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冠黔人国

2016-08-23文丨

遵义 2016年4期
关键词:茅台镇茅台酒巴拿马

文丨 刘 柳

酒冠黔人国

文丨 刘 柳

无论是少年东家王立夫,还是富甲三代华百万,亦或是摔酒成名的乐嘉藻……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一个个商业奇迹。尤其是因茅台酒而兴的他们,对黔酒的发展,对贵州的影响都意义非凡。

在黔酒的发展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一个个商业奇迹。尤其是因茅台酒而兴的他们,对黔酒的发展,对贵州的影响都意义非凡。他们激励着贵州人不断拼搏奋进,为贵州的历史和社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少年东家王立夫

茅台酒创始人之一王立夫,世居仁怀县茅台村(现茅台镇,历史上称为仁岸),民国时期茅台镇著名商号“天和号”“荣太和烧坊”“荣和烧坊”创立人。

自他的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王家成为茅台巨富。到他父亲王用兵时,王家的“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人们称茅台镇为“王半街”。茅台自古出好酒,他的祖父王振发由于商业往来需要用酒宴请客商或送礼,于是在茅台村黑菁子创办了“天和号烧房”,酿造了当地人称的“茅台烧”。

随着王氏家族的逐步兴旺,由经营盐业扩展到了兴办冶炼厂(当时叫做铁厂)、酿酒、经营木材、商铺、客栈、烟馆、碾房、出租土地等。“天和号烧房”所酿的“茅台烧”也顺着赤水河盐道销往合川、重庆等地,国民初期在重庆道门口开设了专营店(有道门口美味村独家专营的商标,据查道门口为重庆解放碑一带),所到地区已有一定影响。

王立夫年轻时就开始学做生意,王用兵去世后,自然由他继承家业,由于祖父王振发与四川商家有生意来往,并以此立业,他也自然延续着祖辈的商路继续做着生意。可是到他手中时,盐生意已经不好做,而茅台烧酒却因各路客商云集悄然出名,凡喝过的人都交口称赞,回程时还要买些带回去宴请、送礼。

于是,王立夫看准了酿酒的商机,清光绪五年(1879年),他与习水人孙全太、中枢人石荣霄商议,合伙在杨柳湾开设烧房。他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另外两家各出二百两银子,每家取一个字,成立了“荣太和”烧房,由他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没过多久,孙全太在习水的生意顾不过来,便以石荣霄账目不清为由要退股。孙全太退股后,酒房遂改名为“荣和”烧房。

1915年,王立夫时值盛年,正全面执掌“荣和烧房”之际,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当时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决定遴选茅台镇所产的“茅台烧”酒参展(当时贵州茅台镇的酒已经是一种有名的土特产),“荣和烧房”生产的“回沙茅酒”在社会上已有很大的影响和很好的口碑而被选中,与“成义酒房”生产的“华茅”一起,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展巴拿马博览会。

“茅台酒”获奖的消息传到了茅台。当时“荣和烧房”只是被政府摊派到了就只好服从送了二百斤“王茅”酒,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能不能得奖的事。所以,王立夫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送展的“王茅”酒竟会得奖,并且成为“世界名酒之一”。

“做老实生意,诚信为人,乐善好施”,王立夫执掌家业后,一直恪守王振发在世时立下的规矩,深得地邻乡党好评。王立夫还曾任茅台民团大团总,再加上富甲一方,他在茅台镇威望很高。

茅台酒厂展览馆(胡志刚/摄)

富甲三代华百万

华氏家族清末民初时人称“华百万”,是贵州四大家族之一,至今贵阳流传着“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顺口溜。

19世纪末,贵州也吹进了洋务运动之风,有这样一个家族——华氏家族在“自强”运动中兴起。华氏从经营川盐起家,参与盐政改革,又开办酒房树立了贵州茅台的世界名酒地位,并以百万身家和“振兴失业,以济民生”的抱负,在贫穷闭塞的贵州办实业、兴文教,对贵州新式民族工商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身于且耕且读之家的华联辉是华家的创始人,他经营盐业,积累白银数万两,常赈济乡邻,后受四川总督丁宝桢的邀请协助改革盐政。而后华联辉之子华之鸿在父亲去世后,14岁就主管盐号永隆裕,使盐号所属数百家铺面布满大半个贵州。清末民初,他又创办文通书局、永丰抄纸厂等企业,是华氏家族领军人物。华家的第三代——华之鸿之子华问渠,接替父亲全面主管华氏商务,在火灾及战乱的双重煎熬下,于废墟上重建文通书局、“成义酒房”,规模比以前更加扩大。

