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扎布特:由中东输入中亚的极端组织
2016-08-22贾国栋
贾国栋
伊扎布特:由中东输入中亚的极端组织
贾国栋
极端组织伊扎布特,即“伊斯兰解放党”是具有政党特征的极端伊斯兰组织。伊扎布特在20世纪90年代输入中亚后获得很大发展,这其中有地缘政治和当地伊斯兰发展的环境因素,还与它独特的组织和活动方式,如严格的组织体系,成熟的反侦察组织机制等有关。伊扎布特在输入中亚的过程中由最初的“非暴力”逐渐愈来愈暴力化。在中亚,它与其他极端组织相互渗透,甚至充当暴恐人员的后背力量。
伊扎布特;伊斯兰解放党;极端组织;中亚;暴恐“传送带”
一、伊扎布特的政党属性
与其它宗教极端组织不同的是,建立伊始,伊扎布特就将自己定义为基于伊斯兰的政党,这明确体现在创始人纳布哈尼*纳布哈尼一生完成16部著作。特别是他1953年完成的Nidham al-Islam (The System of Islam), Nidham al-Hukm fi al-Islam (The Ruling System in Islam), Nidham al-Iqtisadi fi al-Islam (The Economic System in Islam), Nidham al-Ijtima’i fi al-Islam (The Social System in Islam), Takattul al-Hizbi (Party Structure),MahafeemHizbut-Tahrir (Concepts of Hizbut-Tahrir), Dawlah al-Islamiyyah (The Islamic State) 等著作为伊扎布特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的著作中:“伊扎布特是政党,意识形态是伊斯兰,目标是建立伊斯兰国家,恢复伊斯兰的生活方式,并向全世界传播伊斯兰”*Taqiuddin al-Nabhani, Concept of Hizbut-Tahrir, London: Al-Khilafah Publications, 2002, p.76.;“基于伊斯兰意识形态的政党使伊扎布特成为唯一能够复兴乌玛(Ummah的音译,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正确架构,这也是其灵魂、内核与生命力顽强的秘密所在。”*Taqiuddin al-Nabhani, Party Structure, London:Al-Khilafah Publications, 1994, p.12.伊扎布特成立六十多年来,已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发展组织,建立支部,但迄今为止,并未得到任何国家的许可以政党注册*In P. Meusburger, M.Welker & E. Wunder (Eds), Clashes of knowledge: Orthodoxies and heterodoxies in science and religion, Netherlands:Springer, 2008, pp.155-171.。目前看,伊扎布特的政党身份未被外界所接受。但不能否认的是,伊扎布特确实具有政党的一些特征:
第一,拥有完善的体现其意识形态的政治纲领。伊扎布特明确否认自己是“精神上的或传教类组织,亦非科学或教育类组织、慈善组织”,强调“组织的伊斯兰思想为每个成员所信奉,并向乌玛传播,进而通过与乌玛的合作在现实生活、国家与社会层面实践伊斯兰思想”*Anonymous, The Methodology of Hiz but-Tahrir for Change, London: Al-Khilafah Publications, 1999, p.23.。伊扎布特主张通过废除现存的国家机构,建立伊斯兰国家来实现彻底的政治变革。理想模板是存在于7世纪的先知穆罕默德与四大哈里发时期的伊斯兰国。伊扎布特意在建立囊括所有穆斯林的哈里发国家,哈里发集宗教与政治权力于一身,由穆斯林公社选举产生。哈里发任命埃米尔(军事领袖),埃米尔有权宣布“圣战”。在伊扎布特看来,现代的哈里发是由统一选举产生,并将根据该组织对伊斯兰的理解与沙里亚法进行统治,而非专制君主*Anonymous,The Institutions of State in the Khilafah: In Ruling and Administration, Beriut:Hizbut-Tahrir, 2005, p.1.。
关于重建哈里发的具体路径,伊扎布特模仿先知默罕默德在7世纪建立伊斯兰国的时候经历的三个阶段*穆罕默德在7世纪建立伊斯兰国时历经三个阶段:向阿拉伯半岛民众宣示安拉的旨意;为建立穆斯林公社从麦加迁徙至麦地那;最终征服麦加。制定了同样包含三个阶段的政治行动方案:第一阶段,寻找并培养信服该党思想理念和方法论的支持者和成员,这是形成并建立一个能够执行该党思想的单独核心所必须的。第二阶段,与乌玛互动,并要求其成员接受伊斯兰教,恢复伊斯兰生活方式,即实现社会的伊斯兰化。第三阶段,建立哈里发国家,全面恢复和贯彻沙里亚法,并向全世界传播伊斯兰教,即掌握国家政权并对异教徒发动圣战*Members of Hizbut-Tahrir in Britain, The Method to Re-establish the Khilafah and Resume the Islamic Way of Life, London: Al-Khilafah Publications, 2000, p.32.。
第二,拥有完善的组织框架与相当规模的成员。伊扎布特组织结构严密,纪律严明,等级分明,总体架构呈金字塔式,其上下级之间多为单线联系。经过60多年的发展,伊扎布特逐渐形成了由有经验、有权威、有影响力的精英集团担任领导,一批骨干力量为支撑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表示,至2013年,伊扎布特在全世界的成员达十几万之众*“Hizbut-Tahri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 Oct 7, 2013. http://almanac.afpc.org/hizb-ut-tahrir.。
