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6-08-23谢桂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文章教学

谢桂华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好文言文,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古典文化。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养成良好习惯;三、重视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几点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5-02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学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文言文教学显得愈发重要。中考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分值都在不断地增加,教好文言文,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充满兴趣,体会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谈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精心设计,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1.巧设导入

如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等导入便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孙权劝学》时,本人先问学生谁知道“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是吴下阿蒙”?后来怎么又让人“刮目相待”了?两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因此,教学中,运用巧妙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探索新知识、新问题的欲望。

2.巧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有时运用音像、图画展示相关资料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当教学《隆中对》时,诸葛亮分析曹操集团及刘备集团的形势及荆州、益州的情况,许多学生会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因为学生对当时曹、刘及荆州、益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不知道。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地图”及“天下有变时进军路线图”,学生一目了然,明确了它们的地理位置,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印象深刻,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3.调动积极性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有关的信息,如作者简介、文章出处等。如教学《出师表》时,让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诸葛亮、刘备的有关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说。这样一来,便激起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探究意识,学生争相回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良好习惯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其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1.认真阅读注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初中文言文选文大都注释详细,浅显易懂。学生在自读课文过程中,只要阅读注释,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因此,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去读注解,并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认真读注的习惯。不要只依赖老师上课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学会使用工具书

要求学生能借助《新华字典》、《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读懂原文。但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许多学生在预习文言文时,直接使用手机或电脑查阅译文。或依赖老师上课讲解,懒于翻阅工具书,这样学习被动,难于进步。我们在教学中,若能要求学生带上一两本工具书,在上课时当堂查阅不懂的字词意思,这样长期坚持,便能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学生若能自觉钻研,便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3. 做好归纳总结

文言文知识零碎,易忘记。需要指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记得牢、不会混淆。每学完一课,便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出重点文言词、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句翻译、作者写作目的及思想感情等。开始是老师示范,做好归纳总结,整理打印成练习给学生用以巩固。渐渐要求学生自己整理,做好归纳总结,课上来展示。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己总结的好习惯。

三、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提出具体目标是“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从朗读中感受语言美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采取配乐听读,朗读者抑扬顿挫,读时语调、感情有变化,学生在听读时便能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例如教学《岳阳楼记》,当我们读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时,感受到这几句话把洞庭湖春和景明的景色刻画出来,让人在诵读中产生一种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感觉,让读者在诵读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之美。

2.从朗读中感受音韵美

读时,起初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融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音韵美。例如《陋室铭》一文,全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3.从朗读中感受思想美

古文是一篇篇文质兼美、蕴含着作者情思的文章,不能把它看成由古文字堆积而成的语言材料,要去品味它,发现它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在朗读中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等全面体会作品。例如教学《岳阳楼记》,学生通过诵读才能感悟到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览物之情,他们或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也或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同时也了解到另一种人的思想感情——古仁人之心。

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文言文字词句时,若能注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则能改变课堂死气沉沉的现象,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1.运用对比

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比法可以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对比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如一词多义比较,例如《隆中对》一文中的“已”,在“然志犹未已”中的“已”解释为“停止”;然而在“自董卓已来”中的“已”却解释为“以”(通假字);在“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历三世”中“已”解释为“已经”。记住“已”的这几种用法,即使在做文言文课外练习时遇到“已”时,可以结合上下文从这几个解释中选择一个义项,这样学生的知识掌握得就更牢固了。

2.温故知新

文言文字词,应时时复习,引导学生以旧知识带动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学生若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便能收到显著学习效果。如“可以”,古文中“可以”与现代汉语不同,“可以”是两个词。其中“可”相当于“能够”,“以” 相当于介词“把、拿、用、凭”等,和现代汉语“可以”截然不同。如教到《曹刿论战》中的“可以一战”,先复习一下《论语》中学过的“可以为师矣”。这样一来,学生就一目了然了。能够把“可以”这个词记得更牢,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3.随文而教

在教学中,改变逐词逐句串讲文章的做法,而是在讲解内容时再顺带讲解字词意思。即“随文而教文言字词”。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本人在朗读教学完成后,并没有进行疏通文意此环节,而是请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请用原句回答并翻译)。

①诗人夜游的时间。②诗人夜游的原因?心情如何?③诗人为何要寻张怀民?④请找出诗人夜游时的所见和所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并翻译所找出的句子。学生翻译时,教师再次强调学生翻译时提到的重点字词,并及时把重点字词列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种“随文而教文言字词”的方法让学生耳目一新,大家在合作学习时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也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

当本人持教九下《公输》一文时,想到此文篇幅稍长,也用此法设计了几个问题。不料,几个问题一展示,学生迅速就找到了答案。篇幅很长的文章用几个问题串联起来,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而且在讲解内容时也顺带讲解了疑难字词。课后学生反馈印象更深刻。

对比起来,这种随文而教文言字词的方法更受学生欢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文言文并不枯燥,而是充满乐趣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样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当然,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靠每学期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学习逐步扩展到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能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文言文的阅读水平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瑞华;《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2]吴淑丽;浅析初中古诗文的诵读美学教育

猜你喜欢

文言文文章教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