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侏罗纪世界》的情感氛围营造

2016-08-23李君

电影文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科林

[摘 要]《侏罗纪世界》并不仅仅满足于给予观众感官刺激,而是在多方面的精益求精,如人物设置上多而不乱,又能实现对不同观众的全覆盖率,叙事节奏紧凑,在世界观与科学概念的铺垫上稳重扎实,能够自圆其说,使电影情节的推进令人信服。除此之外,《侏罗纪世界》还有一个亮点便是在情感氛围的营造上。文章即以此为切入点,从亲子情感氛围营造、两性情感氛围营造、人“龙”情感氛围营造三方面,分析《侏罗纪世界》的情感氛围营造。

[关键词]《侏罗纪世界》;科林·特雷沃罗;情感氛围营造

20世纪末,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曾在《侏罗纪公园》(1993)与《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1997)两部电影中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惊喜与惊悚并存的梦幻般的恐龙世界,为不少观众埋下了挥之不去的“恐龙情结”。而自乔·庄斯顿执导的《侏罗纪公园3》(2001)之后,恐龙题材便淡出了观众的视野,直到年轻导演科林·特雷沃罗(Colin Trevorrow,1976— )以“致敬”三部曲的心态拍摄出《侏罗纪世界》(Jurassic World,2015)后,又给予了观众一次重温美好记忆的机会,电影也在上映后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好评。《侏罗纪世界》可以视作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它并不仅仅满足于给予观众感官刺激,而是做到了多方面的精益求精,如人物设置上多而不乱,又能实现对不同观众的全覆盖率,叙事节奏紧凑,在世界观与科学概念的铺垫上稳重扎实,能够自圆其说,使电影尽管被架构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其情节的推进却令人信服。除此之外,《侏罗纪世界》还有一个亮点便是在情感氛围的营造上,能够发扬人类之间、人类与恐龙之间正面、纯真的情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情感系统,能够在叙事之中除了利用观众对前作的记忆外,尽可能地调适和掌控观众的情绪。

一、亲子情感氛围营造

家庭、亲情的话题是普适性的,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都无法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另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式价值观有着传播扩散的职能。在美式价值观中,家庭是人最需要珍视的领地,而对它们的重视也是好莱坞大片在全球市场上能够屡试不爽的成功秘诀。在好莱坞电影中,主人公为家庭而战,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自身价值的体认,并在激烈的战斗中传达出一种人性的胜利,这一模式比比皆是。以恐龙世界为背景的《侏罗纪世界》也不例外。如前所述,《侏罗纪世界》在人物角色的设定上显然是经过了科学论证的,主创们力求使电影能够尽可能地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这也就决定了孩子与青少年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围绕着他们有关亲情与成长的叙事便可以顺理成章地铺开。整部电影的叙事始终将重心放在家庭亲情、亲人之间的信任之上,着重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变动。但是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这一话题又是不在其期待视野之内的,如何将亲情话题表述得毫不突兀,就涉及了情感氛围的营造问题。

电影甫一开场就用多个细节暗示了扎克和格雷的家庭濒临破碎。扎克与格雷被父母送去阿姨克莱尔工作的侏罗纪公园进行为期一周的旅行,而父母却都在强颜欢笑,在孩子看不到的时候,他们的表情都十分凝重。在机场送别之时,母亲凯伦甚至流下眼泪,父亲说了句“这大概是我们家最后一次早餐了”,让凯伦备感难过。这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在表达兄弟二人有可能遭遇危险,还暗示了这个家庭即将分崩离析。随后在扎克与格雷乘坐观光车时,年幼的格雷原本一直为恐龙而兴高采烈,但此时他却情绪低落,突然问扎克如果父母离婚了兄弟二人会不会一个跟着父亲一个跟着母亲。这让扎克猝不及防。格雷说他看到了两个律师给父母寄来的信,并且上网搜了律师的名字发现他们一般都是处理离婚事件的。格雷泪流满面,扎克只好安慰他说自己朋友的父母全部都离婚了,而且父母离婚后孩子什么都可以得到两份,但是格雷依然哭泣不已。兄弟二人一开始也几乎得不到阿姨的照顾,忙于工作的克莱尔只是让助理陪伴兄弟二人,直到危机爆发克莱尔才意识到两位外甥的重要,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他们。