第三,拥有自己的“政党”文化,其中包括用伊斯兰教法来规范人的生活,倡导在伊斯兰智慧的指导下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要求人们皈依伊斯兰,接受其理念、体系与伊斯兰观*Taqiuddin al-Nabhani, Concept of Hizbut-Tahrir, p.76.。
伊扎布特的理念完全排斥世俗的政党政治,它指责存在于世俗体制内伊斯兰宗教政党(塔吉克斯坦伊斯兰复兴党、穆斯林兄弟会与哈马斯)借助民主机制在现存的政府中占据职位,或通过选举与立法程序来对高层决策的施加影响的尝试*Matthew Herbert, “The Plasticity of the Islamist Activist: Notes from the Counterterrorism Literature,” Studies in Conflict and Terrorism Vol.32, 2009, p.399.。
学界或将伊扎布特定性为社会运动*Karagiannis Emmanuel, Political Islam in Central Asia: the Challenge of Hizbut-Tahrir, New York: Routledge, 2010.,或定性为恐怖组织或极端伊斯兰组织*P. Jenkins, God's continent,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 Mandaville, Global political Isla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7. O.Roy, Globalised Islam: The search for a new Ummah, London: Hurst & Company, 2004.。就伊扎布特在中亚的活动方式与目标来看,本文更倾向于将其定位为具有政党性质的极端伊斯兰组织。
二、为何在中亚如鱼得水
发源于中东地区的伊扎布特,在该地区的众多极端组织中并不起眼,长期被边缘化,但传播至中亚后,却如鱼得水,获得相当可观的发展。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亚与中东不同的地缘政治环境
与在中东地区受到当局打压、受穆斯林兄弟会的排挤所不同,伊扎布特在中亚发展的初期拥有相对宽松的空间。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出现权力与意识形态领域的真空。在外部政治力量的支持下,来自中东、南亚的形形色色的伊斯兰思潮大量涌入,推动了中亚地区伊斯兰教的复兴。同时,这一进程得到了中亚各国执政者的鼓励和纵容*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在总统就职仪式上,卡里莫夫一手持《古兰经》,一手持《宪法》。他还于1992年5月到麦加朝觐。他公开宣称:“伊斯兰教是我们祖先的宗教,是穆斯林日常存在的基本部分和实质。”Karimov, I. Uzbekistan: The Road of Independence and Progress, Tashkent: Uzbekistan Publications, 1992, p.18.,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似乎正在推动整个社会的伊斯兰化,希望借此加强新独立国家的内部凝聚力并增强政权合法性,进而巩固自身统治地位。
(二)中亚与中东伊斯兰的不同发展特点
伊斯兰教于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而后随着阿拉伯帝国崛起,中东成为伊斯兰文明的中心地区,在该地区也形成了“一种国家体制与宗教密切结合、具有强烈的融合能力的强势政治文化”*黄民兴:《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而对于中亚地区而言,自伊斯兰教传入的1200余年来,一直处于伊斯兰教发展的外围区,从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教合一政权。特别是自沙俄入侵后,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发展几近停滞,加之苏维埃时期的无神论宣传,伊斯兰教的发展更是受到严重限制。苏联解体后,长期受遏制的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发生剧烈反弹。独立后,中亚国家大部分民众对宗教表现出极大兴趣,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迅速活跃起来,信教人数、宗教团体和清真寺数目猛增。苏联解体时,中亚五国有清真寺160座,到1993年已增至5000座*赵常庆主编:《东方文化集成: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177页。。
自1990年“全苏伊斯兰复兴党”宣告成立后,中亚五国皆出现了具有浓厚原教旨主义色彩的组织,有的(如塔吉克斯坦伊斯兰复兴党)还与“民主派”联合,掀起“倒阁运动”*吴云贵编:《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8页。。除了塔吉克斯坦的伊斯兰复兴党,这些政治伊斯兰组织的出现对新独立中亚国家的政治社会转型进程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它们鼓吹的各类伊斯兰式的政治-社会问题解决方案还是得到部分民众的支持,并成为各国政治反对派反对政府的工具。这为以伊扎布特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再者,由于官方的伊斯兰神学机构整体讲经水平不如受过教育的伊扎布特布道者,伊扎布特将自己包装成“纯正”的伊斯兰代表,因此也更容易获取民众的信任。
