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电子巨头断臂求生的市场逻辑

2016-08-22蔡恩泽

现代企业文化 2016年19期
关键词:夏普东芝巨头

文/ 蔡恩泽

日电子巨头断臂求生的市场逻辑

文/ 蔡恩泽

6月14日,中国美的集团发布公告,为实现美的收购东芝后的整合发展战略,提升东芝家电经营运作能力与资金实力并降低融资成本,公司拟在东芝家电的股权收购完成交割后,为东芝家电及其子公司的银行授信及融资租赁等事项提供总额度不超过16亿美元的担保。此前,3月30日上午,日本电子巨头东芝宣布,将旗下白色家电股份的80.1%卖给中国美的集团,售价为537亿日元。富有戏剧色彩的是,就在当日下午,传闻已久的夏普下嫁中国台湾鸿海也有了正式回应,夏普董事会决定以3888亿日元售价向鸿海出售66%股份。同一天,日本电子巨头有两家“卖身”,不能不说是颜面大伤。

江河日下

过去数十年间,日本电子企业在本土资源短缺的背景下,依仗高度细分的产业体系,对外扩张如群狼抱团与猎物厮杀,凶残而精准,几乎垄断了全球电子产品领域,最终成为世界电子市场的霸主。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中日关系的逐渐修好和改善,日本电子品牌成为最早抢滩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家庭的外资家电。彼时,即便一台9英寸或者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也是十足贵重的物件儿,是奢侈的象征。包括索尼、夏普、松下都曾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日本电子品牌,最为中国消费者熟知并认可。此外,在当时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战略性上马的多数家电制造基地也都是通过“以市场换技术”而引进的日本技术。与其他外资品牌相比,日系家电凭借“先入为主”的优势一直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制高点,是中国家电市场的佼佼者。

而日本家电在上世纪80年代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日本微电技术带来的必然结果。当时美国主要把微电技术用在了军工及宇宙开发上,而日本则将其用于民生电器和产业机械方面,迅速获得了国际市场。在中国的电视还在使用电子管时,日本已经开始使用晶体管,开发集成电路,并在电视、录音机、录像机上使用。此后,日本厂家几乎囊括了全部大小家电的开发与生产。

然而,狭隘的岛国意识,使日本电子企业偏执保守,错过了互联网时代二次创业的机遇,又在智能化浪潮扑面而来时犹豫彷徨,正日渐式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和韩国生产的家电,以低廉的价格和相差无几的功能,让日本货优势不再,也让日本家电业走上了下坡路。

据了解,由于财务造假问题,东芝财报所显示的业绩情况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东芝发布的最新声明显示,截至今年3月的2015财年,东芝净亏损预计将达到7100亿日元(约合60亿美元),这一亏损将创下东芝140年来最大亏损。具体到业务层面,家电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所在。

夏普创业于1912年,前身是东京江东区的一家小金属加工厂。创业者早川德次的口头禅是“制造被别人模仿的产品”。充满独创性的商品研发成为整个公司的风气,成就了夏普从街边小厂成长为跨国大企业。然而,夏普这几年亏损连连,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一直想找其他大厂接手。为了还债,夏普甚至在2015年8月以40亿日元的价格甩卖位于大阪的总部大楼。

想当年,日本电子企业松下、夏普、三洋、富士、日立、东芝、索尼等,一个个如狼似虎,铁蹄横扫全球市场,如今像霜打的茄子,一家家都发蔫。三洋被股东们卖来卖去,数易其主;富士艰难转型,挥泪退出电子领域;索尼出售旗下个人电脑业务,连同“VAIO”品牌一同卖给一家日本投资基金。

从辉煌到落败,这些勾起人们美好回忆的日系电子品牌,正渐渐尘封于历史的尘埃下,慢慢风化、剥落,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沉痛的教训。

创新乏力

整个日本电子产业从崛起到惨败,凸显了日企中道衰落、停滞不前的最大问题,即创新乏力。

夏普和其它日本企业一样,擅长精工细作,但是对改变行业环境的“破坏式创新”反应不足。夏普和柯达类似,都是上一次科技浪潮的弄潮儿,获益太多,形成了公司内部的极强的利益集团,阻碍公司创新,注定在移动互联网创新大潮中落后。

近10年来,人们明显地感受到日本电子产品的风头正被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三星等IT巨头所盖。

从国家经济层面来说,日本电子企业日渐衰败,也是日本工业越来越空心化所致。特别是2011年3月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恐慌,加快了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的进程,包括电子产业在内的日本国内制造业陷入困境,创新力严重衰退。

但是,日本电子巨头们毕竟不是白痴,在面临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使出了瘦身谋壮的战术,出售部分股权,换取发展空间。为了走出困境,日本电子企业的新掌门人纷纷烧起“三把火”“去家电化”以卸掉包袱,砍掉“尾巴”,收缩战线。越来越多的日本电子企业抛弃大而全的思路,削减对家电等传统项目的投入,退守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给东芝带来荣光和利润的家电,最近几年成为了东芝的最大拖累。东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家电。事实上,东芝的家电业务自2012年开始衰落,就基本没再盈利。数据显示,过去3个财年,东芝家电部门累计巨亏约125亿元,2015上半财年,东芝家电部门又巨亏约21.88亿元,累计巨亏约147亿元。其后虽有与创维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但日系家电在全球衰退已是大势,不可逆转,将白电趁早卖掉,还能卖出一个好价钱。东芝甩掉白电包袱后,将一门心思深耕核心业务——半导体和核电。

而夏普早在一年前就计划重组,重组计划最重要的部分是拆分一些疲软的业务,其中包括拆分持续低迷的手机显示屏业务;缩减电视业务,关闭或转手在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工厂,甚至是撤出北美电视市场。夏普想通过此次重组,把公司的资本金缩减到1亿日元。如此一来,它在日本就会被归为“中小企业”阵列,能享受到减轻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夏普近日的公告表示,鸿海入股后将重点开发生产新一代OLED面板及新型家电。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日资家电巨头们痛苦背后的变革动作,日资电子企业目前所经历的痛苦固然包含竞争优势下滑带来的危机,但也有其主动摆脱竞争激烈的家电成品制造业的因素,其目的就是收缩阵地,更牢固地守住家电核心部件和技术的把控权。以松下电器为例,此前人们对其最熟悉的莫过于彩电、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晓,松下在中国的100多家工厂中其实真正生产家电整机的尚不到一半,更多的工厂是生产核心零部件,这才是集团盈利的重要支柱。

但是,老化的日本电子企业要想获得新生,首先要检讨自己,如果不革除身上妄自尊大的毒瘤,不放低姿势、矮下身段融入现代国际社会,还是难成气候的。

(作者系财经媒体专栏作家,现为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猜你喜欢

夏普东芝巨头
海里的巨头蝌蚪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科技巨头的未来:科技巨头为何应该害怕欧洲 精读
解析新奥股份收购东芝美国LNG业务
石化巨头35年成长记
90MB/s旅行拍摄最佳拍档东芝极至瞬速EXCERIATMN302 SD SDHC卡体验
能备份 也能充电 东芝CANVIO智能手机硬盘体验
东芝Q Pro 256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