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中音咏叹调《你们可知道》艺术特征
2016-08-23黄凌霆
【摘要】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十八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短短35年的生命历程中,为世人留下了700多首涤荡人心的不朽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上抒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莫扎特的杰出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中选取一首经典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这首咏叹调的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方面,论述这首咏叹调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莫扎特 咏叹调 《你们可知道》 艺术特征
【Abstract】Mozart is a Austria composer who represent the classical music of Vienna in eighteenth Century. His life is relatively short that just has 35 years. But he is compose more than 700 music works. He is describe a shine with great splendor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and play a role to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music. This article chooses the aria “voi che sapete” which from Mozarts opera “le Nozze di Figaro”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ia from melody、rhythm、Musical structure.
【Key Words】Mozart; aria; “voi che sapet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4-02
一、《费加罗的婚礼》创作背景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22部歌剧作品,包括德语歌唱剧、意大利喜歌剧和意大利严肃歌剧三种主要形式。歌剧是莫扎特音乐艺术的集中表现,凝聚了其创作风格的精华,其中咏叹调最具代表性。
《费加罗的婚礼》(K.492)是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原著话剧是作者用反讽的方式来讽刺当时社会中贵族阶级,颂扬底层人民的反抗、反封建运动的胜利。本文专门分析其中最著名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目的在于更深入地了解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更深入地体会莫扎特的艺术感染力。
二、《你们可知道》的艺术特征
(一)《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四幕歌剧
第一幕凸显凯鲁比诺是一个多情种,不仅喜欢园丁的女儿,对苏珊娜有爱慕之情,还觊觎女主人伯爵夫人。第二幕凯鲁比诺在苏珊娜用六弦琴的伴奏中男扮女装演唱出这首咏叹调,最令人捧腹。优美舒缓的旋律将凯鲁比诺的复杂情感抒发地淋漓尽致。凯鲁比诺第三场出现在向伯爵夫人献花的场景中,凯鲁比诺带领一群村妇和自己的小女友——花匠的女儿,向伯爵夫人献上赞美之词。在最后一次出场,凯鲁比诺的行为举止欢快,高兴地寻找自己的情人。所以说凯鲁比诺是一个性格稍显懦弱,又多情、个性冲动的人物形象。
(二)凯鲁比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作品分析
凯鲁比诺运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演绎了凯鲁比诺内心的声音。将全曲的曲式结构按照前奏(1-8节)、A段(9-20节)、B段(21-61节)、A段(62-80节)划分为四个部分。
·前奏:前奏用八个小节,加以P和dolce的设置更增添了音乐的抒情性,节奏强弱相间,柔和中带有明快。钢琴演奏时,采用左手跳音的演奏法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右手带小连线的旋律线条伴奏织体。
这样的伴奏织体意在通过钢琴模仿出大管的音色与俏皮的性格特征。为演唱者更好地调整气息,前奏音乐的渐进尾声添进人声的自然混合,仿佛浑然天成,完全没有生硬、突兀的插入感。
·A段:A段是歌剧选段的开端和正文部分,正式揭露凯鲁比诺内心暗流涌动的炽热情感。演唱者使用的是陈述的语气。
节奏上,大部分运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替的规整节奏,同时采取了附点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在节奏和情绪上都起伏有致。旋律上,使用更多的级进和小范围跳进的音程写成,突出陈述的主要性质。钢琴伴奏主要采用弱起的连续十六分音符,从而更加连绵而连贯。中段还加入左手分解和弦奏法和右手双音下行续进。两部分有所对比,使得音乐更加流畅而丰富。
·B段:此部分不断转调,例如第21-34小节为F大调,
第35-44小节为降A大调,
第45-51小节为C小调,
第52-61小节为G小调。
莫扎特利用曲调的断连、高低、缓急、跳动来模拟主人公的心跳,释放主人公时而担忧时而兴奋,时而紧张时而觉得没人理解自己行为的复杂心境。
·A段再现:最后一段几乎是A段的原样再现,其中的旋律、节奏、调式、钢琴伴奏织体特色类似A段,这里不再赘述。这个部分与A段不同的是在A段的基础上做了一次扩充,歌词中文大意为“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再次宣泄了主人公内心对爱情的迷恋和迷茫,它比A段显得更加无奈而又更加坚定。歌词与音乐相结合使得全曲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刻画的更加细致。另外,全曲的节拍采用2/4写成,一强一弱的规整节拍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凯鲁比诺忐忑不安、欲进又却步的内心情感。莫扎特利用频繁的转调,旋律的断连、缓急、跳进和平稳相结合来模拟主人公凯鲁比诺的时而紧张时而兴奋的心境。endprint
(三)《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细节分析
这首《你们可知道》显然要贴合演唱者凯鲁比诺莽撞的情感。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你们可了解,我的心情?”
简单的几句歌词重复,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重复性旋律的设置能直接而深刻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要明白重复歌词的演唱语调是有过渡和加深的,不仅要表现急切渴望倾诉的欲望,还要体现一种强烈的、饱满而力度强劲的语气。歌曲的音色结实、浑厚、明亮、集中,声线显得粗壮,更加凸显了凯鲁比诺急切的表达爱意的心理。
通过反复地重复这句歌词,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也表现了角色的心态变化和发展过程。不仅内心渴求他人的理解,又十分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所以不断地自我否定,这种矛盾的心态真实体现了凯鲁比诺性格中不相融合的、优柔寡断的一面。而且配合这句歌词莫扎特设置了丰富的曲调变化,这种富于变化的音乐特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另外,歌曲中唱到“不知道为什么终日叹息,一天天一夜夜不得安宁,不知道为什胆战心惊,但我却情愿受此苦行。”
曲式中的这两小节唱段蕴含丰富的内涵。旋律主要骨架是分解七和弦为主,并结合级进、小跳进、大跳进的旋律线条。而在本首歌曲中,莫扎特在旋律的设置上,也是采用了级进、跳进以及弱起的表现手法,由此揭示了主人公矛盾的心理特征。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歌曲《你们可知道》是一部艺术性极高的作品。无论作为演唱者或是演奏者,都要有极高的素养积累,不仅要求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还要深刻理解作品的结构和艺术特征,才能更好地演绎出作品的精髓。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歌剧的创作,从技法和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笔者学识有限,基于该歌剧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结合文本分析和演唱版本比较以及自身的演唱实践,写出了自己的经验感受,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不断地对该论题进行深入研究,丰富其研究成果体现其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一帆.声乐艺术理论[M].江西省高校出版社,2010
[2]马山雪.简论莫扎特晚期的三部歌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5).
[3]江水莲.论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J].龙岩师专学报,2014(8).
[4]张良宝.从《费加罗的婚礼》管窥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征[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
[5]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13.
[6]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13.
[7]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8]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9]薛良.歌唱得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10]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11]史君良.唱片里的声乐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黄凌霆(1978.10.29-),女,上海市崇明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教师兼工会副主席,讲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毕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