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国家银行
2016-08-23魏协武
魏协武
1932年2月1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作刚刚有了一点基础的时候,一次重大的考验就来临了。1934年10月,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不得不收拾起全部家当,由100多副扁担挑起,走上了长征路。途中,国家银行筹军饷买军粮,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红军胜利走向陕北,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
秘密金库贡献大
1932年4月,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占领了漳州。这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城市,侨胞和商家很多,还有一些官僚资本家,十分富裕。红军一方面没收土豪、军阀的财产,没收官僚资本的资金;另一方面动员民族资本和中小商户捐款资助红军。国家银行在毛泽民的领导下四处奔走,日夜筹资。在红军的配合下,筹集到了上百万元的银元、金银和珠宝。一部分运到瑞金作为国家银行的发展基金,一部分在临近瑞金的石城县建立了一个秘密金库,预防万一,以备急时之需。
由国家银行莫钧涛负责,在石城县烂泥垄林找到一个靠山的房子,紧靠房后的山坡上开有一个地窖。地窖前的这座房子,既可以掩护,又可以派人看守。毛泽民视察了这个地窖后十分满意,决定在此建立国家银行的秘密金库。
为了保密,存库那天没有使用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要放入秘密金库的黄金、银元等财物,都由部队战士提前用麻布包好,放在篮筐里,由一个排的战士轮流挑到离那间房子还有一里路的山下,放出警戒。到了晚上,再由另一个排的战士在莫钧涛的带领下趁着夜色挑进房子,存到房后的地窖里。莫钧涛在造册登记时,以黄酒代替黄金,白酒代替白银,一式两份,一份交毛泽民行长,一份受毛泽民行长委托由自己保管。战士们用石块将地窖口堵死,外面做好伪装。第二天参与存放的红军全部撤离,另换一些战士在地窖前的房子内守卫。莫钧涛成了国家银行的总务处处长,这个秘密金库的保卫工作就由他来分管。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时的经费,就是国家银行打开了这个秘密金库,取出全部金银财宝,连同纸币,一部分发给各军团,以便在长征路上作为经费购买物资,剩下的留作国家银行备用。
扁担上的国家银行
1934年10月初,国家银行接到突围命令:10天之内,整装待发,把整个国家银行搬走。国家银行和财政部的干部组成中央纵队第15大队。有关领导指示国家银行要把所有的黄金、白银、珠宝、红军票,甚至印钞票的石印机、铸币机等笨重物资也都要打包带走。理由是不能留给国民党一台机器、一张纸币、一个毫子。
东西被打点成160多副担子,配备了200多名运载员。为了保证国家银行的安全,中央军委还给配备了由100多名党员官兵组成的警卫连,随队行动。毛泽民担任15大队大队长和没收征集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是中央财政部部长林伯渠),主要负责整个红军的筹粮、筹款和全部供给工作。15大队虽然是运输大队,没有战斗任务,但携带这么多的东西辗转在战斗之中,困难并不比战斗部队少。
国家银行启程时,辎重多得吓人。整个队伍如同“八抬大轿”,异常缓慢地向前移动。在敌人围追堵截的紧急情况下要保护好这么一个“大轿”会使部队伤亡过大。在红军渡过潇水,准备渡湘江时,毛泽东说服了那些当权者,纠正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错误思想,红军进行了一次轻装。国家银行不得不将费尽千辛万苦搞到的石印机和铸币机抛入水中,將纸张、油墨也沉入江中,整个队伍一下子“瘦身”了。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云贵高原大跨步地机动作战,国家银行不得不两次减掉一些担子,其中两担沉甸甸的铜板在土城战斗中被倒进了一口井里。过草地的时候,国家银行的纸币也全部销毁了。100多名运载队员只剩下了邱端阳和黄德泉两个班长担的两担黄金。
一片繁荣遵义城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了遵义。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红军有了一次三个月以来难得的10天短暂的休整时间,急需补充一些物资和照顾伤病员。贵州那时在军阀王家烈的统治下,通行的货币竟然是鸦片,买东西可以付银元,也可以用鸦片。可是红军的银元很珍贵,前途迢迢,要用的地方多着呢,怎么也不能用鸦片吧?若是发行货币,正在征战途中,不等纸币信用建立起来,说不定红军哪天就离开了,苏维埃国家银行的纸币在这里能流通吗?