(三)伊扎布特的特质
极端保守的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
伊扎布特的意识形态的两根支柱是:1.用伊斯兰教法律规范人们的政治、经济、科学和道德等;2.复兴已经严重衰落的伊斯兰乌玛,光复其历史荣耀,将卡菲尔的各种思想、制度从乌玛清除出去,建立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恢复伊斯兰对人类的指导*Karagiannis Emmanuel, Political Islam in Central Asia: the Challenge of Hizbut-Tahrir,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pp.40-41.。
伊扎布特高举反资本主义、反西方、反犹主义大旗,最高政治理想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哈里发国家*Houriya Ahmed and Hannah Stuart, Hizbut-Tahrir Ideology and Strategy, The Centre for Social Cohesion, London, 2009, p.13.。对中亚的一些穆斯林来讲,哈里发的构想非常有吸引力。首先是其跨国性。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相继独立,各国的边界限制了人员与商品的流动,并带来一系列边境问题。其次,依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哈里发不存在腐败与不公,这对中低收入阶层是个美好的愿景。再者,以伊扎布特的经济观来看,哈里发体系是介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伊扎布特主张“废除腐败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Hizb ut-Tahrir, The Disturbance of the Stock Markets: Their Causes and the Shari’ah Rule Pertaining to These Causes, London: Al-Khilafah Publications, 1998, p. 18.,其倡导的哈里发体系更接近稳健的社会主义,个人所有权将受到限制;商品、服务与资源都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利益。经历过共产主义的中亚国家,特定的宗族及占有大量资源的个人也寄希望于哈里发体系的建立*Chaudet Didier, “Hizbut-Tahir: An Islamist Threat to Central Asia?”, 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 2006(1).。
伊扎布特引用《古兰经》、《圣训》以及一些西方哲学家的论述,甚至以大量数据来宣传说: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日益衰落的背景下,伊斯兰教分布的地理区域具有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成为超级大国的必要条件,诸如地缘战略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和工业潜力、军事实力、人口和共同的意识形态等优势,而最大障碍是当前的伊斯兰世界被殖民主义、外来的世俗意识形态诸如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所分裂、主导。因此,伊扎布特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基于共同意识形态的宗教认同——哈里发统治下,解放和统一当前伊斯兰世界*Abu Abdullah, “The emerging world order and the Islamic Khilafah State”, 2010, http://www.khilafah.com/index.php/multimedia/books/10607-book-emerging-world-order-the-islamic-khilafah-state.。
成熟的反“侦察”机制
在中东地区长期的地下活动,使伊扎布特拥有秘密的信息传递网络,建成了相对成熟的“反侦察”机制。为防止当局突袭,甚至在安全部门设有“眼线”*Ehsan Ahrari, “Countering The Ideological Support For HT And The IMU: The Case Of The Ferghana Valley”, London: Routledge , 2007, p.8.。这些手段确保伊扎布特不易被察觉。再者,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其提供了物质保障,增强了重建哈里发的信心。其资金主要来自地方企业家与伊斯兰慈善组织的捐助、成员上缴收入的10%、沙特阿拉伯及其它海湾国家接受泛伊斯兰理念的富有族长等。
非暴力策略
