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听障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2016-08-23杨武年

教师·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做法养成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个人的礼仪行为决定着人在社会中的发展。特别是听障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要融入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行为,而特殊教育是培养听障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的基本途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身边细小入手、从小事做起、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做起,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途径规范听障学生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经过长期的教育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关键词:听障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做法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11-02收稿日期:2016-02-24

作者简介:杨武年(1968—),男,甘肃武威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以看出礼仪行为的养成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听障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听障学生生理上的缺陷,大多数家长对听障儿童的礼仪行为很少约束,甚至迁就溺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听障儿童自然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自私、孤僻、易怒、多疑、不接受他人管教的行为;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会表现出不遵守校纪校规、不接受老师教育、不爱护公物、不珍惜食物、随意乱跑乱窜,甚至偷窃他人物品等一些不良现象,这些不良行为不及时教育纠正将影响听障学生的一生。

因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工作实践,就听障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做法。

一、抓好听障学生日常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特殊教育学校是听障学生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特殊教育阶段是听障学生养成良好礼仪行为的最佳时期。从他们一入校就要加强训练和培养,对他们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应从细节入手。如:要求听障学生做到按时到校,到校后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家长示意再见;寄宿学生在监护老师的管护下,做到准时就寝、按时起床,并由监护老师手把手地教会他们整理内务的基本要领;用餐时做到有序排队,不嬉笑打闹,安静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珍惜食物,进餐后主动清洗自己的饭盒;上下课时起立(手语)说:“老师好。”“老师再见。”上课时要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专心看老师的手语、口语、肢体语言,课前课后及时大小便,坚决禁止随地小便;严格执行课间活动规定,做到不撒野、不乱蹦乱跳,对不认真做操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强化训练;上下楼梯自觉靠右行,吃剩的果皮、糖纸、空水瓶要放在指定的垃圾桶;在礼仪行为上,要教会他们和别人见面时(手语)示意“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用“再见“,请求他人帮助要说“请”, 向同学借东西要说“谢谢”,得到他人关心、帮助时要微笑致谢,打扰他人或有愧于他人用“对不起”“请原谅”,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 这些在学习生活中的日常点滴小事,都是践行培养听障学生礼仪行为的素材,也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细节。如此常抓不懈,学生的陋习自然得到纠正,文明礼仪行为逐步提升。

二、抓好听障学生学校常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1)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这一平台,加强听障学生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每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国情教育、感恩教育、关爱教育、文明礼仪、“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父母”“我的手工”“我的剪纸”“我获得一枚‘小星星”“我被班级评为‘小红花”“我帮肢残同学上下楼”“我班同学的事”等具体化的国旗下的演讲活动(手语),规范听障学生内化于心的礼仪行为。

(2)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文化育人氛围。由于听障学生听力残疾,导致接受正常教育的渠道受阻,但他们模仿能力都很强,为此,我们力争做到“让校园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精心布置走廊墙壁,张贴名人格言警句,绘画各类文明用语和礼仪示范卡通图;建立荣誉橱窗、黑板宣传栏,展示优秀学生照片、学生作品、学生获奖证书,通过名人格言警句和荣誉橱窗栏的展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听障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就能潜移默化地规范不良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培养听障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老师要指导他们从最简单的事做起,做到及时如厕,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倒污水,废纸废物丢入垃圾桶,地上有垃圾要主动捡起,要阻止其他同学乱丢垃圾,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养成勤理发、多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4)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在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听障学生的法制教育,邀请公安司法人员到学校宣讲聋哑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和参观犯罪服刑人员法制图片展,增强听障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德育意识。

三、榜样示范多管齐下,做好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让品学兼优的听障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学校设立的班级值周岗,每天由两名学生协助值班教师组织检查走读学生的到校情况、学生的上课情况,协助值班教师组织学生有序排队用餐,禁止学生乱倒剩菜剩饭,检查学生晚间就寝,制止学生乱跑乱闹。这样通过榜样的力量触动他们的心灵,形成正能量,规范听障学生的礼仪行为。

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进行听障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一些听障学生性格特异,他们与同学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主,缺乏谦让合作的意识,不懂得尊重、关爱和帮助别人;这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所以对他们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为此,我们每学期组织学生家长进行对听障学生的心理教育、青春教育、礼仪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卫生生活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辅导,指导学生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开展听障学生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并且利用每学期家长接送学生的时间,举办家长学习手语开放日,鼓励家长学习标准手语,主动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让家长参与到听障学生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来。只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得到有效的保障。

五、持之以恒,严格训练,及时鼓励表扬,加强听障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听障学生的礼仪行为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要培养他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有意识地加强常规训练,真正将其礼仪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个过程是反复性的,不能有停顿,不能懈怠放松,否则将会前功尽弃。所以听障学生只要有一点点进步,老师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如:一个赞美的手势、“你做得很好”(手语)、班级评比台上的“小红花”,都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经过长期的教育训练就会剔除他们身上的一些陋习,就会将他们培养成有礼貌、懂感恩、守纪律的好学生。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听障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听障学生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听障学生自身成长的客观需要,探索有效的听障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把听障学生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最终会培养出自信、自强、自爱的对社会有用之人。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做法养成教育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听障学生注意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