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名鼎鼎“猫耳洞”

2016-08-23萨沙

特别文摘 2016年13期
关键词:越军工事国军

萨沙

说起猫耳洞,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可谓大名鼎鼎;说起猫耳洞,我们本能地会想起中越边界战争;说起猫耳洞,一股心酸和荣誉感油然而生。

什么叫作猫耳洞?在军事字典中的定义是:猫耳洞是指一种与猫耳朵形状相似的防炮洞,是一种军事上供单兵或少量士兵作战用的防护工事。

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曾经有过一段极为艰难的转战时期。当时苏中苏北都被国军反攻夺取,我军虽在山东孟良崮歼灭了74师等几个国军主力师,但自身也消耗过大。 在国军反攻下,很快又丢了山东主要几个解放区。1948年,华野在粟裕领导下转战国军力量比较薄弱的河南,发动了著名的豫东战役。

山东解放区是国军重点进攻的战场,大量国军美械一流部队都参战,火炮非常厉害。在阵地战中,解放军大量使用猫耳洞防炮和防空。

在豫东战役开始前,粟裕视察阻击胡琏兵团的十纵部队。十纵歼灭了大量的国军部队,在国军打击下伤亡也极为惨重。几个主力师兵员都不足5000 人。粟裕看到众多伤兵很伤心,对十纵29师师长萧锋说:你们伤亡这么重,真不容易,我们指挥员有一定的责任。我们考虑把你们师先撤下来。

萧锋是一个斗士,他说:粟司令放心,我虽然只剩5000多人,面对第五军,也能打个十天半个月。

粟裕说:第五军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火炮飞机坦克都很多,不能轻敌。我看你们没有什么重武器,兵员又不足,恐怕坚持不住的。

萧锋回答:您放心,我们战士已经发明了猫耳洞,抗击炮击、坦克、飞机都很管用。

粟裕问:什么是猫耳洞?

萧锋说:就是这些小型的防炮洞,战士们自己挖的!不需要什么材料,几根木头就能挖成,比战壕的防炮能力强得多。您看这些洞又小又窄,像不像一个猫耳朵,这是战士们给起的名字。

粟裕饶有兴致地爬到洞里面看了半天,然后笑着说:这个猫耳洞发明得很好很及时。我们准备在全野战军推广。我们已到了战略大反攻阶段,我们的战术技术要不断适应攻城战、阵地战的特点,指挥员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多搞一些发明创造啊!猫耳洞还要不断完善。

由此,猫耳洞的名字就在解放军中传开,在后面的三大战役的激烈阵地战中大量使用。

到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爆发,6万人的中国大军从26个地域120公里的范围内,全线进攻越南。16天内,我方就将越南北方总数10万人的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全部击溃。解放军的目的只是教训一下越军,所以进攻16天后很快宣布撤军。大规模攻防战结束了,下面就是小规模的边界战争。

中越边界战争中,空军没有大规模参战。双方同属苏联体系的陆军,特别强调炮兵的力量,以火炮作为战场主力。在1984年的老山争夺战中,双方炮兵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以炮战为主的战斗中,可以防炮的猫耳洞就特别的重要。

在中越边境,中国大部分前沿阵地都与越军阵地犬牙交错,不可能建立大规模的军事作战工事(双方相距不过几百米,制造大型工事需要时间很长,必然遭遇越军集中炮击)。双方的阵地都以中小的防炮洞为主。

这些防炮洞比起朝鲜战争时期要先进一些,由当年的就地取材的简单土木工事,变为以螺纹钢、水泥、沙土包等物资建立的较为坚固的工事。它可以有效抵御敌人的大规模炮击,有效地保护士兵的安全。

中越的很多猫耳洞,并非士兵自己挖的,有很多是天然形成的。在中越边境的喀斯特地形里面,有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岩洞和溶洞。这些洞非常坚固,只需要简单加固就可以使用,比起人工建筑的猫耳洞效果还要好得多。

无数人工修建的猫耳洞和天然生成的岩洞,构成了我们经常谈起的猫耳洞。总体来说,猫耳洞的防炮性能很好,解放军在防御中伤亡很少。

中越边境最大的猫耳洞是利用天然岩洞构成的,可以容纳一个连。绝大部分猫耳洞只能容纳一个班或者半个班,有些洞甚至仅仅能容纳两三个身材矮小的士兵。很多洞都是靠匍匐爬行进去,如果体形比较胖的话,爬都爬不进去。进去以后又只能坐着或者蹲着,根本无法站立起来。如果洞里士兵较多,人既站不起,又躺不开,不好睡,不好坐,在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几个士兵还必须人贴着人坐着。有些战士在洞里一蹲就是几个月,直到换防下去。

解放军士兵的口头禅是:在猫耳洞待一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摘自《华声》 图/子依)

猜你喜欢

越军工事国军
推行“家族管理制” 促进工事项目安全自主管理落地
城市景观照明舞台化的分析
越战中的动植物“间谍”趣闻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中国海军抵巴基斯坦参加多国军演
留下落户正定近半个世纪的工事山——古城保护的正确理念
A Real-time Upda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Batch Processes Based on State Estimation*
撩开地下长城神秘的面纱——外国贵宾参观北京人防工事记
越军侵柬战役及其作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