与“伊斯兰国”大肆宣扬暴力不同,伊扎布特注重撇清与恐怖活动的关系,以吸引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从而积累社会资本*“Hizbut-Tahrir may become dangerous than ISIS” , The Times of India,Feb 15, 2015.。伊扎布特反对将暴力作为政治变革的手段,认为“军事斗争并非重建哈里发的手段”。伊扎布特宣扬的政治手段对于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民族冲突的中亚民众具有吸引力。伊扎布特下一步将是组织集会、游行等非暴力的群体性事件,但最终将走向直接对抗,这必将涉及暴力。从一定程度上讲,和平旗号只是它在自身力量还比较弱小的情况下对现实政治环境的妥协的策略*钱雪梅,《政治伊斯兰意识形态与伊斯兰教的政治化》,载《西亚非洲》2009年第2期。。
处事灵活:不拘泥民族与教派之争
伊扎布特将其政治斗争视为穆斯林与不信教者或异教徒的善恶之争。但在伊扎布特内部不分民族,不分教派,不认为逊尼派与什叶派水火不容。作为逊尼派的伊扎布特认可什叶派为穆斯林,这在逊尼派伊斯兰组织中极为罕见。在伊扎布特看来,宗派主义是伊斯兰的敌人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基础*Abu Abdullah, The emerging world order and the Islamic Khilafah State, 2010, http://www.khilafah.com/index.php/multimedia/books/10607-book-emerging-world-order-the-islamic-khilafah-state.。中亚国家为多民族国家,且彼此之间都存在跨界民族,独立以来多次爆发民族冲突,其中2010年4月发生在吉尔吉斯南部的吉尔吉斯族与乌兹别克族的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伊扎布特的超民族、超教派的理念,对于经历过民族冲突地区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伊扎布特的发展对中亚国家的政权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中亚各国相继对其采取打压措施,但它调整活动策略灵活应对。例如,伊扎布特在对外宣传过程中将官方的取缔作为“功绩”和“荣誉”加以炫耀,借机大量发放传单,抨击当局专制、腐败,争取民众同情,从而增加其宣传招募的“合法性”*“Hizbut-Tahrir may become dangerous than ISIS”, The Times of India, Feb 15, 2015.。这帮助伊扎布特招募了大量成员*Zeyno Baran,“Radical Islamists in Central Asia”, http://www.hudson.org/content/researchattachments/attachment/1366/baran_vol2.pdf。
中亚伊扎布特的组织体系较为完备,自身拥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遭中亚国家取缔后,它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但通过秘密社交网络,其地下活动仍然活跃。仅仅依靠强力打压,很难有效遏制该组织在中亚的活动。
三、发展与变异
伊扎布特自20世纪90年代前后传入中亚,历经打压却依然“生机勃勃”,梳理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伊扎布特在中亚发展的特点
伊扎布特在中亚的活动空间拓展与成员发展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活动区域以费尔干纳谷地为大本营向四周辐射,人员构成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早期伊扎布特活动主要集中在费尔干纳谷地,宗教氛围浓厚的乌兹别克斯坦是其重点“工作目标”。1991年,伊扎布特开始尝试在费尔干纳谷地建立支部,将宣传品翻译成乌兹别克语、俄语在民众中散播,并招募成员*Vitaly V. Naumkin, Radical Islam in Central Asia: Between Pen and Rifle,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5, p.145.。这一时期,伊扎布特主要借助宗教与社会经济议题招募成员。新成员被分为三至七个人的独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要负责吸引其家庭成员加入组织,新招募者必须在表明其对组织的忠心后才能成为基层学习小组的一员。此后,将花费一至两年时间,与负责人探讨伊扎布特的意识形态,学习伊扎布特创始人纳布哈尼的著作。在加入学习小组后,有抱负的成员在完全接受伊扎布特的意识形态后才会获准参加正式的入党宣誓*Houriya Ahmed and Hannah Stuart, Hizbut-Tahrir Ideology and Strategy, p.72.。在这一阶段,伊扎布特主要是在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发展成员。但其领导者则很多是知识分子和神职人员*ICG, “Radical Islam in Central Asia: Responding to Hizb ut-Tahrir”, p.15.。
