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16-08-23罗明艳
罗明艳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都觉得物理是最难学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初中升上高中后,有些同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使得一些学生更加觉得物理难学,从而使其失去信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探究,怎样探究,探究什么,以及怎样实施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优化教学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我们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能够紧密结合一些物理现象进行教学,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关联密切的物理问题,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开设开放性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研究和探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我们周围丰富的感性教材进行教学。在我们周围,处处都存在物理现象,自然界如:风,雷,雨,电,山川,河流;日有阴晴,月有圆缺;冬天的雪,夏天的虹等等,这些学生都非常清楚,但要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学生未必能回答出来。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以适当地引导,合理地解释,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物理现象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物理知识去“创造”这些物理现象。如背对太阳,口喷水雾,将观察到像彩虹那样美丽的色彩。这样,学生对学习物理抱有极大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接触物理,就抱有探索自然科学的态度去学物理,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个性,引导探究精神,鼓励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是建立在对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的分析总结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性科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每一个方法和途径,我们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能简单的用一个“错”或“对”字来下结论,因为它每一个想法都凝结了学生对创新意识,是他们在掌握新旧知识的前提下表现出来的奇异思维,是不受定势思维的束缚,自由发挥出来的,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
例如在《电阻定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后,有些同学可能有这样的反思:“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这一变化最终会有哪些可能性?学生不难回答:一是温度为零,电阻率不为零;二是温度为零,电阻率为零;三是温度不为零,电阻率为零。最后让学生思考:这三种可能性中,哪一种可以作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一课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研究课题意识,又引入了“超导”这一有意义而又有研究性的学习领域,将研究性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为学生创造之路点燃了火把,同时也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学习即有用,又有趣,又好玩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强化实验教学,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造能力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充分利用好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1)做好演示试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做好分组实验,训练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某演示试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学生向自主探索性实验,变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如在《电磁感应》一节课的教学中,把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改为学生探讨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怎样用磁来生电呢?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学生根据要达到的目的,选取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猜测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在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