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2016-08-23安扬

家长 2016年7期
关键词:受委屈同情心动植物

□安扬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安扬

1.适当让孩子“受委屈”。

一个从来没有受过委屈的孩子,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委屈”这种心理。当他(她)看到别人因为受委屈而哭泣时,就不能正确理解对方哭声里所包含的意思,也不会产生同情心,更不会很好地安慰对方。因此,家长不妨让孩子尝点儿苦头,受点儿委屈,甚至让孩子把委屈和懊恼哭出来,喊出来。这样,当孩子看到别人遇到和他(她)相同或者相似的情况,就能感同身受并能体谅和帮助对方。

2.鼓励孩子体察他人情绪、体会他人感受。

家长要和孩子分享的不仅仅是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内心的情绪和感受。当家长情绪有波动或身体不适时,要及时让孩子知道。比如,可以告诉孩子,“今天爸爸的自行车胎被扎了,他正郁闷呢,你去给他送杯水,让他消消气吧。”“姥姥感冒了,特别难受。你还记得上次感冒时的感受吗?咱们怎么做才能让姥姥觉得舒服点儿呢?”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分享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动能给家人带来欢乐、安慰、喜悦时,孩子的同情心会大增。

3.教育孩子主动关心他人。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全能的人,更没有所谓“超人”,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都曾受到别人的帮助,也就应该投桃报李地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不仅要在别人向自己求助时积极地帮助对方,更要学会主动关心他人,主动对他人嘘寒问暖,向他人传递关怀、温暖与善意。替人分忧解难是快乐之本,在收获对方的信任和友谊的同时,孩子也能得到内心的丰富和完善。

4.抓住日常小事,进行随机教育。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不能随心所欲,但可以随机教育。有效的同情心随机教育常常是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和综合体现,随机教育加上事后的及时总结,可以提高孩子的思想意识,使孩子把同情心外化为同情行为。这就需要家长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弦儿,借助一个灵感、一次偶然的机遇、一件看似不起眼儿的事来教育孩子,对孩子心理素质和同情心进行洗礼和考验,用以磨炼孩子的心智。

5.对于孩子的善良行为予以肯定。

当孩子对家长说,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位、把口袋里的零钱给了乞讨的人、把纸巾递给一个在路边哭泣的孩子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时,家长千万不要予以嘲讽或露出一副不屑和无所谓的表情,而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让孩子知道他(她)这样做是对的,他对别人付出的同情和善意是高素质和高境界的体现,能够使对方的心得到温暖和慰藉,孩子的善良之心必将得到世人的温柔相待。

6.教育孩子热爱动植物。

同情心是最高尚的情感,对动植物的仁爱之心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同情心,使孩子更全面地感知世间的万物生长。家长要告诉孩子小猫、小狗、小花、小草等动植物和孩子一样,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性的。比如,看到街边的流浪猫狗,可以让孩子把手中的食物和饮料喂给它们。当看到路人随便摘花、践踏草坪时,要带着孩子上前劝说、制止,让孩子学会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

7.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能够以心换心,揣摩对方的所思所想,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当孩子因为种种理由没有给予别人必要的同情时,家长要反问孩子:“要是别人这么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要是你也像他(她)那样,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呢?”家长要巧妙地运用不同于平时的语气、神情和肢体语言,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换种心理看待事情、处理问题,孩子自然就能接受家长对自己的教育,也就能更心甘情愿、自觉自愿地去关爱他人,让同情心的种子生根发芽,在孩子的心中长成参天大树,为孩子的人生遮风挡雨。

(责编陈喆)

猜你喜欢

受委屈同情心动植物
动植物新视界
滥施同情心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哲理漫画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受委屈”教育法
有趣的动植物
把动植物当“人”写
漫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