随着伊扎布特在中亚的逐渐壮大,其成员开始在公共场所散发宣传品,抨击当权者,鼓动民众游行示威,提出政治诉求。1998年,乌兹别克当局开始打击伊扎布特,特别是在1999年2月刺杀卡里莫夫总统事件后,大量伊扎布特成员被逮捕。面对当局的强力打压,伊扎布特将总部转移至吉尔吉斯斯坦南部*Karagiannis Emmanuel, “Political Islam in Uzbekistan: Hizb ut-Tahrir al-Islami”, Europe-Asia Studies, Vol.58, Issue 2, 2006.。由此,伊扎布特开始在塔吉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地区与哈萨克斯坦南部乌兹别克族聚集区等周边地区发展。至2005年前后,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等非乌兹别克族聚集区也出现伊扎布特的活动*Zeyno Baran,“Radical Islamists in Central Asia”, http://www.hudson.org/content/researchattachments/attachment/1366/baran_vol2.pdf.。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伊扎布特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撒马尔罕与布哈拉地区,这里是伊斯兰黄金时代传统丝绸之路沿线的两个重要的宗教中心*“Three Groups Take Aim at Uzbekistan's Secular Regime”, DEBKA-Net-Weekly, July 31, 2004, http://www.debka.com/article/883/.。至2010年,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监狱关押的伊扎布特成员约8000人*“A letter from the Leader of Hizbut-Tahrir in Uzbekistan”, Khilafah, April 9, 2010, http://www.khilafah.com/a-letter-from-the-leader-of-hizb-ut-tahrir-in-uzbekistan/.。据吉尔吉斯斯坦安全部门2013年的消息,伊扎布特非常活跃,仅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其支持者就增加了三倍,人数约为25000到35000人,其影响已波及军队、政府部门和学校*贾国栋,《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载《新疆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进入2015年,在吉尔吉斯斯坦被逮捕的伊扎布特和其他违禁的伊斯兰组织成员的数量都有所增多*“Kyrgyz Officials Uncover Alleged HizbUt-Tahrir Cell”, RFE/RL's Kyrgyz Service, March 23, 2015, http://www.rferl.org/content/kyrgyzstan-islamist-extremism-cell-hizb-ut-tahrir/26916298.html.。
自20世纪90年代前后,伊扎布特人员构成由单一向多元发展。早期成员90%左右是乌兹别克族,至90年代末期,塔吉克族、吉尔吉斯族、俄罗斯族和哈萨克族成员人数有所增加。此外,伊扎布特在多个中亚国家城市建有信息中心,成员主要为中下层民众,但也不乏知识分子、政府公务员,甚至是军警。伊扎布特成功渗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哈萨克斯坦媒体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关部门;安全机构曾抓获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与俄罗斯驻塔吉克斯坦201军事基地工作的伊扎布特成员。伊扎布特还十分注重招募妇女、17岁至35周岁的无业青年*IHSAN YILMAZ. “The Varied Performance of Hizbut-Tahrir: Success in Britain and Uzbekistan and Stalemate in Egypt and Turkey”, 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 Vol. 30, No. 4, December 2010.、其中女性成员占该组织成员的10%以上*Zeyno Baran,“Radical Islamists in Central Asia”, http://www.hudson.org/content/researchattachments/attachment/1366/baran_vol2.pdf .。
(二)伊扎布特在中亚的发展趋势
“9.11”事件后,伊斯兰极端势力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受此鼓舞,伊扎布特在斗争策略、活动方式方面也作出相应的调整,其对使用暴力的态度更加暧昧;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互动,甚至尝试填补地方政府职能的某些缺失。具体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社会化趋势突显。伊扎布特非常注重与社会的互动,从其意识形态、宣传招募、活动内容等方面都看得出来。
在意识形态层面,通过社会批判,伊扎布特勾画出一幅理想蓝图*Karagiannis Emmanuel, “Political Islam and Social Movement Theory: The Case of Hizb ut-Tahrir in Kyrgyzstan”, Religion State & Society, volume 33(2), 2005.;它将对现实的不满转化为政治议程;它对伊斯兰神学与历史做选择性阐释,大量使用《古兰经》里面的宗教理论与原文来获取大众的支持。
