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2016-08-23朱颖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问题与建议

【摘要】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式,研究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行为,分析教学行为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帮助英语教师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 教师教学行为 问题与建议

【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5XJS031。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2-02

1.教学行为及研究回顾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行为,并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施良方和崔允漷,1999)。教学行为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以美国学者Kratz在1896年进行的教师人格特征调查为标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学者开始研究教师行为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分析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代表人物有Ryans(1960),Flanders(1970)等。我国英语教学行为从二十世纪末才开始发展,研究内容包括: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楼荷英和寮菲, 2005),教师课堂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王丽娟, 2008;李国宏和郝志平, 2009),目标设置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关系(邢亦平, 2008),课堂无效教学行为分析(谭杰, 2015)等。

随着新思潮、新科技的不断出现,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也发生了变化,大学英语课堂出现了学生难教、教师难当的课堂危机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现象,找出其原因,有必要对英语课堂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以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观察点,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2.研究过程描述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包括: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具体表现有哪些?是否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存在哪些不足?本研究选取普通高校六位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涉及不同的年龄阶段、性别、职称和研究方向,分析其教学行为特点和存在问题。参照施良方和崔允漷(1999)及吕良环(2009)的教学行为分类,研究组制定了课堂观察的教学行为内容,分为教学前行为、教学中行为和教学后行为。对于教学中行为,研究者采取观察法,直接进行课堂观测和教学录像;而教学前行为和教学后行为发生在课堂时间之外,体现在课堂具体行为之中,不易于直接观测,采取访谈的形式展开。

以上述六位老师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成员进入英语课堂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并进行录像,历时三个月。访谈被安排在课堂观察之后,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前和教学后的行为,以及涉及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标准,研究组将收集到的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发现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3.数据分析与讨论

根据本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行为分类,教师教学行为分为教学前行为、教学中行为和教学后行为。收集到的教学行为数据被分到各个类别,并逐一讨论。

3.1 教学中行为

教学中行为包括课文导入、讲解和演示、课堂问答、处理学生错误、组织教学任务、评价学生、利用其它辅助资料和工具。

观察中发现,英语教师能根据相关的材料引出一堂课要学习的话题,通过头脑风暴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将话题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入正文。教师会告知学习的内容,但很少明确告诉学生教学目标。教师会采用课本的导入部分或利用其他教学材料,但有时内容过于单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部分教师不重视导入部分,认为引出话题即可,不注重图式激活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的教师甚至省略课文引导,介绍题目,进入课文讲解。

教师的课文讲解通常按照教材课件中的global reading,detailed reading,after reading顺序进行。先让学生运用略读、跳读等技巧了解文章大意,教师介绍相关阅读策略。在detailed reading中,教师逐字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通过造句、固定搭配、近义词辨析、句子翻译等来进行操练。仅有极少的教师会介绍构词法知识,教会学生单词记忆与扩展的方法。在讲解语法重点时,教师会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现象并引导学生找出答案。通常先用英文阐释,再用中文翻译,或者读完英文句子之后直接翻译成中文。教师重视词语、句子、语法和翻译,却忽视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段落间的衔接,不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after reading中,教师会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很少分析和评价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体会蕴藏在文字之下的意图和思想;也很少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师生互动较少。

教师在各教学环节都可采用提问来检测学生的理解,但仍然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提问。教师主要提问中上等同学,尽量避免成绩较差的同学,无法做到机会均等。因为成绩较差的同学不配合教师的提问,即使在教师的引导下,也经常以“不会、不懂、答不出来”等理由拒绝,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教师就不会自讨没趣,转而让愿意回答的学生有机会开口。当学生没有给出预期答案时,教师极力地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教师的提问集中在低层次问题(记忆、理解、应用),高层次问题(分析、综合、评价)较少(吕良环,2009),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缺乏一定的挑战性。课堂没有设置自由提问时间,或由于学生很少自主提问,教师被迫放弃此环节。照此发展,学生无法形成主动质疑和提问的习惯,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通常在学生出现明显错误或普遍错误时进行错误纠正。部分教师会采取间接纠错的方式,如要求学生重复、澄清、间接暗示等。然而大多数的教师采取直接纠错的方式,指出学生错误并告知正确答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教师较少采用学生合作的处理错误方式。同学间相互合作,找出错误,改正错误的方式往往比教师单方面的纠正更有效。

