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集体经济逼退空壳村

2016-08-23文丨

遵义 2016年4期
关键词:宏利空壳马鞍

文丨 记者 陈 涛

“新”集体经济逼退空壳村

文丨 记者 陈 涛

道真自治县棕坪乡苍蒲溪村(安生岭/摄)

截至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33亿元,有集体经济的村共有150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9.4%,“空壳村”比例由2014年初的60%下降到10.6%。

“十二五”期间,遵义市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带动、盘活发展资源等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如今,全市14个县(区、市)以及新蒲新区、243个乡镇(街道)、1680个村全部制定工作规划和五年推进计划落实发展项目。

截至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8万元的村达199个,8万元—20万元的村有147个,20万元—50万元的村67个,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41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57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33亿元,有集体经济的村共有150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9.4%,“空壳村”比例由2014年初的60%下降到10.6%。

靠水吃水 激活资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放在道真自治县棕坪乡苍蒲溪村一点都不假。这个过去一穷二白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2013年以来,苍蒲溪村借助于优质的水库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网箱养鱼,如今集体经济已经超过10万元。按照规划,到2017年将达到100万元,真正实现从“空壳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转身。

苍蒲溪村六高组村民宋太强是当地烤烟种植大户,但十多亩烟叶都集中在一公里外的尧子坡组。那个地方不通公路,多年来他运送烟叶、肥料等,只能靠肩挑背扛。好在2014年9月,这条通组路打通,实现了宋太强盼望已久的心愿。

“现在多亏有了村集体经济,拿了一万多块钱把这条路修通,修通之后就方便得多了,运肥料、运烟叶再也不用愁。当前,我们的想法就是如果从村集体经济里面拿点钱,帮我们把这条路硬化的话,就更好了。”宋太强说。

以前因为地理偏远,苍蒲溪村基础设施落后,全村2000多名群众只能靠种庄稼维持生计,是出了名的“空壳村”,尤其是村集体经济更是一片空白。现在,村里是如何有了集体经济的呢?

临近芙蓉江的苍蒲溪村,十年前由于鱼塘电站蓄水发电,苍蒲溪的白滩一带变成了库区,这里水面开阔、水流平静、环境清幽。然而因为无人开发,水库被白白浪费。2013年,初到苍蒲溪村担任党总支书记的余宗德,通过考察后有了养鱼的打算。

余宗德表示,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什么我们靠到这个水,却不用这么好的资源去养鱼呢?芙蓉江鱼塘库区有这么好的水质,所以我们就想到去养鱼,通过喂鱼的话,来达到集体经济的积累,来为老百姓办事。

道真自治县棕坪乡苍蒲溪村正在网鱼的村民(安生岭/摄)

说干就干,余宗德在得到上级部门的同意后,决定按照“小规模探索,大规模增效,滚动式发展壮大”的原则,由村支两委先行先试,贷款8万元在鱼塘库区设置了10个网箱。因为这里的水质好,养出的鱼肉质鲜美,深受顾客的欢迎。2014年,苍蒲溪村的网箱养鱼实现产值27万元,获得利润13万元。

集体经济有了进账,村支两委就有了底气,开始将这些钱拿出来“反哺”村民。目前,已在公路建设、环境改善等方面花了两万多元,另外还出钱组织村民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

在村集体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到养鱼队伍中来。去年底,村民田茂新就在鱼塘水库上新建了网箱,今年将进入投产期,纯收入有望达到6万元。田茂新说道:“如果不是他们带动养鱼,我也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好。现在通过养鱼,经济效益出来了,我也看到了希望。”

目前,依托鱼塘水库,苍蒲溪村已经有14户群众搞起了网箱养鱼,养殖的鱼类包括鲢鱼、草鱼、鲤鱼、鳜鱼等。随着养鱼户的增多,大家还组织成立了白滩生态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苍蒲溪村的生态养鱼渐渐走上了正轨,余宗德可没有闲着,他四处奔走,累计获得省市财政支持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万元。不过这些钱并非白用,而是要在三年内归还,只是不需要支付利息。现在,苍蒲溪村利用这些项目资金,购买了渔船,扩建了网箱。2015年,村集体网箱的产量大约能达到3万多斤,实现利润20万元以上。

