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土地高效利用的乡村旅店设计探索

2016-08-23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安徽建筑 2016年3期
关键词:梯段楼梯间客房

哈 柍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一次土地高效利用的乡村旅店设计探索

哈柍(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在一次乡村旅馆的委托设计中,设计过程首先从模糊的业主要求及总平面关系入手;接着从总平面的建筑占地面积推导出客房及楼梯间的布置——其中包括了标准层、底层大堂和铺面,以及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下设公共卫生间的楼梯梯段的特殊处理。希望此分析过程对设计高容积率的小型建筑物有所帮助。

乡村旅馆;总平面分析;平面

0 引言

前次碰到一位朋友,他提到他在海南的农村有一块土地,想建一所乡村旅馆,请笔者帮忙设计。几天后他把他的想法以短信的形式发给了笔者,这是他的原文:“我有一块农村土地,准备坐东朝西,南北宽21m,东西深18m,西面为大道,设想在那建一栋约5~6层的小楼。楼的四面要留有空间,西面临路要留够停车位空间,方便停车。一楼为铺位,二楼以上为旅馆客房。”

拿到这样一个没有具体的经济指标限制的任务书,既是对建筑师的信任,但也是一个挑战:一方面建筑师应该在一系列相关规范的限制条件下尽可能地为业主(甲方)的经济考虑,使业主的效益最大化,也就是争取尽可能大的建筑面积,这也是在当前农村貌似宽泛的土地用地的情况下所应采取的一种节地设计策略;另一方面是建筑师如何在高建筑密度和高容积率的追求过程中发挥独创性和艺术性。

1 总平面分析

这次的地形根据业主的描述绘制,首先由业主提供的任务书绘出了该地的尺寸大小,后期业主又通过电话进一步追加提供了周围基本的地形环境信息:地块西面为城市干道,北、东、南三向周边为菜地。

城市干道位于地块的西面,业主又要求建筑坐西朝东,不同于我们一般建筑的坐北朝南(南北朝向),所以在建筑的西面应留出空地作为人流集散分配的中转广场空间,建筑主体相应后退,同时东、北、南三方向各留出1m的退红线距离,如考虑地面停车,前广场的进深应达到4~5m(考虑斜向停车)以上,剩下的面积才是建筑实体的底层占地面积,建筑底层最大尺寸大约在:

进深=(南北宽)18m-(退线)1m-(车位)5m=12m

面宽=(东西深)21m-(两边退线)2m=19m

面积=(进深)12m×(面宽)19m=228m2

当然,这只是在将方案细化前的粗略估计,因为建筑轮廓线不一定是将能建的建筑面积完全占满的长方形,同时还要做出体型和立面的凹凸变化以形成空间趣味。

2 平面细化

多层建筑的平面设计,一般先确定标准层平面,这种设计步骤和手法尤其适合旅馆、酒店、宿舍和办公楼这些建筑类型。

2.1标准层平面

2.1.1客房进深

在绘制标准层平面之前,首先要确定酒店的每个“细胞”——客房的尺寸。每间客房根据酒店的星级服务、装修标准和面积大小不同而收费不同,作为酒店,客房设计有适合自己的定位和不同地形的尺寸标准,本次设计中,考虑客房尺寸确定过程如下。

建筑的总进深为12m左右(前面计算推得),走道宽由人流股数推算,每股人流550mm,走道需满足同时通行至少2股人流,加上墙厚(客房是由隔墙来分隔空间的,因此在确定客房的轴线尺寸时,还需加上墙厚。现在各地一般建筑都采用框架结构,墙200mm厚)。

走道最小宽=550mm×2+(两边墙厚)100mm×2=1300mm,

设计时尽量采用模数3M(300mm的倍数),所以初步定走道为1.5m,

从经验来看,这个进深尺寸对于客房的标准间来说有点紧张;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行,只有看看能否从面宽处调整,尽量增加面宽和房间面积以增强每间客房的居住舒适度。经过初步的室内布置,可以将客房内的卫生间进深调整到1.5m,那么

客房进深=(客房总进深)5m-(卫生间)进深1.5m=3.5m

客房标准间一般为双人间,每标准单人床宽1.2m,那么

客房内走道宽=(客房进深)3.5m-(床宽)1.2m ×2-(两边墙厚)100mm×2=0.9m

校核,房内0.9m的走道宽度可以满足

两股人流:(一人正面)550mm+(一人侧身)300mm=850mm的规范要求

到此,完成客房的进深设计。

2.1.2客房面宽

从客房的设计来说,客房面宽的确定比较简单,与客房进深的确定不同,面宽只需要满足最基本的室内布置及使用要求即可。在设计本方案时,运用了“倒推”的方式来确定尺寸。现代化的客房床一般垂直客房分隔墙放置。床长2.0m,电视柜和书台深0.4m,床和电视柜之间还需留一股人流的通行宽约550~600mm。客房理论上的最小净面宽为

客房面宽=(床长)2.0m+(电视柜和书台深)0.4m+(通道宽)600mm=3.0m

客房的轴线尺寸最小为=3.0m+(墙厚)100mm ×2=3.2m

此尺寸较为经济,但根据尽量采用模数3M的要求,所以客房开间的轴线尺寸暂定为3.3m。

2.1.3楼梯位置

将客房放置到基地中,则:楼梯间开间=(建筑总面宽)19m-(客房面宽)3.3m×5=2.5m

即,每层建筑可以布置5间×2(双向)=10间客房,还将富余2.5m,正好可以作为旅店的楼梯间和电梯间。但楼梯间放在建筑平面的何处呢?这需要考虑每座楼梯能服务的最大长度和人口数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规定,建筑主要使用房间最远空间出入口到楼梯间安全出入口的距离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见表1。