在宣传招募、动员大众方面,伊扎布特宣扬,任何不为哈里发奋战的人都是有罪的,并将受到惩罚。他们使用情绪化的语言布道,渲染穆斯林正在遭受的压迫,正是因为没有哈里发。为了强化成员对于组织的忠心,明晰哈里发国家级等级制度和职位权责划分,支持者必须接受该组织信奉的理念与构想的教育,从而与该组织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方式相一致*“A Brief Survey of al-Muhajiroun: The Other Face of Hizb ut-Tahrir”, Salafi Publications , January 20, 2001, http://www.salafipublications.com/sps/downloads/pdf/GRV030005.pdf.。伊扎布特还将中亚社会存在的问题归结为缺乏宗教信仰、腐败的世俗精英、受西方的掌控,以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伊斯兰社会。通过使自己的意识形态让更多人接受,伊扎布特宣称最终将借助和平方式推翻中亚国家政权*Chaudet, Didier, “Hizbut-Tahir: An Islamist Threat to Central Asia?”,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 2006(1).。
在活动内容上,借助政治、民族、社会等议题反政府,传播激进思想,在普通民众,尤其是中下层青年人中不断增强吸引力,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根源之一。伊扎布特还与中亚国家政治反对派建立某种合作关系,借助社会政治动荡,特别是在国家重大选举关键时刻,对政府发起挑战。2005年2月,吉尔吉斯议会选举中,有候选人得到伊扎布特支持而获选。这些当选的议员支持伊扎布特在选前发起的签名活动,呼吁增加学校教授伊斯兰教常识的比重,实施性别隔离*Zeyno Baran,“Radical Islamists in Central Asia”, http://www.hudson.org/content/researchattachments/attachment/1366/baran_vol2.pdf.。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发生民族冲突,伊扎布特大肆挑拨流离失所者(大多为乌兹别克族裔)对政府的怨恨,借机招募成员,这进一步扩大了该组织在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影响*Jacob Zenn, “ Islamic Movement Grows Stronger in Kyrgyzstan” CACI Analyst, The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and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 Joint Center, Vol.15, No.03, 2013.。伊扎布特还开展社会帮扶活动,弥补地方政府失位。吉尔吉斯斯坦南部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方政府治理效能低下,社会问题突出。伊扎布特借机开展一些社会援助活动,在弥补地方基层政府的失位的同时树立自身积极、正面的形象。例如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与其它慈善机构合作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帮助修复灌溉系统等*Eric McGlinchey, “Islamic Revivalism and State Failure in Kyrgyzstan”,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Eurasian and East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February 3, 2009,http://www.ucis.pitt.edu/nceeer/2009_822-09g_McGlinchey.pdf.。
第二,暴力化倾向突出。伊扎布特与中亚地区发生的一系列暴恐案件难脱干系。1999年至2005年间,乌兹别克斯坦发生多起暴力恐怖袭击案件。1999年2月16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多个地点发生连环爆炸;2003年3月、4月塔什干及布哈拉州等地发生系列恐怖活动;2004年7月30日,美国、以色列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遭自杀式爆炸袭击。乌兹别克斯坦当局指责这些案件的肇事者都与伊扎布特有关联。2005年安集延事件更是由伊扎布特成员创建的“阿克罗米亚”组织策划发动,事件直接造成上百人丧生。这些暴力事件表明,伊扎布特与乌兹别克斯坦当局之间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伊扎布特的暴力化趋势愈发明显。
四、暴恐组织的“传送带”
目前来看,伊扎布特为“乌伊运”(乌斯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的简称)、“东伊运”和“伊斯兰国”等极端武装组织充当思想与成员的“传送带”已构成对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
