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境下国产电影道德的迷失与回归
2016-08-23任静
[摘 要]近代以来,个体价值的无限追求导致了人类道德价值体系的动摇与缺失,于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尊师重教、敬爱长辈等中华传统思想品质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就是频频登上荧屏,并且为观众喜爱的一些影视作品的诞生,使得历史悠久的儒家传统价值观重新被挖掘、认可、重视、宣扬,在全世界都在强调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这一思潮在国产电影商业利益与文化价值的平衡与融合中将呈现日渐深入的趋势。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西方语境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被打破,受新思潮的影响,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屡屡遭到攻击,面临崩溃瓦解的危机,以群体价值为本位的道德理念逐步转向以表现和突出个体价值为核心的存在理念。
一、从人性迷失到回归传统的艰难历程
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电影界也掀起了重新接纳传统思想的浪潮。受西方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电影开始了西方式的发展:一方面是将人性的自私、极端最大化,空气中充斥的满是阴谋和算计、血与泪的味道,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均讲述了人性的泯灭与摧残,婚姻的破裂,爱情的消散,亲人的疏离贯穿故事的始末,使人感受不到些微的温暖。再有《无极》中的谎言与背叛注定了男女主角的爱情无法善始善终,人性笔直的轨道上出现了岔路,让人们误入歧途。另外一方面表达的是人类抛弃自身肩负的重重责任,解放思想,放纵本性,从而找寻心灵归属的思想。以电影《做头》为例,主人公艾琳受现实所迫,最终决定放弃乏味的婚姻生活,放逐自己的灵魂,找寻心灵的港湾。第三方面就是将“性”作为各类事件的出发点,随“性”而为,于是产生的种种恶性事件都在瞬间找到了正当理由,光明正大地陆续发生。这一思想的典型作品非《色·戒》莫属。伴随传统价值观念在西方的崛起,人们逐渐找到了人性发展的正确道路,因此这类电影开始受到观众的冷遇,以至于票房惨淡。即便在国内电影市场上仍有其一席之地,但电影本身所宣扬的中心思想并没有被国民接纳。
进入21世纪后,西方电影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对国内电影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诸多影视制作人开始争相效仿,改变电影的核心价值体系,跟随时代的脚步,随之就是《英雄》的诞生。影片上映后,得益于大力的宣传和明星的强大阵容,也是因为观影的主流群体为青年人群,基于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兴趣和对新形式的敏感嗅觉使得票房极佳,但与其可喜局面不映衬的是观影者频频出现不明所以的嗤笑现象,批判这部电影没有丰满的精神灵魂蕴含其中,因此不被业内人士所看好。纵观欧洲电影的发展历程,远在17世纪他们就已经探讨过人性的何去何从,细细看来,电影《夜宴》与《哈姆雷特》如出一辙,均呈现人性的黑暗。而身处新时代的今天,人们在最近几百年中一直探寻的是如何找寻真正的自我,如何找到人们生存的理由,人类不想一直迷茫地活下去。陈凯歌的《无极》在上映之前受到了许多人的热捧,但是当影片上映之后发现整部影片情节的发展和杀戮竟然只是为了一个馒头,可以看出这部影片极度缺乏核心思想,导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频繁笑场。这样的创作事故一定会让中国的电影创作者警醒,一味地追求大场面和商业化元素,不重视影片的内涵构建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影片《投名状》就是在发现以上问题后做出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影片里当歃血为盟的兄弟中有人抛弃了传统的礼教和社会准则以后,原来的结拜兄弟开始自相残杀,无数人为此献出了生命,给大家展示了背叛传统思想的严重后果。因此,经过多年来国内电影工作者的有效探索,在经济快速发展出现精神文化缺失的大背景下,在世界都在强调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电影的主题必将是回到传统思想。
二、核心展现:人本精神与仁义理念
相较于《投名状》的主题抓住的是在传统文化被抛弃的状况下人们进行的反思,近些年来的电影更加深入地探索传统思想的巨大社会价值,并对这些思想进行广泛宣传。电影创作者们重新审视了人性的概念,弃用了背叛和性作为其根本,取而代之的是使用传统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影片《集结号》中当主人公谷子地在战斗中失去了他所有的战友之后,他的人生从此再无其他,只是拼命地寻找战友们的踪迹。影片《麦田》中的俪夫人本可以乘着车辇逃跑,当她看到城中的孩子们时她选择不自己苟活。谷子地幸运地从残酷的战场上活下来后可以安稳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但是他始终不能舍弃他的战友。这些人都没有最终选择离开他们所生活过的群体,而是要为这个集体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甚至是生命,这样的剧情设置同传统思想里面的人本主义和群体主义如出一辙,这些影片终于找到了其自身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念。
细细地品味《集结号》和《麦田》所展现的人本主义还是存在一些具体化的缺失,两部影片的主人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本大义还是太过高层次,大部分人都很难经历这样的事情,也很难有这样的决断。假如人们没有经历过那样极端的事情,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又该如何表达呢?2009年上映的一部影片《白银帝国》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电影体现出了在为人处事甚至是治理国家过程中都应该遵循儒家的“仁义”理论。这部影片用法家“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统治下的国家和儒家“仁义”思想统治下的国家做出了一个比较,一边是严苛的法度,一边是仁义治国。自古以来,儒家学派强调以“仁义”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随着西方新思潮的传播,中国新一代青年本着对新生事物的无限求知欲和广博的包容力,居然一味地崇尚起新兴文化而将传统文化价值观抛诸脑后,俗话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而我们却陷入本末倒置的误区之中。电影《白银帝国》讲述的是主人公康三秉承“仁义”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律人律己的故事。他崇尚传统文化,守法识理,让自己成为于国家、于社会、于家庭的有用之人,并以自己为标杆,以同法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这部电影表现了国人对自己忽视传统观念的赎罪精神,同时也为大众指明了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发展的方向。