走道长度的规定 表1

楼梯是建筑体中面积最小但造价和结构要求最高的构件,如果能尽量减少楼梯的数量同时又满足走道的疏散长度要求,就会为业主节省造价。因为建筑的总长度为19m,根据表1,设一座楼梯即可以满足要求。同时考虑为了减少灾时逃生时间,缩短中间走道上的疏散路径的长度,让底层的商店铺面尽量完整,因此将楼梯放在靠近建筑平面中部的地方。

由此酒店的标准层平面已经基本设计完毕(图1、2),有些细部的设计有待于底层平面设计周全考虑再返回调整。

图1 标准层平面

2.2底层平面

接下来是确定建筑的底层平面,建筑的底层主要是旅馆的大堂和商店铺面。由建筑功能分区可知,大堂和铺面商业部分作为两种不同的功能区,应各自成区,所以设计上安排大堂和铺面分别占据底层平面的两端,由流线组织可知大堂应能方便快捷地到达楼梯间和电梯厅,同时考虑设置一个公共卫生间,为了尽量节省空间,设计在楼梯休息平台下面。

图2 客房布置

标准层和底层的平面布局大致确定后,简单地进行了结构柱的布置,框架结构的布置尽量遵循简洁清晰的原则。由于框架结构的合理跨度在5~9m以内,各柱分布在两两成邻的客房四角,余下尽端的一间客房、楼梯间及电梯间的四角则加柱以满足结构布置的要求。由上,底层平面确定如图3。

图3 底层平面

2.3楼梯间设计

走道在客房中间,决定了楼梯选择双跑平行楼梯比较合理,这样充分利用中走道。由于楼梯间的进深由客房的进深确定(5m),开间由前述得知宽2.5m,在这样一个受限制的面积中设计楼梯,尤其是在底层,还考虑在楼梯间休息平台下设置公共卫生间,需要仔细斟酌。

与平面设计类似,楼梯的设计首先也是确定标准层。在设计楼梯标准层之前首先还得确定标准层的层高,由标准层层高3.0m和选择踏步高150mm,可求出每层楼梯的踏步总数为:

双跑每段踏步数=20个/2=10个。

每段水平梯段的宽度

不考虑设中间梯井,梯段宽度大于1100mm,满足两股人流的通行宽度要求。

踏面宽根据人体的脚长能踩在踏步上为设计考虑依据,一般疏散楼梯的踏面宽在260~300mm之间,选择280mm作为本次楼梯设计的踏面宽,则标准层:

每段水平梯段的长度=(踏面宽)280mm×(10-1)=2520mm

楼梯休息平台的深度取大于水平梯段的宽度的任何值都可以,这里可以暂定为1500mm。取这个值有两种原因:一是底层楼梯间下部打算做公共卫生间,其尺寸不能太小;二是底层为了使休息平台下的净高满足规范要求人体正常通过的最低高度2.0m,需要做梯段两边踏步数不等的长短跑,长跑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相应增长,所以休息平台不能做得太大,以免楼梯间的5.0m的进深不足容纳梯段长度。

接下来设计底层的长短跑梯段,底层为大堂和铺面,层高比上部的客房增高,取3.2m。如按标准层设计方法,仍然做等跑,则可选择踏步高160mm。

仍然需要做20个踏步才能上二层。这20个踏步如何分配才能满足休息平台下的2.0m的净高要求呢?(净高不包括楼梯平台梁的高度,平台梁高=(跨度)2.5m×(1/8~1/12)≈0.2~0.31m,这里取保守值300mm。)

措施1:降低楼梯间的地面标高,室内外高差定为450mm,楼梯间下的卫生间只需要比室外地面高150mm,即一个踏步高,这样休息平台下增加高度300mm。

措施2:设长梯段跑13级,短梯段跑20-13=7级。

则休息平台的标高=160mm×13=2080mm

休息平台的净高=2080mm+(降低的地面)300mm-(平台梁)300mm=2080mm>2.0m,满足规范要求。

但底层楼梯间的设计还没结束,长跑的梯段水平投影长和休息平台的宽度之和还不能超过楼梯间的进深5.0m。

核算:梯段和休息平台长=踏面宽280mm× (13-1)+1500mm=4860mm<5.0m

说明长梯段没有超出楼梯间的设计进深。综上计算可得出,楼梯的设计满足规范和本设计的标准层和底层平面,不用再返回调整。

3 结语

方案提交给业主后,得到了业主的肯定,并表示就采用此方案,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鼓励。遗憾的是,不能到海南现场调研,所以在总平面的人流组织、广场设计和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处理上有失说服力。虽说有遗憾,但本次设计过程逻辑概念清晰,步骤有条不紊,基本上是一个理性推导过程的结果,此设计方法是从地形分析出发结合人体尺度、建筑规范从建筑各“细胞”、“构件”的尺寸入手导出设计方案,对建筑师在设计小型高容积率的建筑类型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所以把方案的思考推导过程拿出来供大家分析交流,以资借鉴。

林涛,彭朝晖.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2:33-34.

TU247.4

A

1007-7359(2016)03-0031-04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3.009

哈柍(1976-),女,广西桂林人,毕业于重庆大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方面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梯段楼梯间客房
楼梯
更正
地下疏散楼梯间防烟设计探讨
浅谈住宅建筑的楼梯设计
分片式装配楼梯施工技术
酒店智能客房影院系统构建指引
第28次瑞典冰旅馆
烟囱里的客房
楼梯间 要小心
基于不同计算方法下的梯段配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