多学生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这一课能够收到这种效果,应该说是非常成功了。

多媒体技术在这里充当了一种“时空隧道”的角色,让学生们可以“穿越”到诗人生活的那个年代,去切身感受诗人的境地,感同身受,自然就会领悟更深。

总之,总结、探索和尝试多媒体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多媒体技术以其突出的特点,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们耳濡目染、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瑞祥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多媒体技术诗人
踏青古诗词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人与花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