根据观察,教师在课堂上会组织一些教学任务,但数量不多,有些教师甚至整节课都没有设置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和活动类型相对固定,教师和学生偏爱那些简单、易于操作的任务,如配对, 对话练习, 搭档合作等;而对于那些需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研究分析、费时费力、有一定难点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总结摘要、小组讨论、辩论等,教师会控制数量,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高。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教师一般只是耐心等待,很少走下讲台去巡视学生的准备情况并提供指导。

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通常持肯定态度,即使学生的表现欠佳也会进行鼓励,尽量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持肯定评价时,教师会用“Yes, good, excellent”等词汇表达赞扬,但究竟好在哪里、那些地方需要改进,许多教师并没有清楚的说明,只是做简单的总结性陈词,缺乏深层次的点评。这也体现了教师在评价能力方面的不足。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同学间的评价只占极少的比率。同学间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人的表现,而且从评价对方的过程中,从别人的身上学习优点,克服缺点。

尽管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普及,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但也出现了“新传统教学”现象。这是指教师由看着教案讲课变成照着PPT念课件,从在黑板上板书变成在电脑屏幕上打字,由教师语音示范变成了播放音频,教师变成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员(曾欣悦,2008)。在被观察的教师中,这些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会给学生介绍各种外语学习的网站,扩展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会补充课外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但大都以考试为导向,较少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关于当下流行的教学平台和数据库,教师只有模糊的概念,不清楚具体操作或很少使用。少量的教师会利用互联网通信工具与学生交流互动、布置作业、分享资源等,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以上活动只是偶尔进行。

3.2教学前行为和教学后行为

教学前行为包括分析教学对象、处理教材和备课,教学后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学反思。

通过与教师的访谈,研究组发现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中不重视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师能够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机、基础、兴趣和风格等情况,但是教师并没有根据这些特点制定有利于学生进步的教学方案,有时甚至降低标准去迎合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由于缺乏自我分析,有些教师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用自己“教”的主体地位取代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让指导者的角色变成了主导者的角色。在处理教材方面,大多数的教师都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等,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关于备课,许多教师表示会认真准备,但已经很少手写教案,而是利用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和课件,根据自己的构思和教学安排进行调整;或者用原来的教案,但没有及时地更新。研究组发现,教师的教学计划不够详细,教学任务活动的目的与实施过于简单,对学生的反馈预测不足。受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会回顾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效果良好的教学策略和任务活动,找出教学环节的薄弱点和疑惑处。年轻教师会向同事或教学骨干教师学习和请教,探讨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借鉴经验;而年龄较长的教师反思教学的频率相对较少。由于教师评估机制和科研任务的压力,教师们教学反思意识不强,几乎没有撰写教学日志的习惯。

4.建议与结论

从课堂教学观察和教师访谈可以看出,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讲解和演示、课堂问答、组织教学任务、评价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反思等方面存在不足,离教学标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只是教师的原因,还受到主管部门、教学环境、评估机制、学生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主管部门应该给教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改革评估机制,减少教师的科研压力,让教师能够安心地教学;学生应当增强自我效能、积极配合教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善教学行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认识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教与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切勿越俎代庖,也不能全堂灌输,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其次,教师要更新英语教学理论知识,掌握教学策略,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新政策和改革方向,借鉴先进教学方法指导教学行为,保持学习的热情,克服自身懒惰和职业倦怠感,提高专业技能和素养,扩展其他学科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技术,增强综合能力。再次,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灵活利用各种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置身事外为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培养勇于创新、协同合作、敢于质疑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融入课堂内容的制定、实施和探讨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最后,教师应当培养反思意识,审视教学行为,通过开展行动研究来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李国宏、郝志平. 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行为策略实证研究[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9(3): 56-58.

[3]楼荷英、寮菲.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5, 37(4): 271-275.

作者简介:

朱颖(1985—),女,贵州清镇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堂问题与建议
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问题分析与建议
关于中职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研究
集体动力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简述
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遏制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式主题演讲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中内容教学法的反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