尽管以上的几部影片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有待影片创作者继续改进,但是它们都没有再盲目地学习国外电影的模式,也没有将人性的自我意识放大,而是通过将中国传统思想与影片相结合,让影片在有血有肉之后更是有了思想,本质上的突破也让这些影片获得了口碑和票房上的双丰收。《集结号》的电影票房突破了两个亿,这在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可能是比较差的成绩,但是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取得如此成绩可以用“奇迹”一词来形容。影片上映之后的观众满意度更是达到了破纪录的86%,影评家和作家等也都发表了正面评价,北京电影学院郑教授说:“它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好看的一部大电影。”中国电影行业知名学者饶曙光评论说:“这部电影指导着今后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即使影片《麦田》和《白银帝国》没有在市场上有更大的突破,但是通过电影所展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理念和内涵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正在展开积极的探索,并且找到了发展方向。
三、具体展现:多层次辐射
实际上,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不仅是以上几部电影提到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包括一些具象的和其他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
(一)亲情孝道
这个思想是中华民族一直在推崇的传统道德思想,亲情指的是较为宽广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孝则是比较具体的指代儿女对父母应该具备的体贴和关怀。中国电影史上展现亲情、家庭的影片数不胜数,早前的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和近期的电影《左右》都是这种类型电影中的佼佼者,但是此类影片更多表现的是父母对子女的付出,而在表现子女的孝道方面略显缺失,导致两代人的沟通出现了单线传播。这样的困局被20世纪末上映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打破,电影讲述了儿子在接替年迈父亲的邮差工作以后深深地理解了对方,从前的误解就此消除,儿子背起年迈的父亲继续着他的邮差工作,完成了工作和思想上的传承,同时影片所展现的主题孝道也在此刻绽放光彩。
(二)家庭本位
近些年来,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似乎已经被许多人抛弃。因此,那些表现爱情、婚姻痛苦和无奈的电影深受人们喜爱,不管是进口影片《廊桥遗梦》,还是中国电影《做头》,都在诠释着社会发展变化中人们的爱情和婚姻受到的挑战。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影视剧《蜗居》竟然将偷偷摸摸的出轨行为展现得可歌可泣,让看过的观众怀疑这部影视作品的立意发生了偏差。人类不能消除个人对于自我个性和欲望的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要在一定的社会规则范围内才可以,否则脱离了社会的人必将被社会所抛弃。在影片《画皮》中,男主人公在生死关头选择与妻子共同面对生死,这样的情节设置在传统的“一夫多妻”婚姻观念下是很难实现的,电影其实更多地将现代的家庭观念融入情节中。
(三)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始终被坚定不移地传承下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教导着那些王公大臣和普通百姓将民族大义作为行事的准则。展现这种精神的影片《叶问》和《梅兰芳》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艺术的大家,他们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步,但是他们没有将这样的才能用来争夺功名利禄,而是始终坚守民族大义,不管处境多么危险都始终坚守民族的道德底线。这样的精神在如今过度追求财富和物质的中国电影市场显得异常珍贵。
四、结 语
文中所提到的几部电影——《画皮》和《集结号》都创造了当时电影票房的历史,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电影人以及普通观众进行思索。精神领域的内涵在电影中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这其实才是电影创作者应该真正思考的东西,这才是一部影片的核心内容,但是当前资本推动下的电影产业商业利益也需要多加考虑,实现商业化元素和传统精神思想的兼顾才是未来电影的发展之道,也是电影创作者应该考虑的内容。面对人们思想和意识的变化,如何让电影在表达主流价值观的同时适应这样的变化,赋予传统思想新时代的新内涵,是当前电影艺术的发展方向。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中,年轻观众群体是消费的主力,这部分人许多处在人生叛逆期而且对未来又具有美好的愿望,抓住他们的心理是电影成功的关键,因此,过分地说教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厌恶情绪,太过传统的思想和历史背景也会让这些人理解起来发生困难。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反映传统孝道的中国电影就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影片往往将故事设置在偏远的山区或者极其穷困的贫民区中,其实这样的背景在目前大部分中国家庭中都不复存在了,很多年轻观众都很难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文章认为应该更多地与现实的问题相结合,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也有很多烦恼和忧虑,如孩子、车子、房子和工作压力都可以作为影片新的关注点,没必要非得抓住孝道与贫穷之间的联系,即使这样的关系在困难时期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就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尝试,孝道不再是痛苦和苦难的代名词,也可以十分美好。
影片《白银帝国》的票房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不是缺乏精神文化支撑,而是没有将影片受众的心理拿捏准确,当时观众还没能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之相对应的是《画皮》,电影不仅将传统思想与现代家庭观念相融合,而且还加入了许多商业化元素来吸引年轻观众,本身妖魔题材就非常吸引人眼球,再加上顶级的特效制作、西方的魔幻概念、气势磅礴的配音和精致的画面等元素都给票房大卖创造了条件。电影《集结号》的主人公不再只是一个只会战斗的英雄,对于这个人物其他人性方面的刻画更能被普通观众,尤其是被青年观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陈化宇.多元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定位——评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中国文化元素[J].电影文学,2009(05).
[2]杨志云.从电影中媒体功能的变迁看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退隐——评电影《求求你表扬我》[J].电影评介,2008(03).
[3]饶曙光.国有影视企业与中国主流大片[J].电影新作,2008(01).
[4]席格.论本土电影的传统文化故事讲述[J].中州学刊,2011(03).
[5]陈艳君.华语电影与中华传统文化[J].当代电影,2014(03).
[作者简介]任静(1983— ),女,陕西铜川人,硕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与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