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Story time新体裁
——诗歌——译林版新教材《英语》四年级《Seasons》一课的教学
2016-08-23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姚可琴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姚可琴
初识Story time新体裁
——诗歌——译林版新教材《英语》四年级《Seasons》一课的教学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姚可琴
季节、天气是英语国家人们常常提及的话题并以此增进交流,因此在新教材中此话题依然得以保留。新旧教材中都有以季节为主题的阅读文本,但是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存在区别,对比如下:
【比对内容】6B Unit 5《The seasons》(Part A)&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Story time)
图1
图2
【分析】前者(图1)为旧教材六年级的语篇内容,主要涉及的相关句型有:What’s the weather like?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best because…主要篇幅通过对话的交流促进学生对四季及气候、活动的了解,从而达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述的目的。而后者(图2)同为季节的主题,新教材在编写中作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此话题提前出现在四年级教材中,丰富了中年段学生英语话题的内容,这是一种提升和多元的体现。其次,新教材针对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从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新定位,从语言表达、词汇运用、句子长短、对气候的描述等方面都进行了谨慎的考虑,一改旧教材中提问回答的形式,以有节奏地小诗形式帮助学生朗朗上口。这篇题为“Seasons”的诗歌共分4段,每个季节自成1段,每段由4句组成,1句1行,句子的长度有规律地限定在四至五个词汇。每一段的第三句具有相同的韵脚。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歌根据作者对四个不同季节的天气描述、活动和感受,描绘了四副代表不同季节的画面。它以简约的语言与富有节奏的韵律表达出作者对一年四季不同的感受,以此抒发对大自然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初识诗歌文本,推动对Story time的再认识
【教学片段1】日常活动交流增进认同感,拉近师生距离。
T:Saturdayiscoming.Iusuallyflykiteson Saturday. How about you?
(请2~3位学生回答)
T:And I usually go boating,too.How about you?
S4:I…,too.
T:Great.That’s fun.
T:I like spring.Do you like spring?
Ss:Yes.
T&Ss:We like spring.
T:Where is spring?
T:Good.Let’s go and find the spring.
T:Look,where is spring?Spring is…(图3)
S1:Spring is beautiful.
S2:The trees are green.
S3:The flowers are pink.
T:Yes.It is spring.It is warm.教授新单词warm,注意ar的发音/D:/.
(图4中太阳的嘴形能够生动地帮助学生朗读warm)
S4:We fly kites and go boating.
Ss:We like spring.引导学生一起说。
图3
图4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教师在对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之上开展自然和谐的交流,顺利地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堂的氛围之中。这也是教师没有一开始就依据语篇的步骤让学生自行阅读的原因,因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尤其重要,它能在此过程中铺垫部分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教学背景,化难为易,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与能力。
二、体验整体促感悟,加强对诗歌文本的阅读
诗歌,作为语言学习材料,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意境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能全面了解诗歌内容,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诗歌意境,整体感知诗歌文本。
1.整体感知诗歌文本,感受其意境之美。
【教学片段2】观看诗歌视频。
T:Are the children(孩子们)happy in each season?(图5)
(注意反复出现的词或句子哦!)
图5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整体了解诗歌,学习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该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对四段话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加以特别关注,帮助学生感知诗歌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感觉。由于该问题指向明确,学生能比较有针对性地找到正确的应答。
Ss:We like spring.We like summer.We like autumn. We like winter.
T:We like them!Let’s read happily!
【设计意图】学生找出4句和like有关的句子后,教师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为下一环节——诵读出诗歌的语言之美作铺垫。
2.感受诗歌韵律,体验其语言之美。
【教学片段3】模仿——朗读——诵读。
T:Now,who likes autumn?Stand up.
T:Ok!Now let’s read this poem beautifully.Follow the tape.
作为一个阅读文本,诗歌以其富有节奏的韵律给语言带来特有的韵味。在自由交谈中,学生了解了春天,然后在整体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形式和朗读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秋天进行模仿朗读,并以此希望整节课中学生都能通过模仿——朗读——诵读,从而充分感受到诗歌特有的韵味。
3.丰富阅读形式,尝试自主学习。
【教学片段4】合作+探索。
T:About spring and autumn,you learn from me. About summer and winter,please learn by yourselves.(让学生任意说都可以,学生可以在图8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同学之间合作互助,自主完成图7的学习任务)
图7
图8
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扶”与“放”的关系。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是发挥个人能力,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诗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本诗歌每段话结构相同,句子结构相似,可以通过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学,获得语言知识。教师给出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自学(图8)。
三、拓展文本扩视界,回归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作为一个诗歌形式的阅读文本,诗歌比其他形式的文本要简洁许多,它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因此,诗歌往往对语言的再创作留有很大的空间。理解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理解的深层再现。学生通过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又创造性地进行诗歌再现,通过语言的表达体现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所以在本节课最后环节,通过开展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对四个不同的季节展开想象,启发他们运用语言进行描述,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使诗歌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更使学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了解学生的视界,拓宽学生的视野。
苏联文化符号学家尤里·洛特曼认为,文本不是某种静止的客体,而是作为一种功能而存在。其功能有三:信息传递功能、信息生成功能和信息记忆功能。诗歌作为人类重要的艺术文本发挥着以上三种功能。但诗歌文本在实现信息传递、生成和记忆功能时具有特殊性,它不仅能在极小的文本中存储比其他文学体裁更多的信息,且在传递和生成信息的过程中,能以诗歌文本所独有的方式生成无限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