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人物的细节挖掘

2016-08-23张凯培

新闻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新闻报道

张凯培

[摘要]典型人物是社会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采写典型人物报道,关键在于挖掘其身上重要的精神品质,用事实说话、从细节入手,找故事、挖情感、看精神,才能将典型人物报道做得有血有肉,给人以激励和鼓舞、感染、启迪,从而打动受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好声音。

[关键词]典型人物;新闻报道;细节挖掘;鲜活形象

细节是什么?细节支撑文章的魂。著名记者穆青曾说过:“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2015年,笔者全年跟踪报道了一个典型人物,这位典型人物就是先后受到地方、省以及全国三级表彰,最后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阜阳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外宣科科长高思杰。

高思杰是颍淮大地涌现出的全国先进典型,是安徽省首位当选“时代楷模”的典型人物,更是全国新闻战线获此殊荣的第一位记者。笔者很荣幸,能在同一片土地上拥有这样一位可学可敬的新闻同行;笔者很幸运,作为最初发现并挖掘这样一位人物的阜阳当地记者,全程参与并跟踪报道了高思杰的先进事迹,将他身上蕴含的精神和力量传递给了更多人;笔者也很欣慰,在2015年度安徽新闻奖评选中,采写的系列报道被评为安徽新闻奖特别奖,在全省这样的获奖作品仅有两个。

从细节角度找故事,展现人物丰满形象

采访高思杰,是笔者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同样是新闻记者,如何将他的形象勾勒得更鲜活,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事情。我们知道,一个好的典型人物报道,必须经过采访当事人自己获得感动,到写成新闻报道读者被感动这样一个过程。而从细节角度找故事、讲故事,则是这一过程形成的核心要素。作为新闻同行,在这一点上,笔者格外注重。

一年多来,笔者采写关于高思杰的相关报道多达数十篇,以真实的故事作为依托写报道,是贯穿这一系列作品始终的重要特点。从最初《生命之花永绽放》开始,到中期《一位新闻人的动人情怀》,再到年终《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聚焦高思杰同志先进事迹》,一篇篇稿件,没有华丽惊艳的表白,却有着血与泪的真情;没有惊世骇俗的呐喊,却有着与时俱进的共鸣。

很多读者说,看着高思杰的报道流泪了,故事娓娓讲来,他的大爱感动着大江南北;很多读者也说,通过这些报道知道了高思杰更了解了高思杰,他是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皖北汉子,他身上闪耀的精神光芒不愧为时代的楷模。听了这些话语,笔者心里自然欣慰。回顾对采写高思杰系列报道的历程,深觉只有对典型人物不懈跟踪,才能挖掘其内心深处闪光的精神;只有对典型人物细致入微采访,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地跃然纸上,

高思杰身上的确有许多真实而感人的细节。2015年2月,在笔者采写《生命之花永绽放》《生命在大爱中延续》等稿件时,正是高思杰作为一名父亲最难过、最痛苦的时候。彼时,他年仅12岁的女儿因脑干肿瘤、丘脑肿瘤生命垂危。高思杰竭尽全力却不能挽回女儿生命,经过深思熟虑,替女儿选择了延续和奉献——捐献她的眼角膜、肝脏、肾脏等器官,让四个人重获新生,增加了女儿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高思杰为什么会这么做,在后续的报道中,读者从故事中找到了答案。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位父亲的抉择,更是一个女儿的选择。笔者获悉小雨桐在生前的作文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爱让我们懂得付出,让我们给予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爱的力量!爱使迷途中的人获得希望,使黑暗中的人重现光明,使沙漠中行走的人找到水源……”不需要多说,就这样一个简单却真实的故事,却让人物形象悄然丰满。

一个人呈现给社会的是多元而丰富的,典型人物尤其如此。高思杰不仅仅是一位有血有肉、大爱至深的父亲,他也是一位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新闻工作者。在随后采写《一位新闻人的动人情怀》时,笔者从“敬业奉献的‘拼命三郎”、“事业家庭的情感天平”、“情系阜阳的无悔坚守”、“感天动地的大爱之举”等多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阐述,从“累倒在大堤上却紧紧护住摄像机”到“女儿为爸爸写下的一封封表达牵挂的信”,从“央视主持人张越对他高发稿量的评价”到“希望把更多的光和热奉献给自己深爱的这片土地”……一个个细节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一个个故事拖拽着受众的心灵,在找寻中感动,在感动中找寻,笔者透过这一点一滴,全景展现了这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从细节角度挖情感,

