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真实
2016-08-23周伟
周伟
摘 要: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学生缺乏积累,惧怕写作文;教师刻意拔高、不计来源等原因导致小学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作者从身边的实例入手讨论了虚假作文存在的原因和虚假作文如何转变为抒写真实作文的点滴经验。
关键词: 小学虚假作文 症结 对策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实际上小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抄袭、仿写、编造、套话等。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指导小学作文时应贴近他们的生活,避虚写实。
一、小学虚假作文的症结
提倡小学作文的写实性,必须首先消除小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找到其根源,以便逐一解决。我想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
(一)学生积累较乏,要写实必须有材料可写。学生常感到“无米下锅”,究其原因,一是受教师“内容要新奇,立意要深”的误导,学生便重于捕捉那些如“舍己救人”、“勇斗歹徒”般的大素材。实际上,小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小事,自然就感到生活中没有写作的材料;二是无意关注或不善于观察,即使学生经历丰富有趣的事,也不能好好捕捉利用;三是生活单调。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学校活动少,更兼之部分家长望子成材心切,让子女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认为做其他事情就是不务正业,使他们没有时间领略生活的多姿多彩,没有时间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这样库源不足,学生写作要么只能搜索枯肠、面壁虚构,要么干脆走捷径地到他人的文中“讨”素材。
(二)教师指导误区。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有意无意地鼓励学生背熟若干篇“例文”,考试时套写或抄袭,比如一篇“经典习作”,通过改头换面既可以变成写人的作文,又可以变成写事的作文,甚至变成写景、状物的作文,而这些依仗而作的虚假作文却能得到高分,甚至被老师当做优秀作文在学生中传阅,学生自然乐于走捷径。
教师对学生语言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训练,造成学生语言能力不强,语文教学效率低,主要原因有:忽视听说训练,没有形成听说写整体训练的序列;强调说写合一,主张怎么说,怎么写,没有形成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训练模式;强调从方法入手,主张以“作文教学为中心”组织以读学写的训练,没有建构从内容入手,以激发作文动机为突破口的作文教学模式;没有从语感训练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等。
二、小学虚假作文的对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级作文均有要求,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小学作文的写实性是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那么小学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怎样转变为写实,从而达到这些要求呢?在不断地实践改进中,我形成了一套较有效的教学流程。
(一)寻觅真实。我要求学生注意留心各种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材料,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电视上的,书报上的;家里的,学校的,社会上的;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并要求随身带上一个小本子,及时记下该事情的梗概,每人一周至少记下一个材料,取《拾真集》为名。下面是我班学生《拾真集》中的一则材料:“今天中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一场摩托车与汽车相撞的事故。当时,摩托车正穿越马路,速度较快,汽车也在高速行驶,双方来不及避让,就听一串刺耳的急刹车声,还是造成摩托车车主血流满地的惨祸。只因双方都太大意,超速行驶,本来可避免的事情却发生了。人们啊,可千万别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呀!”
(二)谈论真实。每周星期一的第一节课,我把它定为“说真、说实”课,先让学生拿出《拾真集》,选好一两件自己认为最值得说的事,准备交流。也分三步:
1.回顾生活,讨论交流。
四人组成一小组(前后桌),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把自己想说的材料说给小组其他学生听,每位学生至少先说一个。听的学生要认真,不打岔,听完后可稍加议论。想多说的,等每个人说完后,如有时间再说。
2.教师引导,有的放矢。
在讨论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上保证小组中每个人都说完一个材料后),教师可指定一名中等生说说自己的材料。首先要说说这个材料是从哪里来的,然后具体说说这个材料的内容。说完后,教师再让全班同学谈谈:他说的材料真实吗?哪里说得好,哪里说得不够?有没有自己的看法?等等。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在导说之后,我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好材料说给大家听。经过一段训练后,可以说是气氛异常热烈,有的说出自己在家如何玩耍,有的说出爸爸、妈妈为小事争吵不休,有的说在街上看到的打架斗殴,有的说出班上同学互帮互助,有的说出电视上的重大事件,有的说出书报上的离奇新闻……这些材料可谓包罗万象,像是把一个多彩的世界带入课堂。
(三)抒写真实。在学生说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不让他们再说(如实在要说的可课后说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迅速把刚才自己说的材料写下来,如觉得自己的材料没什么意思的,可选择别人的。写的时候一定要把材料的出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尽量多分几步,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自己的内心等。如果课内不能完成,则可以课外找时间完成。学生写完后,教师要定时讲评,适当渗透作文技法,并把这个集子取名为《写真集》。每个学期将这个集子展览,评比两三次。
这一写作过程让学生明白“文章要真实,真实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积累生活,所谓厚积薄发”。
此外,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人人树立“与生活相沟通的写作观”,并指出“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使每天的文字不同”,体现了作文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教育思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放弃虚假,追求源于生活的真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