“以往,我们的很多村都是空壳村,就是村支两委想为群众办事,感到力不从心,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这个村集体经济壮大之后,村支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是大幅度提升,因为它能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余宗德讲道,我们的目标是在2017年,实现我们的集体经济积累达100万元,我想的话,通过我们的实干加巧干,大家一起干,一定能够实现,有了这个集体经济的积累,就能够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遵义市推进87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整村脱贫,是当前全市各级基层组织的首要任务。各地各单位正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以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实现农村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逐步形成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基层党组织经费有效保障、工作正常运转、管理日趋规范的良性机制。

村企联建 扩源增收

与其将土地卖给投资商做“一锤子买卖”,不如自己把项目从头做到尾。正安县和溪镇马鞍村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通过闲置土地折价入股,全程参与企业建设、经营和管理,在企业获利后进行分红,这样既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还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为其他空壳村闯出了一条可借鉴的发展路子。

来到位于马鞍村张教组的宏利石材公司时,工人吴平红正在雕刻石狮子。这把小小的电动刀,是他每天都在使用的工具。接通电源后,电动刀轻轻打磨,石狮子逐渐成型。吴平红说:“我们石厂的生意还是比较忙,干一天下来有三百多块钱,反正是一天做不赢嘛。”

2014年10月,宏利石材公司看中了马鞍村便捷的交通优势和丰富的石材资源,决定在这里开办加工厂。恰好村里有一块土地紧挨着207省道,在交通运输、产品存放上都适合石材厂。于是,宏利石材公司找到马鞍村委会,希望将这块土地流转过来。

马鞍村是省级贫困村,虽然交通便捷,但是经济落后,集体经济更是一无所有。此时,马鞍村也正在谋求发展集体经济,双方一拍即合。随后,马鞍村制定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思路,以招商引资方式与宏利公司合作成立石材加工厂,地址就选在这块村集体的闲置土地上。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我们用我村现有资源两千平方米的空闲地,折算成10万元的资金,加入了石材加工厂,占百分之五的股份,这样一来我们的集体经济就起步了。”马鞍村委会主任蔡贤荣说着。

据了解,宏利石材公司总投资200万元,除了村委会以土地折价10万元入股外,公司还投资了190万元。2015年3月,宏利石材公司正式投产,主要生产护栏、石阶、地砖、雕像、墓碑等近十个品种。由于当地石材的品质好,产品远销遵义、重庆等地。

宏利石材公司副总经理李绍奎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效益还是比较高的,一个月有销售收入一百多万元,现在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反正天天都是忙,那些工人晚上还要加班。”

当前,村企联建的宏利石材公司已经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纯利润达到30万元。按照协议,村委会每个月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在2015年底,村集体经济从该公司就获得10万元左右的分红。与此同时,宏利石材公司还解决了马鞍村2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工人的平均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多的能够达到8000元。

随着市场行情的看好,宏利石材公司还将逐步扩大规模。为此,村委会也主动承担起作为股东的责任,在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对接市场、申请项目等方面全程介入,积极协调,实现外来企业与村级组织的优势互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蔡贤荣说:“既然是村企联建,我们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只有他们的企业壮大了,我们的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发展得起来,这样的话老百姓才能得更多的实惠。”

石材公司的发展势头,让马鞍村看到了壮大集体经济的希望。今年,该村还将继续围绕本地资源做文章,以村企联建的方式,引进外来投资者发展蔬菜、水果、药材种植、林下养殖等,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到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20万元。

遵义市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在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集体资产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份共有”,并落实政策扶持,形成激励约束。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大力推进抵押担保机制创新,探索开展集体林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等抵押试点;对于荒芜、闲置的农村产权,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其进行收储,但必须按照国家征收征用的标准给予补偿。

同时,遵义市要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结构优化、密切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当年脱贫标准线。

