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策略探究

2016-08-23严利文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8期
关键词:慈孝行车文明

严利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推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热点和亮点。它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做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认为的那样:“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就尤为重要。那么主题应该怎样来选择,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一、根据社会背景确定主题

我们是活生生的人,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源泉,使我们充满希望,而这个活生生的生活,它的发展是与当地的社会背景有关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社会生活环境与人的发展密不可分,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因而,社会生活背景应成为我们选择、确定主题时一个重要依据。

“慈孝文化”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创私学,就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之后,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出国家要“申之以孝悌之义”。他们都把慈孝作为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汉文帝刘恒身体力行,仁孝闻天下;西汉小黄香身暖其亲之衾,号曰“天下无双”;当今好儿郎张辉捐肝救母,入选全国好人榜……他们都在诠释慈孝这两字的深刻含义。“慈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凸显,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传统文化价值观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使得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舆论导向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片面地强调了知识和能力而忽视了传统道德教育,造成了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滑坡。慈孝——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把慈孝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如鱼得水,因为慈孝教育不仅涉及到认知,还涉及到情感、行为,它单靠讲与听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因此,“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综合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根据时代要求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只有紧跟当今时代潮流,它才会有生命力,它的主题才是鲜活的,才有价值。不然,它就失去开展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越来越发达,马路拓宽,汽车越来越多,开得越来越快。疯狂的引擎声呼啸而过,带来了回头率的同时更成了马路杀手! 超速、超载、闯红灯、酒后驾车、醉酒驾车、随意便更车道、无照驾驶……如此多的交通违法行为,换来的是血的代价:“5·7”交通惨案,肇事者胡某是杭州某高校学生,曾获得杭州首届卡丁车大赛冠军,而其在接受采访时也不讳言常和朋友飙车。遇难者谭某,2002年考取浙大通信工程专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担任硬件工程师。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就此破碎;两个多月后,“8·5”惨案发生。在杭州莫干山路111号门口,斑马线黄色的底色在很远处就能看到,在斑马线上散布着10颗红色的爱心图案,旁边写有“爱的路上有你,有我”的温馨提示。然而,就在4日晚间9时许,一辆浙江车牌的黑色机动车,将正在此处横穿马路的一名年轻女孩撞出20来米,被撞女孩随即被送到附近的新华医院,终因头部受伤严重,经抢救无效身亡……

看到这些情况,我们震惊了,学生震惊了,文明行车迫在眉睫。学校前一阶段,选择宣传文明行车的活动,受到学生的喜欢。

又如关于小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活动,这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就没什么意义,不能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意义,而作为城巿里的学生,父母工作较忙,小学生使用手机,怎样文明使用手机等可以进行调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好。所以活动开展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因需要制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教师就要从它的本质出发去思考:该怎样使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实践活动的价值。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它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它的开展才具有生命力,才会让学生喜欢,活动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主题的选择,还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班级、学校实际情况设计活动。

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民族器乐教学作为龙头,坚持“以艺冶性”的育人宗旨,逐步形成艺术育人、活动育人的办学特色。用音乐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引导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道德情操。几年来,学校的民乐队在“快乐学琴”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壮大。他们还经常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舞台,在各种大型文艺晚会中展演。自从民族乐器进课堂以来,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基本上能独立演奏一种以上的民族乐器。学校浓厚的民乐文化积淀,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础。

“走进民族乐器王国”这一主题和我们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校园文化紧密贴合,所以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更重要的是,“民族乐器”这一主题内容确实也有可深入研究的价值,例如,笛子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从来没有去深入研究过它的历史、由来、构造等,有许多知识对同学们来说是空白的,这样的研究活动是有必要的、可行的。

四、根据学校的情况确定主题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拥有私家车的比例达到90%。每当周五放学、周日返校,学校的校门口成了车辆的海洋,虽然学校在周五让一部分学生坐校车回家,但还是严重影响周边的交通,车辆互碰、行人受伤等现象时有发生。每当周五、周日学校门口总会出现堵塞现象,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还对周边的交通带来许多压力,这已成为学校、家长、交警等多方面面临的头痛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开展“行车与文明共行”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家长、学校进行了互动,孩子们通过实地采访、跟踪调查、观察、讨论等,不仅对平常不文明行车的危害有了新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使他们从小掌握文明行车的方法,使学生学到文明行车的知识,长大成为一名文明的驾驶员,同时也能成为一名安全行车的监督员,为营造一个文明的行车环境出一份力。更可喜的是提高了学生家长文明行车的意识。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自觉性、能动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得以锻炼,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我们这个活动主题的确定及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五、根据家长的特点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时间的开放性、地点的开放性,因此,活动的开展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要使它达到目的,有时除了学生个体之外,还必须依靠其他力量,尤其是学生家长的配合,因而,设计活动主题时,还应考虑家长的特点,我们还应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开展“行车与文明共行”的活动,结合现在由于私家车的增多,道路建设滞后,一部分驾驶员素质较低,乱停乱放,违规行驶,酒后驾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家长一同去交警队走访,一同上街拍摄,了解不文明行车的危害,家长通过参与活动,文明行车意识也有了提高,这是我们活动的一个目的,因而,确定主题时,还可以根据家长的特点来确定。

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国家没有指定教材,作为指导教师在选择主题时,必须考虑这些情况,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在实践中学,才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市贤江小学)

猜你喜欢

慈孝行车文明
请文明演绎
慈风孝行中走出“江北经验”
慈风孝行中走出“江北经验”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夜间行车技巧
从技术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