除了亲子关系外,兄弟、姐妹之情也在电影中有所体现。扎克与格雷关系并不亲密,因此凯伦才一再要求克莱尔不要让兄弟俩单独待在一起,克莱尔对姐姐的交代十分厌倦。在电影中,格雷多次试图与扎克聊恐龙,扎克却不是在戴着耳机听音乐就是看周边的女孩们。而在被暴虐霸王龙攻击后,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先是在侏罗纪公园的遗址一起修越野车,回忆起曾经帮爷爷修车时的场景,后是在躲进车后回忆童年抓鬼的经历,扎克真情流露,表示无论何时都会保护弟弟。观众可以看出,兄弟两人都有所成长,他们的感情也越发亲密。在片尾,叙事上照应开头,一家四口流着热泪拥抱在一起,一个家庭破镜重圆,整部电影的叙事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

二、两性情感氛围营造

除了亲情以外,男女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更是好莱坞电影不可或缺的情感表达。与之前的三部“侏罗纪系列”电影类似,《侏罗纪世界》也采用了一男一女共同历险,并在与恐龙的生死相搏中互相理解、互相爱慕的叙事模式,甚至也没有改变“男性保护女性”的叙事套路。但是在两性情感氛围的营造上,《侏罗纪世界》还是有一定的创新。

首先是“欢喜冤家”模式。与《侏罗纪公园》中男女主人公更多的是惺惺相惜的同事,《侏罗纪公园2》和《侏罗纪公园3》中的情侣和夫妻不同,《侏罗纪世界》中欧文与克莱尔原本是处于郎有情而妾无意的阶段,克莱尔一心经营公司,欧文喜欢克莱尔,但更多的是花费大量心血在恐龙身上。电影一开始,欧文用克莱尔的双关语抱怨克莱尔觉得他没有吸引力,克莱尔则责备欧文穿着短裤约会,实际上就已经为后面二人感情的升温埋下了伏笔。

其次是前后呼应的“生存”主题。在两人的历险过程中,欧文要求野外生存经验匮乏的克莱尔时刻与他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克莱尔的生存。在开车救回扎克与格雷时,兄弟二人问:“我们以后可以都和你在一起吗?”克莱尔忙保证永远不会离开他们,兄弟二人却说他们指的是欧文,让克莱尔尴尬万分,也让观众会心一笑。而等到两人终于安全之后,克莱尔主动去问欧文两人将怎么办时,欧文表示两人最好还是在一起,为了生存。此时的生存已经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含义,而观众也能体会到这幽默背后的温馨。

最后则是在男女主人公之外,电影中还以次要人物的爱情来调节电影的叙事节奏。在岛上人员即将撤离时,选择留守的程序员宅男向女同事告白却遭遇了令他窘迫的失败。这里导演用喜剧化的方式处理两性情感,舒缓了剧情带来的紧张氛围,让观众可以暂时歇一口气。

三、人“龙”情感氛围营造

人类与恐龙之间的关系贯穿了四部侏罗纪系列电影,四部电影基本上叙事主线都由二者的“共存——冲突——和解”模式构成。人类对于恐龙的情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冰冷的利用,另一种则是对其具有好奇与喜爱,而后者显然是得到电影肯定的。如在《侏罗纪公园》中,女科学家原本可以逃过一劫,但是正因为想留下来照顾生病的恐龙才身陷险境,最终她依然能化险为夷,而想靠偷卖恐龙DNA盈利的贪婪小人则得到了被恐龙果腹的下场。在《侏罗纪世界》中,对两种情感都有所体现并且进行了深化。就第一种情感而言,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利用恐龙开办侏罗纪公园赚钱,而是想培训一支由恐龙组成的特种部队,让恐龙来代替人类牺牲。出于拍摄续集的考虑,电影批判了这种观点,但并没有实现彻底的“恶有恶报”,其情感氛围营造主要在于表现人类与恐龙的亲近与和解。