“集体”探路 共建共享

赤水市两河口乡黎明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内拥有国家4A级自然风景名胜区——赤水大瀑布。近年来,该村依托旅游资源做好服务业这篇文章,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出钱入股,组建专业公司发展景区漂流,在集体经济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黎明村海拔较高,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207户813口人,一直以来经济落后,是赤水市为数不多的贫困村之一。随着赤水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黎明村境内的赤水大瀑布,也成为十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此背景下,依托本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被村支两委提上了议事日程。

“赤水大瀑布景区是我们村的核心区,并且的话我们村地广人稀,植物多样化,是旅游发展特定的一个难得的地方,其他地方是不可比拟的。我们村的老百姓为了增加收入,为了我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只有依靠旅游,做好服务,发展我们自身产业。”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介绍。

2013年3月,由黎明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出资组建的“赤水市黎明生态乡村旅游公司”正式成立,由村委会副主任赵中远担任总经理。该公司共有58个股东,其中,村集体出资10万元,占有公司15%的股份;其他57个股东都是村民和村干部,占有85%的股份。

王廷科说道:“我们个人村干部和农户都是采取自愿的原则,就是以5000块钱为一股,一户最多入4股,最高金额就是一户只能入两万,我们通过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想把这个产业发展好,有更好的前景,让我们老百姓增收致富。”

公司成立后,首先将目标瞄准了漂流。流经黎明村的香溪河是赤水河的重要支流,水质好、落差大,两岸翠竹清幽,风景如画,非常适合发展漂流。2014年初,公司在对香溪河谷进行整治后,购买了28条漂流船投入运行。当年仅仅营业两个月,就纯收入3万多元。今后随着天气转热,黎明村的漂流还将迎来旺季。

赵中远表示:“我们这儿是大瀑布景区,通过我们村里面的大力宣传,来游玩的游客将会越来越多。从现目前我们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以后的发展应该是很好的,我们也充满期待。”

旅游公司的正常运转,解决了黎明村1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60多岁的桂光德老人既是股东,又在公司上班,负责管理漂流船,如今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

2015年,黎明村还入选赤水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获得市级财政20万元的支持。目前,该村已经将这笔钱投入到了旅游公司当中,所占股份也从成立之初的15%,增加到了25%。按照规划,今年黎明村的漂流项目将实现产值120万元,纯收入达到60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分红15万元左右。

在漂流之外,黎明生态乡村旅游公司还将通过打造乡村旅馆、农家乐和水上游船等,在旅游业上实现多元化发展,预计到2018年,黎明村的集体经济积累就将超过100万元。

“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当于一个聚宝盆,如果说我们留着不用的话,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客人或者外商的钱你也无法留下,只有我们把产业抓好了,把服务业抓好了,他们才能够在这里待得下。这样子我们村里面也有收益,老百姓收入也有增加,全面建设小康就是很容易的事情。”王廷科说。

遵义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五号基层党组织”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一好六有”为标准不拘一格地把发展能力强、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选配到村级班子中来,村“两委”班子成员也可以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兼任职务。正是如此的发展模式,为黎明村带来了曙光。

2015年底,遵义市871个贫困村全面实现集体经济“村村有项目”;90%的省定一类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3万元;90%的省定二类贫困村和其他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5万元。其中,红花岗区、汇川区、凤冈县、余庆县消除所有“空壳村”。

在未来的发展中,遵义市计划到2016年底,遵义县、习水县、湄潭县、正安县消除所有“空壳村”。到2017年底,871个贫困村7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20万元;20%以上的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25万元;10%以上的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30万元。其中赤水市、新蒲新区、绥阳县、桐梓县、务川自治县、道真自治县消除所有“空壳村”。

如此这样,遵义市消除所有“空壳村”的远景,已经正在一步步实现。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新集体经济”绝非简单“靠山吃山”,其成长壮大,是一个主动而为,不断以改革创新释放新能量的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需要的正是这种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干劲。

猜你喜欢

宏利空壳马鞍
雅皮狗(3)
雅皮狗(1)
雅皮狗(2)
马镫与马鞍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196个村集体不再“空壳”
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个章子 合作社如何破“空壳”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雕花马鞍
筋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