传说中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掷”而摘取金奖的正是当时华家“成义酒房”和王家“荣和烧房”酿制的茅台老窖。华联辉创办“成义酒房”时,正值贵州农民战争,战火遍及全省,老茅台的酿酒业基本被毁掉了。华联辉在断壁残垣中买下夷为平地的酿酒作坊,找到旧时的酒师,在原址上建起作坊试行酿制。

最初华氏的酒仅供家庭饮用和馈赠亲友,谁知亲友交口称赞,求酒者接踵而至,于是华联辉决定将酒房扩建,定为“成义酒房”,酒名定为“回沙茅酒”。随后,华氏祖孙将原先的陶罐装改成陶质筒形瓶装,成为茅酒特有的瓶形,一时茅酒声誉四起。

后来,华问渠屡次想提高产量,因主要精力在文通书局而无暇顾及。1944年,“成义烧房”发生火灾,酒坊被焚,地面建筑大半被烧毁。华问渠在重庆得知消息后立即电示:“迅速筹款恢复,并借此机会,扩大生产设备,以年产十万斤为指标”。烧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规模扩大。酒窖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8个,年产茅台酒42000多斤,为酒坊建立以来最高纪录。

1951年,酒房被政府收买,与“王茅”、“赖茅”合并为贵州茅台酒厂。华家虽已走入历史,但是“华茅”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培育,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家名片。

如今,位于茅台镇内的“成义酒房”旧址,被称作“茅酒之源”,部分厂房至今仍在生产。2013年5月,它与镇内其他十处景观组成“酿酒工业遗产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摔酒成名乐嘉藻

王家“荣和烧房”的酒被称为“王茅”,华家“成义酒房”的酒则被称为“华茅”。这两家是茅台镇产量最大的两家酒房,酒的品质也是最好的。民国四年(1915年),两家烧房酿制的“茅台烧”被贵州省农商部选送,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参加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其实,“茅台酒”能够登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益于一个名叫乐嘉藻的人。乐嘉藻生于贵州黄平,长于贵阳。清末民初,乐家在贵州是有名的富商。乐嘉藻本是举人出身,获得士绅的身份,因祖业关系成为商人。他在清末急剧的社会变革中顺应潮流,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与现代的商业理念打理自己的店铺,从而转化为现代商人。

作为清末维新派人士、贵州咨议局议长兼教育总会会长、“南洋劝业会”评议员,早年乐嘉藻与被贬回乡的北京大学的创始者贵州人李端棻一起出资办学。后经李端棻举荐,乐嘉藻来到北京担任了“巴拿马赛会局商品陈列所所长”,并以巴拿马赛会直隶协会会长的身份,带着征集到的全国名优特产前往美国参加会展。

当时,贵州都督唐继尧率滇军回云南,袁世凯先后任命刘显世、龙建章为贵州护军使、巡按使。由于地方军阀在激烈的争权夺利中,因而他们没有精力和经费来组织、安排“巴拿马赛会”筹备工作。

在乐嘉藻《巴博调查录》中,没有贵州实业家及其地方官员在美国“巴拿马赛会”现身的任何一点记录。所以,贵州商会只能从亦乡亦友的角度,以及乐嘉藻在农商部的人脉关系,委托他全权代理贵州出品事宜。传闻,贵州赴美参赛产品均由乐嘉藻向贵州公署及商会亲自催征,并经手分类办理。

正因有了乐嘉藻,在贵州久享盛誉的茅台酒才没有被遗忘,他实为茅台酒辗转参赛过程中的重要幕后推手。至今,坊间仍流传有乐嘉藻“怒掷酒瓶扬国威”之传说。

当年茅台酒作为中国的产品之一参加展览,当博览会的评酒会临近尾声时,外观粗糙的茅台酒静置在角落无人问津。他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在地上摔碎,浓郁的酒香立即散开,使在场的评委大为惊异。评委们在反复品尝后,授予了茅台酒“金奖”的荣誉,从此名扬天下。

乐嘉藻归国后任农商部主事等职。后弃政从教,定居北京,受聘于京华美专执教,著有《中国建筑史》等流传于世。物换星移,沧桑世变,人们永远不能忘怀这位让贵州茅台酒等产品跨出国门,名扬四海的幕后推手,爱国爱乡的先贤前辈……

猜你喜欢

茅台镇茅台酒巴拿马
蒲谷香:从吕梁山走到巴拿马
石坝河北街酒厂河段治理生态防洪堤设计计算
醒着
名城遵义:几条河流 一脉人文
巴拿马热带果蔬种植技术海外培训班开班
巴拿马培养友谊的使者
茅台镇
茅台酒
茅台酒
巴拿马丛林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