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2016-08-23张火兰
张火兰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技工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基础课程改革成为当前要务。课程改革首先要从教材改革做起,传统数学通用教材偏离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数学校本教材开发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数学 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43-02
新世纪,技工院校课程改革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体现于各类专业课程改革。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扶持保障政策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大环境。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10月,《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开拓了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崭新局面。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深化了职业教育全方位发展的理念。在此背景下,为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出社会需要且技术、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劳动者,全国范围内逐步施行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间的经验推广,互通有无,专业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各校潜心修学、自主研发,陆续推出了各自的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是国家级示范重点专业,“机械设备与维修”是省级示范专业,另外还有多个省级重点专业、市级重点示范专业,这些专业已形成较为成熟完整的教材研发体系,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校本教材。
相比之下,数学课程作为技工院校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遭遇到了“明珠暗投”的尴尬。学生更多关注他们今后赖以生存的专业课,对数学课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专业课教师常反映学生数学基础太差,现行数学教学不能适应专业课程需求,专业课涉及的数学知识学生不能解决。如何协调和解决数学课和专业课脱节的矛盾,成为当前技工院校数学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
长期以来,技校数学课程固步自封,教材版本陈旧,一套教材用于所有专业。教学内容基本沿袭普通高中知识体系,依旧偏重传统知识灌输,教学效果不理想。近10年来,技工院校工作重点都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忽视了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同步跟进,数学课程不能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彰显职教特色。加之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动机匮乏,形成了教学困难的尴尬局面。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从数学教材改革做起,本着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本理念,激发学生内心学好数学的愿望,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发挥数学无穷的应用价值,提高教学效率,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艰巨使命,让学生“学得其法、学有所用”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也是振兴职教的必由之路。课程改革首先要从教材改革做起,教材开发是基于师生教学的共同需要,选择相应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设计、编制、实施、评价和修订,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工作过程。技工院校旨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所设专业种类繁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在技工院校基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开发各专业适用的数学校本教材,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丰富教材开发理论
教材开发作为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项目,目前尚无专业定论。教材开发的理念、开发模式和开发流程等,只能参考课程开发的相关论述。笔者认为,技工院校数学校本教材开发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素质教育理论和课程发展理论为基础,从教材的定义和本质属性出发,通过技工院校公共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视角,突出对校本教材开发的规律探究和程序提炼,从而尝试弥补已有研究的缺失,进一步丰富教材开发理论。
2.深化教材开发实践
教材开发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概念。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和办学模式凸显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培养目标,量身打造符合他们需求的数学校本教材。要从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枯燥的数学理论与丰富的专业实例有机联系起来,立足根本,目标明确,真正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原则。技工院校数学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意义还在于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实现一专多能。为配合基础课程改革,很多职业学校将基础课教师分配到各专业教研室,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互通有无,数学教师有机会了解并熟悉各专业相关知识,为数学教材开发提供素材。技工院校数学教材开发研究,有助于推动文化基础课程的全面改革,为技工院校基础课程教学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湘泳.开发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82).
[3]董代进.实用数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