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事中讲历史
2016-08-23刘党恩
刘党恩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定位是: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事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以一个虚拟的人物wilianm一家三代人的一天的活动为主线来讲故事,通过对他的身份的介绍(姓名、生活的年代、身份)让学生生临其境,然后逐层设计问题,把学生带进英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的历史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穿越历史,探究问题、解疑释惑,最后达到对历史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故事是这样的:威廉是英国的一个棉纺织工厂主。生活在19世纪中期,它乘马车、后.乘坐火车去他的工厂,他的所见所感,首先他在办工厂时面临的哪些问题?引出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进行的前提和条件。后引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再引出这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进而引出它的影响。在引出影响时,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去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如对于工业革命的七点影响我是这样一步步来设计的:首先是他乘坐马车去他的工厂,他能看到哪些新的交通工具?来得出工业革命的第一点影响,即引起交通运输的革命。他下了马车坐火车看到火车上的情形,淑女与下贱之民同挤一车,同处一厢,得出第二点影响即,冲击社会关系,促成社会的民主化;他看到大批农民涌进小火车站,结合P94页的《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饼状图说明工业革命引起城市人口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看到他的企业,他踌躇满志,深感幸福,为什么?另外通过其他材料认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变为工业社会、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其最重要的影响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初步成熟,对于工业革命的这一中还要影响的设计是通过威廉的表兄来自法国的亨利来信,在信中他抱怨法国市场饱和,谈及准备去亚洲的中国,他要到英国来考察,进口机器,3天后到达英国。问及威廉是否愿意与他合作?我把这些问题交给学生们去讨论。亨利信中所述能是真实的吗?他能从英国进口到机器码?3天后他能到达英国吗?他们俩有可能合作办厂吗?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加上我的思路点拨,他们终于得到了答案。进口机器——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密切了国际交流;3天可到达——交通运输革新促进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准备向中国销售产品——生产的扩大促使列强对外扩张;合资办厂——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
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体会并挖掘教师所给材料中的信息,通过预习所学的知识,在创设的新情境下去迁移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一问题的设计,打乱了教材的既定设置,对教材进行了新的调动与整合,把原来要讲述的第三个问题顺势提前到此。在讲述世界市场的孕育与成熟中加进了教材的素材,即课后练习题所使用的经典材料,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的材料并出示三个问题:①史丹莱。杰温斯的描述体现了英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特征?②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局面是英国通过哪些手段实现的?③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劳动效率,一方面工人队伍扩大,新部门出现,就业机会增加;另一方面导致手工劳动力相对过剩,一部分工人就业。你认为生产技术进步、失业、再就业之间是什么关系?材料一和二的作答较为容易,只要根据材料就可得出。但对于第三问这一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学生回答就更有自信了。他们结合经济常识中的观点分析的有板有眼,我给予了大力表扬。我问同学们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与狼共舞,同学们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还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再看,回到家中,威廉的孙子小威廉拿来老师布置的课题问他:英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工厂?英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精巧构思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最后抛出问题,画龙点睛,前后呼应。最后我问:通过William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你感受到“蒸汽”的力量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最后以一道探究题作为课后练习题: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你有什么启发?试以其中一个或几个角度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回答:①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②同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③中国社会的经济变化与世界的发展有何内在联系?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这道题可以看做是对前面一道题的再深入,也可以算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整体小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特定阶段的历史人物活动来贯穿全课,用问题设计统领知识,一气呵成,对于课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应该说是到位的。讲故事,自然要在“讲”字上下工夫!设计问题,自然要在设计上下功夫。教无定法,教贵有法。教学理念的创新、学生思维火花的撞击、引爆新问题的“点”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对于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地去理解、解读、研究、把握,我相信:只有在课堂中的不断生成,才有不懈的追求!把课堂交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应是教学的活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