首先,电影赋予了恐龙与前作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侏罗纪公园》中的灾难主要由人为失误引起不同,《侏罗纪世界》中的主人公们之所以会陷入危局,主要是由于恐龙自身的变异。由于在恐龙已经灭绝的前提下,恐龙的重新出现只能是以人类造物的身份,这就意味着人类与恐龙之间的地位是极其不平等的,无论电影如何渲染恐龙的凶猛残暴,观众都可以预料到电影最终以人类战胜恐龙而结束。这就要求敢于尝试恐龙题材的电影人要不断在对恐龙的设计上寻求新意。在新世纪的第一部侏罗纪系列电影《侏罗纪公园3》中,主创们就已经意识到了要赋予恐龙智慧,电影中的速龙在八年的自然进化中竟然神奇地拥有了自己的语言。恐龙的形象也从凶恶转向了凶恶与狡猾兼具。在《侏罗纪世界》中,恐龙则在狡猾之上又被赋予了更多接近人的情感。本片中的暴虐霸王龙不仅已经在越狱中展现了它的谋策,并且它对于其他生物的攻击还表现了它的思考,即自己在生物链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后来更是在人龙沟通中开始学习情感。人类尽管始终自命为造物者,但是在这一系列电影中不难发现,人类已经从把恐龙视为简单的、可以随意利用的“物”,到承认恐龙是拥有自主意识的、值得尊敬的高智商生命,而人类走过这段历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实际上,这一设置并不新鲜,在好莱坞的机器人、克隆人题材中早有涉及。但是将其置于地球曾经的霸主——恐龙身上还属于先例,这也使《侏罗纪世界》有了比其他纯视觉轰炸的大片更为深厚、更让人回味的人文内核。

其次,在人与恐龙关系的推进上,电影中是设置为与两性关系一同进行的,这样一来,观众在逐渐进入克莱尔与欧文爱情的情感时,对人“龙”情感氛围的营造也水到渠成。在电影中,欧文无疑是最为在意、关爱恐龙的人。他能够取得恐龙的信任,让恐龙听他指挥,并拒绝让恐龙被用于军事目的。当迅猛龙试图攻击陌生人时,只有欧文能够安抚暴躁的恐龙。也正是因为他对恐龙的爱,他被任命为恐龙训练师,用迅猛龙来抓捕暴虐霸王龙。当迅猛龙被火箭筒打死时,欧文感到深切的痛苦。克莱尔也正是在与欧文的接触中逐渐改变了对恐龙的看法。克莱尔与欧文在去寻找外甥二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头伤痕累累、即将死去的梁龙,欧文上前捧起梁龙的头不断安慰它说没事了,一切很快就过去了,克莱尔深受震动。这也是克莱尔在电影中第一次与恐龙的近距离接触,她的感情从最先的震惊到哀痛,流下了眼泪。一开始克莱尔的心痛多少依然有着商业上的考虑,毕竟恐龙对于她来说就是一头价值几十万美金,并且能给公司带来效益的动物。然而,在她蹲下去试图像欧文那样抚摸梁龙的头时,奄奄一息的梁龙却选择甩开她的手,这是恐龙对克莱尔所代表的一心只想靠恐龙盈利的人类的抗议。此时的克莱尔才真正泪如雨下,因为她从梁龙对欧文和她不同的反应中瞬间意识到了其实恐龙就是她一手缔造的“孩子”。

电影这门艺术尽管带有商业属性,但是它也关系着观众情感的良性建构以及整个社会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优秀的商业电影也同样能够提高观众的人格品位,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之所以被视作电影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固然也有其对观众情感反应的关注因素,但更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它超越时代的电影特效制作。而在《侏罗纪世界》问世的年代,观众早已对各类炫人眼目的电脑特效司空见惯,恐龙题材也因此而长期让位于外星人、异形、魔兽等虚拟性更强的银幕常客。而《侏罗纪世界》却能够在保证特效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电影的情感投入,着重营造了亲子、两性与人“龙”之间的三种情感氛围,让观众能够毫无滞碍地理解、认同人物的所作所为,与剧中人物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可以说便是《侏罗纪世界》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召娟,王菊丽.远古与现代的跨时空对话——《侏罗纪公园》中的科学想象[J].电影文学,2008(03).

[2]罗伯特·C.艾伦,李小刚.全家人单独在一起:好莱坞与“家庭电影”[J].世界电影,2006(02).

[3]刘继.电影《侏罗纪世界》主题与美学意蕴解读[J].电影文学,2015(22).

[4]华伦·巴克兰德,宋雁蓉,李含.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斯皮尔伯格的数字恐龙、想象的世界和新审美现实主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03).

[作者简介]李君(1980— ),女,江西景德镇人,硕士,景德镇陶瓷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文学、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科林
第七章 你能保守秘密吗
第六章 走廊内的哭泣
科林的故事
泡泡小精灵
蔗渣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与再生
一个月出的新法律
对付巨人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