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弘扬传统文化
2016-08-22陈传席
陈传席
怎样才能弘扬传统文化
陈传席
怎样弘扬传统文化,是个大题目,而且各家有各家之说,此处暂置不论。但怎样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就好办了。
你天天喊要弘扬传统文化,喉咙喊破了,报纸载满了,会议叫得震天响,结果没有人听;或者大家都听了,但这耳听,那耳扔,实际上对传统文化看都不看一眼,你又能把他怎么样?除非法律上规定,必须读会四书五经,必须背会唐诗宋词,否则就判刑,这当然行,但又不太文明,也不合情理。
《史记》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弘扬传统文化对一国人有利,关系他的前途、工作和晋升,那么,你不叫他学习传统文化,不给他时间和机会,他也得挤时间、寻找机会学习传统文化。
唐诗为什么忽然兴盛起来?读书人都能写诗,连妇女、画匠都会诗。并没有人逼着他们学诗,但科举考试要求必须会写诗,你要考进士,必须学诗,诗写得好才能考上进士,考上进士才能做官,士人的前途、地位都决定于诗,他自己就学了,不要你宣传、鼓吹、动员,不要你强迫,他会自觉地学。
封建社会,凡读书人字都写得好,为什么?因为科举考试,字不好不予录取,字必须写得好。不需要你动员他学字,他自己就学了。自己想学和你逼着他学,效果大不相同啊!
现在年轻学生都拼命学外语,为什么?考大学要考外语,考研究生要考外语,晋升职称要考外语,他(她)不学,就没有前途,他(她)必须学。差不多是全民学外语。
为什么报纸上天天鼓吹要学好传统文化,社会上也反复强调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没有人学习传统文化呢?因为和他的晋升、当官、考学、出国留学都无关,他为什么要学?你叫他学,他不学,你能把他怎么样。他似通未通的外语能考过关,尽管也没有用,但他有前途,他有工作,他有高工资。他传统文化一窍不通,也没关系,他照样做官、升学,你说他应该怎么办?
我们看报纸杂志上的各种宣传,到处是错误、无知,但写者错而无知,读者无知,错者见错,便不以为错,无知见无知,便不以为无知。“肉食者鄙”。前时有人说对外语强调过分了,于是马上降低外语要求,这绝对错误。外语要求不但不能降低,还必须提高。对外交流,不精通外语,怎么行?问题是有的行业外语并不重要,比如一个作家用中文写作,晋升职称不考传统文化,而考外语。有一位作家为了晋升二级,12年不写作,专攻外语,结果外语仍然不过关,小说也写不成了,级别也没有升上去。问题是即使他外语过关了,对他写小说有用吗?曹雪芹一句外语不懂,《红楼梦》还可以吧,至今还没有人能达到他的水平。但曹雪芹如果传统文化底子不行,那就绝对写不出那样深度的小说。但曹雪芹如果花12年学外语,那么,世界文化史上这本著名的《红楼梦》就没有了,全世界各国的“红学研究会”也就没有了。
但如果考传统文化,无论他考上考不上,只要他学习,他就修养提高,对他写小说绝对大有好处。古代中国翻译之祖是谢灵运,他把梵文佛经译为中文,但他一个梵文也不认识。近代翻译之祖是林琴南(纾),他翻译了一百多部欧美小说,但他一生不识一个外文,一辈子不会讲一句洋话。这两个翻译之祖不懂外文,却精通自己的文字、文化。可是谢、林之时,中国通外语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成为翻译之祖,也没有一个人翻译过一本外文著作。可见在中国,必须学好母语,必须学好自己的文化。
陈寅恪,有人说他精通几十门外语(有人说他只略懂德语),但不管他懂多少国语言,似乎都没有用上,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柳如是别传》等著作都和外文完全无关,他即使一个外文不识,也照样写出来。陈寅恪的功底靠的是传统文化。
但你要和外国人打交道,要学习外国的文化、科技,那就必须懂外语。现在的这种考试没有用,必须精通才行,而且也必须首先精通本国的文化。
所以,外语该抓还得抓,但本国的传统文化更要重视。晋升、考学、做官、当讲师、当教授、当研究员,都必须考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及格,学升不了,官当不成,职称不许晋升,那你放心吧,你不必提倡,他就自己学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了解自己的历史、地理、哲学和文学呢?《老子》五千言,几个小时就读完了。《论语》一万多字,一天工夫也就读完了,就算想真正弄懂,连注释一起读,有中学生水平,一个星期也就行了。
我下乡当知青时,遇到一件事,印象十分深。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人家看不起,都说他“白舍”(方言,意思是没用、不行),而对一个只读过三年私塾的老人十分佩服,一提起便说“那人家老私塾底子”。我想,人家接受现代化教育十七年,难道不如你只读三年老私塾?结果我双方都接触一番,也认真交谈很久,那读十七年的大学生确实不及那学三年的私塾老人。我问后方知,老人少时三年学了《论语》《孟子》《诗经》等,也就是说四书五经基本没问题,开口仍能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能用传统的吟诗法吟诗,分出平仄,更写得一手好字。我想想,四书五经、书法、吟诗,三年就够了(智力太差的人也许会忘)。老人不懂外语,不懂几何、现代数学,但会珠算,都实实在在地能用。春节时,他自撰对联,虽然不十分高明,但仄起平收,也都很讲究。而那位大学生,学了外语,本来就只能应付考试,后来又忘了;学了几何、现代数学,也忘了,那时没有计算器,他又不会珠算。他学得多,但都无用,他比老私塾们多知道一点鲁迅、徐志摩,但在生活中也基本用不着。当地丧事,请他编一副挽联,他束手无策,最后仍然去请那位只读了三年私塾的老人。
当然,这是讲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中国,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你就不行。
再谈书法和绘画,中国传统书画每况愈下。画画人不会题诗,不会书法,中国画如何能佳?画画人为什么不会诗,不会书法?因为学诗、学书法和他的前途无关。他首先要考上大学,而考美术专业,要素描,要色彩,他必须学素描、色彩,而素描、色彩是西画的基础,在西画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画,岂不南辕北辙?如果考中国画专业,不考素描、色彩,改考格律诗、书法和临摹,那么,你不叫他学旧诗、书法,他也必须学,因为和他的命运有关,这样,中国的诗、书法也就自然弘扬了。又是“肉食者鄙”。他们看不到这一步。
要找一些有头脑的学者(注意,必须是有头脑的学者,冒牌的、迂腐的不行),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历史、地理等,即经史子集中最基本的内容选编出来,规定学生们必须学习,考学、晋升、做官都必考:先考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再考专业,而且考试外语60分为及格,考试传统文化80分为及格,文科专业者90分为及格。当然,你是研究文史的,在此基础上再考你的专业,那就要更精深。
传统文化学好了,作用无穷,一国人的文化修养提高了,中国文化的水平高了,在世界上人家对我们中国人就会另眼看待。不但爱国的人多了,爱国的程度也会加深。这问题留待以后专文再谈。
弘仁 黄山始信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