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典型人物为什么感人,因为人物身上带着情感。就高思杰而言,广大受众未必能够直接见到高思杰的同事、家人、领导或者采访对象,他们要想了解到的高思杰是什么、为什么,阅读笔者采写的稿件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采访高思杰的时候,他曾经说过:“在我的世界里,有三句话让自己印象颇深。第一句话是父母给的:做人要友善、诚信、自强,第二句话是老师给的:做事要敬业、专业、乐业,第三句话是自己在采访中悟出来的:当记者要忠诚、干净、担当”。

为什么会是这三句话?在与他一次次的畅谈中,笔者找到了答案。多年来,他奔跑在颍淮大地上,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寻找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因为心中放着情,走在田野中,仿佛能够感受小麦到拔节生长的那种喳喳声;进入工厂时,又仿佛能听到机器轰鸣间齿轮碰撞的各种嚓嚓声。说实在的,笔者是第一次听人这样形容一种情感,很感动也觉得很震惊:他的爱很真,他的情很细。

采访的时候,笔者还得知了一个细节:就是从事新闻工作这些年,高思杰琢磨出很多拍摄方法,但他最喜欢的,却总是仰拍。为什么呢?因为高思杰来自农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想老百姓之所想,为他们代言发声,是自己的一份职责;拍摄时把自己放得低一些,把老百姓在心里放得重一些,就能让他们形象更高大、更有分量。

他的采访对象也见证着他的这份情。全国劳动模范、公交售票员答朝荣每次见到高思杰,总是用“思杰弟弟”来称呼,高思杰身上那份执着和认真,让同样是先进典型的她备受感动;市农委总农艺师杨庆芳是高思杰的老朋友,一同下乡采访十多年,他眼中的高思杰真实得令人起敬,“情感真,为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作品真,善于用小题材揭示大道理,把‘三农最真实、最美丽的镜头展现给观众。”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事:比如他帮农民讨回生猪款、为患病群众寻求爱心救助等等,如果不是心中装着厚重的情,这些事情大抵不会发生;如果不是装着浓浓的爱,这些付出应该也没有可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思杰的系列报道中,没有煽情的言语和耸人听闻的故事,这一桩桩、一件件事中倾注的厚重情感,让读者走进典型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还是应了那句话:因为真实,所以感动;因为真情,所以难忘。

从细节角度看精神,

人物与时代紧密融合

典型人物不是“造”出来的,而是跟他们成长的环境、家庭的影响、生活的经历等等密不可分。他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源自于他们出身平凡、岗位平凡,却干出了其他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不平凡业绩。

采写典型人物报道,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走心”,要让人物精神与社会、时代共鸣、共振,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影响和引领社会风尚;要从精神层面了解和分析,用人物和常人一样的人性美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

高思杰就是这样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先进典型。在采写报告文学《奔向希望的春天》时,写到高思杰的贫穷与苦痛,笔者用了这样的细节:出生在农村,因为家里穷吃不饱肚子,时常忍饥挨饿去念书;为了追求更好的未来,他想尽办法提升自己,练习写作能力、观摩新闻节目、研读《安徽百科全书》《阜阳地方志》等等。这些都是他平凡的一种表现,他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同样也是有人情味、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高思杰的不平凡是通过精神细节来表现的。笔者在采写他忘我工作的职业精神时,抓取到这样一个故事:“去年7月,王家坝再次迎来淮河洪峰,高思杰又是第一时间到了现场。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他穿着一双拖鞋,左脚还套了个塑料袋。原来,他刚做完甲沟炎手术,脚趾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穿不进鞋子。为了不耽误发稿,为了防止刀口沾水,他就这样穿着拖鞋,一瘸一拐地来了。可一扛起摄像机,立马像换了个人似的,闸上闸下、水文监测站、防汛船上、保庄圩内、庄稼地里……他又奔跑起来,丝毫看不出脚上有伤”。

高思杰的精神形成有什么原因?这是读者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对此,笔者在稿件中用了高思杰本人的一段话来呈现:“当阜阳人的‘大气、义气、志气,当阜阳人的‘扎实、诚实、厚实,在我的镜头里串连起来,在我的键盘上跳动流淌时,敬业、奉献、拼搏、进取,就走进了我的内心”。这样的话如果是别人说,未必能够把握准确;但如果出自本人之口,则更有真实度、可信度、人情味。

让高思杰精神更加粘泥、带露、冒热气,需要一串串接地气的事例,也需要一个个真善美的细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那样,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高思杰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人物与时代紧密融合,高思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更是大家身边可学可敬的时代楷模。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对文艺晚会影视化段落特征的探究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采编札记
故事细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