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自然崇拜对其舞蹈的影响

2016-08-23崔航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图腾崇拜火把节崇拜

崔航

彝族,作为中华民族其中的一支,主要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省境内,其余还有部分少数人口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汉史记载当中,被称为“西南夷” ,新中国解放后更名为现今的“彝族”。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又受其民族独特的悠久历史及文化的影响,它的歌舞内容也是形象生动、形式多彩多姿,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异域风格色彩。

现今的彝族舞蹈主要分为打歌、跳弦、罗作、跳三弦、披毡舞等五大种类 。欣赏彝族民间舞蹈作品时,通常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特定的元素以及模仿类的动作在里面。例如,在由我国著名舞蹈编导家王舸表演的彝族舞蹈剧目《头人》当中,就有很多的模仿元素在里面。该剧目主要表现了一个彝族古老部落的头人在遭到打倒、批判之时,虽然身陷窘境、虎落平阳,但却依然身披虎皮披毡,犹如猛虎一般,不忘从前称霸部落的王者之风,好似林中之王,从骨子里透出一股令人敬畏的傲气,勇猛尊贵,维护着虎王般不容亵渎的自尊。在作品中,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是,虎皮披毡作为此剧目中的道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中必定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因为,在作品中,每当头人拉起那张虎皮披毡的时候,都可以从表演者的神态中发现十分尊敬、无比崇拜的神情。二是,在作品中时常会出现头人模仿猛虎行走、跳跃等等形态的动作,尤其是在作品的结束造型上,它定格在了头人披上虎皮披毡模仿猛虎吼叫的形态上,并且在配乐中也同时出现了猛虎吼叫的声音,这些都极其明显的体现出了模仿的意味。同时,在上述的两点中,都共同凸显出了一个特定的意象元素--“虎”,也由此可以看出,猛虎这一生物与彝民族之间好像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并且在这类模仿类动作之中,仿佛蕴含着特定的意义。

在我国云南省东北部丘北县的彩云洞岩壁上,有一幅反映古代彝族人民生活的狮子山崖画。这幅崖画是用赭红颜料绘制而成的,由于绘制年代久远,许多图像经风雨岁月的侵蚀已经模糊不清。然而,其中有三幅图像至今依然清晰可见,可供人们观赏研究。这三幅图像的形态为“人形鸟”状,人体、躯干、四肢用线条表示,两只手臂上分别绘制了两组羽毛纹饰,头部画冠状羽毛,纹饰不对称,上下翻卷 ,仿佛在空中自由舞动,形象生动,十分有动态感。那么,从这幅狮子山崖画中“人形鸟”状的图像上,可以明显发现彝族古代人民模仿动物形态进行舞蹈的线索。

通过上述列举的两个例子,显而易见的是,彝族与自然界的动物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并在其中蕴含着某种重要的意义,才使得彝族人民那么热衷于去模仿动物的形态来舞蹈,并在舞蹈中间夹杂着特定的动物元素。然而,问题是,这种必然的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自然界的动物对于彝族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问题的答案就源于彝族自然崇拜。

彝族自然崇拜由来已久。据《勒俄特依》等书面文字的记载以及彝族的习俗来看﹐该族似曾盛行图腾崇拜﹐直至20世纪50年代前后﹐仍有此类遗迹。在他们的图腾遗迹中,有竹崇拜、松树崇拜、葫芦崇拜与鸟兽崇拜 。在鸟兽崇拜中,“虎”作为鸟兽中的一种,就与彝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彝族本身就自视为“虎族” ,而同时在彝语中,“罗倮”是其原来的自称,并且“罗”的音译意思也恰恰就是“虎” 。从这一点中就可以充分的反映出彝民族对虎的深深崇拜之情,甚至将虎视为其民族的祖先。而彝族对于其他鸟兽生物种类的崇拜之情,也可以在其工艺品中的图案以及其建筑上的图案中随处可见,并能从其中明显的发现图腾崇拜的意味。

因此,窥一斑而见全豹,彝族自然崇拜文化对于其民族本身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影响了彝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人民对于图腾中的形象也是时时刻刻都怀揣着极其崇敬的感情的。这样,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彝族舞蹈中会出现模仿自然界动物形态的动作,以及在舞蹈中出现特定动物元素的原因了。因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彝族对自然界鸟兽的图腾崇拜。这种对图腾的绝对崇拜从宗教中来,并渐渐独立,久而久之又渗透影响到了彝族人民生活的其他方面,并逐渐融入到其舞蹈、绘画等等艺术种类的创作当中。这样一来,也就在其艺术作品里烙下了深深的文化符号与挥之不去的图腾崇拜印记。

如果要论起彝族舞蹈中还蕴藏着哪些图腾崇拜的意味的话,还有一个意象元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火”。“火”作为彝族重要图腾中的一种,在著名的阿细跳月和彝族人民在火把节上的所跳的舞蹈中都可以明显反映,也因此影响了彝族的舞蹈。

阿细跳月是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舞蹈之一,也称“嘎斯比” ,即“欢乐跳”之意,还被称为“木邓比” ,即为“跳篝火”的意思。它发源于我国云南省弥勒市西山阿细人的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石林、泸西等彝族聚居地 。它的基本形式即众人牵手围圈或排列成行,围绕着篝火,左右晃身摆胯并击掌欢舞。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之所以围绕着篝火进退欢舞,就是因为彝族人民对火有着深深的崇拜之意。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原因就在于阿细跳月最初的起源。在远古时期,起初并没有火的存在,人们每天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直至有一天雷电击中了枯木而引发了一场大火致使很多野兽都被烧死,然而人吃了以后,却感到味道鲜美,自此之后人们才会用火来烤肉充饥、烧火取暖。但试想,在原始生活的条件下,要保存住一点火种,是非常困难的。当暴雨降临时,火种就会被浇灭。没有了火,人们就又要挨冻、吃生肉、喝冷水。有个名叫“木邓”的小伙子,通过无意间的钻木取得了火种。于是,火的再度出现,使人们欣喜若狂。大家拾柴架火,在熊熊的火焰旁,围着篝火,边烤边跳,这就是阿细跳月的最初起源 。这样就可以看出,是彝族人民对于“火”的深深崇拜,才使得众人可以围着篝火翩翩起舞,跳出阿细跳月。同时,换一个角度来说,没有火,就没有今天的阿细跳月,是“火”成就了彝族这一著名的传统民间舞蹈。

那么,彝族人民在火把节上所的跳的舞蹈就更是毋庸置疑的表现出了对于火的热切崇拜,因为就“火把节”这三个字本身而言,就已经道出了浓厚的祭祀崇拜意味。同时,在彝语中“火把节”被称作“都则” ,其意思即为“祭火”,这就更直白的表明了一切。因此,我们在观看好多现在创作的此类彝族舞蹈作品时,都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火”元素。它们或是通过作品名称来体现,或是通过火红的服装或舞蹈动作形式来体现,例如:《七月火把节》等等。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的所有论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彝族自然崇拜对于其民族的舞蹈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的。它赋予了彝族舞蹈以独特的民族灵魂,也给予了彝族舞蹈厚重的文化内涵,使得彝族舞蹈在我国众多民族舞蹈当中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绚烂色彩。

(作者通联: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2013级。指导老师:杨向东,现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图腾崇拜火把节崇拜
火把节的情歌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
我最崇拜的人
清代服装中萨满图腾因素研究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