第一,它对于其它极端组织有直接影响。作为一个跨国的具有政党特质的伊斯兰组织,伊扎布特拥有完备的意识形态和组织体系、明确的斗争方针、计划和目标。它的关于伊斯兰国家的政治体制的详细规划和构想对其它组织拥有很强的“借鉴性”。比如,伊扎布特和“伊斯兰国”都推崇一个“大哈里发国”。此外,尽管它俩的战略略有不同:一个是建军建国(“伊斯兰国”),一个是建党建国(伊扎布特),但其总目标一致,其成员之间的流动就没有什么严重障碍。
第二,它为其它极端组织培养经过系统“洗脑”的极端分子,为宗教极端主义蔓延提供组织基础,为暴力恐怖组织招募成员提供意识形态支撑,推动衍生新的暴恐组织。早在2004年,有学者就指出伊扎布特的本质是恐怖主义的“传送带”*Zeyno Baran,“Radical Islamists in Central Asia”, http://www.hudson.org/content/researchattachments/attachment/1366/baran_vol2.pdf .。直接参与2005年“安集延事件”的阿克罗米亚组织就是由伊扎布特成员组建。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表示,近年来伊扎布特一直在为“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招募出境作战的武装分子*“Suspected Members Of Hizbut-Tahrir Detained In Kyrgyzstan”, RFE/RL's Kyrgyz Service, February 10, 2015, http://www.rferl.org/content/suspected-members-of-hizb-ut-tahrir-detained-in-kyrgyzstan/26839742.html.。类似情况,在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也有出现。
第三,自身受其它极端组织的影响进一步暴恐化。在与这些组织互动的同时,也不排除伊扎布特组织自身进一步暴力化、极端化的可能,这也将最直接地危及中亚国家安全。伊扎布特的非暴力宣传,本质上只是隐藏其最终目标的面具。伊扎布特竭力宣传非暴力,但在具体行动上对具有共同政治目标的“乌伊运”和“基地组织”态度都十分的暧昧。有证据表明,伊扎布特与“乌伊运”在人员上存在交叉,并互相借重。“乌伊运”在“9.11”事件后分化瓦解,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转而加入伊扎布特,给该组织带来暴力思想和制造恐怖事件的经验*苏畅:《伊斯兰解放党与中亚安全》,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2期。。曾有一批伊扎布特分子企图袭击美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军事基地,说明伊扎布特已成立了军事分支,或者至少该组织已变得非常激进*Zeyno Baran,“Radical Islamists in Central Asia”, http://www.hudson.org/content/researchattachments/attachment/1366/baran_vol2.pdf.。有报道称,中亚国家强力部门在抓获伊扎布特活动分子的同时,还缴获大量武器和爆炸装置*Roger McDermott, “Kazakhstan Cracking Down on Hizbut-Tahrir”, 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 4, Iss. 162,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September 4, 2007.。
当前伊扎布特在中亚的规模还很难确定,危险主要在于其关于建立哈里发的合法性的论述对民众的巨大影响力。大部分中亚国家民众并不赞同放弃世俗化道路,但是,作为中亚伊斯兰政治化的主要力量之一,伊扎布特善于利用社会议题与政府博弈,拉拢民众以扩大影响。因此,尽管遭受中亚国家当局的严厉打压,但伊扎布特仍然以新的形态生存下来,并有发展壮大的趋势。作为一个适应性极强的极端组织,伊扎布特经常能够借助国际热点问题与中亚国家政府的“缺位”来大做文章,为组织的发展创造机会与空间。伊扎布特与近期举世瞩目的“伊斯兰国”都是以建“哈里发国”为终极目标的极端组织,其区别可能是,前者以建党谋求建国,后者走建军建国之路。目前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伊斯兰国”,如果因此而忽视伊扎布特日益上升的影响,后果将非常危险*Surinder Kumar Sharma, “Hizb-Ut-Tahrir: The New Islamic State”, CTX Journal, Vol. 5, No. 1, February, 2015,https://globalecco.org/hizb-ut-tahrir-the-new-islamic-state.。
(责任编辑:王建民)
贾国栋,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博士生、中亚地缘政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乌鲁木齐 830046)。
自治区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周边国家局势与新疆安全研究”(2015AGJ012)、新疆大学中亚地缘政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中亚伊扎布特发展现状、影响与前景研究”(15XJRCGCA0004)阶段性成果。
D6;D61
A
1001-5574(2016)02-0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