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茶产业需处理好四关系
2016-08-23秦诗立
秦诗立
做强茶产业需处理好四关系
秦诗立
图/金川
浙江是茶产业大省,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茶产业总值、单位茶园产值居全国前列,绿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西湖龙井为绿茶第一品牌。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推动浙江由传统茶业大省向现代茶业强省转变。
新常态下,浙江茶产业与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茶文化的联动发展,以及茶产业的“互联网+贸易”“互联网+旅游”“互联网+资本”新业态正方兴未艾,产业链不断创新延伸。同时,继茶叶博览会、茶叶专业市场之后,茶园主题公园、生态茶庄、茶叶小镇、茶叶银行、茶叶俱乐部等新载体不断涌现。但也应看到,在响应茶产业新业态、建构茶产业新载体、积极衍生茶经济的同时,回归茶产业本身,科学实现其做大做强,无疑更有着根本性意义。为此,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关系。
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西湖龙井是全国第一绿茶品牌,开化龙顶、安吉白茶、丽水香茶、温州早茶等品牌也声誉渐起,但都是区域品牌,而非企业品牌。打响区域品牌对提升茶产业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十分有利,特别是茶产业尚处于农业化生产、小企业加工、零售化营销阶段,但也面临区域品牌维护成本高、消费者购买选择困难等问题。新时期,浙江须在重视茶叶区域品牌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品牌建设打造,结合若干大型茶叶企业的培育,结合“大企业+茶叶协会+茶农”模式的推广。同时,须加强工商资本对茶产业的多形式投资,如茶叶基地的整合、科研和加工企业的收购、品牌的包装、企业的上市等,形成若干家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产销结合的茶叶企业、茶叶品牌。
个性包装与大众消费的关系。茶叶和咖啡、可可一样,虽有个性化品类与品牌可以吸睛、有制作技艺和深厚文化需要传承,但就本质而言,仍是一种大众化饮品。这也是标准化、简便化的英国立顿红茶能在全球大行其道的根源(袋泡茶已占全球市场的60%)。类似,浙江也须积极培育基于大型企业的西湖龙井绿茶、安吉白茶、九曲红茶等若干大众化的产品和品牌,并推行类似“一盒多袋”的袋泡式简便包装。这也可加快改变茶叶出口基本为无品牌、无深加工的尴尬。同时,大众化消费也有利于改变目前浙江茶叶利用主要为春季嫩叶,春秋季茶叶、老茶叶利用率严重不足的弊端,可结合黑茶、乌龙茶、团茶(含普洱茶)等茶叶制作的引进与产品推广,打造浙江茶产业新增长点。
有机认证与安全信任的关系。浙江对无公害茶基地、有机茶基地等建设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有机茶认证与品牌宣传已成为茶产业新亮点。但国内认证市场较为混乱,浙江可着力加强与欧美主流认证机构战略的合作,以增强认证权威性和国内外市场认可度。要更加突出茶产业全程化的种植、生产、包装、流通、销售的安全认证,在加强茶叶的无残留农药、无重金属残留认证外,加强茶叶原产地认证,以及在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劳工人权与待遇公平化等领域的认证,并将这些认证作为茶叶包装、宣传的组成部分,以增强国内外经销者、消费者对茶叶安全的信任度和认同感。
健康饮品与健康产品的关系。茶叶除作为健康饮品外,还可在茶食品上大做文章。特别是抹茶,作为能吃的茶,因其健康性,与其它食品(含饮料)的丰富配搭,越来越受到欢迎。品类上,除绿茶抹茶,亦可探索研发以红茶、乌龙茶等作为原料的抹茶。同时,茶叶还可与日用洗涤用品、化妆品、毛巾鞋子等结合,开发形成一系列生活健康产品;可利用生物技术、膜技术、微胶囊技术等,深度开发茶叶丰富的生化成分产品,如茶多酚、茶色素、生物碱等,制成各类保健品、生物药品,形成更广阔的市场。
总之,浙江茶产业仍处相对传统阶段,现代化转型升级的空间和潜力很大,需进一步拓宽思路与视野,在传承与超越的平衡之上、文化与流行的融合之中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