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语文写作技巧
2016-08-23丁光学
丁光学
摘 要:写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反映写作者的内在知识与写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融合着写作者的情感态度。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写作,还要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别人的优秀作品,然后用于改进和提高自身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探讨
高中语文写作在试卷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投入却不那么明显。火急火燎的讲课永远是高中语文老师的讲课节奏,殊不知做了多少无用功在不知不觉间。作文教学总是从属于其他知识块的教学,甚至有老师认为,作文是天生的,老师教是教不会的,这是多么荒诞的问题,我承认作文讲天分,但天分是在勤奋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的,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勤奋的写作的基础上彰显天分,离开努力,任何天分都是无稽之谈。那么如何改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呢?
一、素材积累――挖掘课本中的人物事例作为作文的有力论据
(1)挖掘名篇作者(名家)的经典事例。古今中外,文学名家数以万计。远至“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的孔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受了宫刑也要发愤著《史记》的司马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近到“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的闻一多,大难之后成大器的史铁生……每一位名家的人生经历,都有值得我们深度挖掘的事例。
(2)挖掘课本中的文学形象,使之成为自己作文的有力论据。名家的名篇里,活跃着众多的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既有历史人物,也有虚拟的人物(如小说中的人物),他们都是我们文章素材的绝好的来源。例如: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一素材,就可用在写“人生”“幸福”等内容的文章上。
二、写作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酝酿情思,发挥情感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这一环节往往被人忽略,觉得出个题 目让学生去写就是了,无需多说。其实认真想一想,平时的作文训练不等同于考试;平时重在 “练”的能力,而考试重在 “测”的素质。从练能力的需要出发,我们怎么能出个题 目丢给学生就算完了呢?张志公先生曾提出作文命题要鲜活,增强对象性,以纠正学生一种无对策、无目的的为写作而写作的被动状态。这是很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此处不赘述。我只想从情感激发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我们平时很容易发现,学生优美的文辞,闪光的思想,并不存在于完成老师作业的作文薄上,而是存在于学生的日记里,随感而发的自由作文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文章是学生自己主动要写的,他们在写作时是沉浸在某种情感的需要里面,是他们想要说的话。写作文当然不能太自由,而且学生也未必知道感情在起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在平时作文中善于酝酿情思,充分利用这种情感促进思维、促进表达,变 “要我说”为 “我要说”,并且久之 ,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要写 《母亲》,教师就可以满怀深情地讲述 自己母亲的感人事迹,从而激起学生共鸣。使他们沉浸到那种圣洁的母爱里,并希望 自己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那种情感,写浅了或少了都感到有愧于母亲。这样做了,学生不但易于打开思路,而且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文气贯通,写出或激浊扬清,激昴慷慨;或委婉细腻,富有真情的文字来。
三、引导学生互批作文,并写好综合评语和修改意见
让学生改作文,是很早就有人提出的做法,然而至今仅是作文批改中偶一实行的辅助方法,并没有形成常规。一个重要的形成能力的步骤叫老师给越俎代庖了,其结果训练成了教师一目了然的准确和极快的批改速度,而学生则懵懵懂懂,成绩起起伏伏,其实,一篇学生作文,就作文本身讲,是可以找出许多毛病来的,教师从写作的角度对比分析评改,不可说不正确,有的甚至是深刻的。然而,学生能真正领会吗?如果主要从学生主体的实际来评析,则最低劣的作文也总有它的优点在,指出学生可以接受的毛病并使之改正,而不是让学生改正文章中所有的错误 ,就不会使学生茫然失措了。
而最能掌握学生实际的主人是谁呢?还是他们自己。 他们知识水平相近,思想水平相近,又同经过一番甘苦自知写作的实践,所以没有比他们再有发言权的了。因而,学生互相批改 ,就是一个同学之间交流的过程。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而且很重要的是要做好指导,确定方向,突出训练要求和评改重点。
如记叙文 《重逢》,要求突出使用 肖像、神情、语言描写,写出人物的前后变化。教师就要围绕这个要求详析批改重点:文章涉及前、后问题,要注意结构匀称,前后变化的过渡与衔接 自然和谐(在具体段落间指出);要突出肖像、神情、语言描写,不可以叙述代替描写,要让形象 自己显示变化;注意书写的工整。如此,就有 目的地把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训练了他们衡量作文好坏的能力。辨清好坏,就能在写作中有效地改正错误,发扬优点。而继之再组织写组合评语和修改意见,既深化了学生对该次作文训练要求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写文章评论的能力。倘能做到这些,真可谓一箭三雕了。
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一,养成先观察,后写作的良好的习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就要要求学生养成一种明察秋毫的习惯。因为很多事物我们去仔细挖掘会发现其身后潜藏着很多不知道的秘密,因此我们要有一双擅于观察的慧眼,这样才会从生活中为写作提取更丰富的素材。有了前期的观察,我们的写作就有了不竭的资源,当然我们还要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感悟去整合我们的所见所闻,这样才能创作出属于自身的好篇章。
第二,先实践,后写作。只有实践才会达到我们对事物的真实的认知与感知,因此就写作的心理活动而言可以创造更多的内心感受。写作是要有情感的,这样的写作才是生动的,作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实践的存在。即使是在校园里,我们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感知事物,百闻不如一见正是这个道理。我们与其过多的讲解,不如带领学生亲身体会,这样才会为后来的写作带来勃勃生机
第三,引导学生反复练习、锤炼作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一种克服枯燥的心理。
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而且主体的实践性特别强。但是,这重要的半边天现在却缩成了一小片天,且又被教师统着。因而,拓宽思路研究作文教学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而其中,搞好单篇作文的具体教学则是实现作文整体教学的基础,是实现作文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正是试图从此角度探讨一些做法,求教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