红军没收了王家烈的盐行,掌握了一批食盐。贵州素来号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地方,交通闭塞,食盐这样的民生必需物资要靠从四川自流井运来,千里迢迢的山道运来成本很高,盐是非常值钱的东西。国家银行在毛泽民行长的领导下,决定发行纸币,以盐来支撑,确定能实现流通。
于是国家银行在遵义天主教堂开始营业。红军把没收来的盐低价卖出。当地人都很穷,银元不多,红军又不收鸦片,只收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红军用纸币向老百姓采购物资,老百姓再用纸币买盐。纸币的信用建立起来了,市场一派繁荣景象。国家银行的同志在遵义的十几天里,除参加没收征发、保管分配工作外,都在紧张地进行纸币的发行和回笼工作。遵义是长征途中最大的城市,商店很多,因为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既可以买到市场上很缺的食盐,又可以换成现大洋,所以大家争要“红军票”,商店齐开门,军需品得到补充。街上红火一片,红军战士手里存的零用钱,路上用途少,在此都买点好吃的和行军必备的小物品。所以红军进城十多天,全城活跃,极一时之繁荣。
为了保障群众的利益,二占遵义的头一天晚上,银行工作人员用现大洋兑回纸币,兑到天亮才结束。虽然大家熬了一个通宵,没有休息,但还是心情愉悦地离开遵义,继续向前进发。
两担黄金到陕北
遵义会议后,红军进抵川南,准备北渡长江,进入四川。敌人自然不会轻易让我军过江,他们沿江结集重兵防守,我军只好放弃渡江的计划,二渡赤水,迅速再占遵义。
15大队在第一次进入遵义前,编制就有所缩小,警卫连也因大部队的要求被调离。在第二次进入遵义后,15大队奉命进一步轻装,烧毁了大部分票子,埋掉了一部分毫子,所剩下的担子也寥寥无几。这时毛泽民和曹菊如调离了队伍,由曹根全一人全权负责国家银行大队的工作。
时值红军再渡乌江后,我军声东击西,使敌军扑朔迷离。为了更加迷惑敌军,我军在贵州盘旋了一段日子。这时国家银行负责人之一的曹菊如因病编入伤员队,随“医院”行军了一段日子后,又继续担负国家银行的任务。他带着两担金子跟着突击队走。红军每天要以百多里的速度疾行,这两担金子只能给行军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深知这两担金子对国家银行,乃至对全军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弃。一路一路挺进云南,强渡金沙,爬雪山过草地,这两担金子也走了这些崎岖的道路,见证了长征的伟大。
1935年9月,右路军的领导者毛泽东当机立断,坚持北上抗日,连夜整装率领1、2军团向甘肃边境前进。15大队再次轻装,把最后一批票子也烧掉了。由于人员减少,15大队被撤销,曹根全带领银行的一部分东西,随林伯渠领导到的总供给部到达陕北。
抵达陕北之后,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和随军的担子都要进行重新整理,除毛泽民外,财政部和银行为数不多并分散在其它单位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连同曹菊如和那两担金子,都被调集到林伯渠的总供给部中,于1935年11月,到达长征的最后目的地陕北瓦窑堡。曹菊如和邱端阳、黄德泉担的两担金子同时到达。
银行工作人员参加长征的共14人。吕汉勋、刘建棠、章水柏、张达远,以及一名总务科长和一名马夫的忠骨埋在了长征途中。到达陕北的只有毛泽民、曹菊如、黄亚光、曹根全、钱希钧、仁远志、郭全水和莫钧涛等8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到达瓦窑堡后,与原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陕甘晋苏维埃银行合并,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毛泽民改任国民经济部部长,林伯渠兼任国家银行行长,曹菊如任副行长,继续在革命根据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