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初探
——以新疆职业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

2016-08-22崔莹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被试者中华文化少数民族

崔莹(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初探
——以新疆职业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

崔莹
(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新疆职业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情感度、融合度三方面分析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

一、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分析的意义

(一)新疆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政治基础。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抓好青少年这个重要群体,培养孩子们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大力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做。[1]所以,增强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对新疆保稳定、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文化认同状况对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李克强总理指出,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增加就业为重点,促进社会稳定。[2]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加之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南疆,信息闭塞,受本民族语言、民族文化价值观、家庭因素、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择业过程中很难走出去,导致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空间狭窄、局限,造成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3]所以,要解放思想,树立与培养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价值观,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使其融入主流社会就业,以促进社会稳定。

(二)提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策的基础

文化认同意味着接纳一种文化。新疆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新疆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南疆农村,从小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单一,加之信息闭塞等诸多因素导致他们对“中华文化”认识欠缺,“五个认同”意识不强。[4]因此,必须了解和分析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使其形成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的文化价值认同,对中华文化产生一种归属感,从而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建立各民族大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继承、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5]

二、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分析

(一)调查基本数据

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分析数据来自于新疆职业大学,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新疆职业大学100名学生进行调查。本次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单选为主,不定项选择题为辅,设计了关于中华文化的认知度、情感度、融合度三方面的题目。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有效调查问卷98份。在年级比例上,有预科生、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问卷调查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协助完成,答案真实可信。调查对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八个民族,这几个民族在新疆的民族成分中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问题(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民族成分表

(二)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分析

1.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度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在调查问卷中,对于“中华文化”一词,表示“很清楚”及“知道大概意思”的被试者各占50%,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度,通过问卷,可以看出结果差强人意。

表2 中华文化认知度分析表

表2显示,对于中华文化,约一半(53.06%)的被试者只是作为兴趣偶尔了解;真正主动学习、非常了解的被试者不到30%(27.55%);不主动接触只知道一点的被试接近20%(18.37%)。而对于本民族文化,主动学习并非常了解的以及作为兴趣偶尔了解的被试者均等,都是约接近50%(48.98%)。这表明,相比较中华文化,被试者总体上对于本民族文化学习更为主动,也更为了解,因而认知度更高。对于所了解的中华文化,关于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习俗、传统文学、传统思想分别有88.78%、62.24%、61.22%、39.80%、26.53%的被试者了解,所以在各民族传统文学作品部分,被试者只能选出本民族的作品,只有10%的被试者补充了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且基本是“四大名著”。有42.86%的被试者“最了解的历史”是“新疆地方史”,可以看出,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中华文化被试者了解较多。因此,要提高中华文化认知度必须从生活环境、所处的氛围方面着手。

2.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情感度

从心理结构来看,认知是情感的源泉,以情感为导向;情感分离自认知,会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所以,情感度也是分析认同感的维度之一。

表3 中华文化情感度分析表

表3显示,总体上,绝大多数被试者对于中华文化的文化、政策、自豪感和客观身份的情感度都比较高,其中,针对政策和中华民族自豪感的高情感度人数比例都高达96.94%,客观身份的高情感度被试也高达93.88%,文化上的高情感度人数比例也达到75%;教育上的高情感度人数比例虽然只有22.45%,但其中等情感度的人数比例也高达72.45%,两者相加达到95%;归属感的高情感度比例也很低,只达到26.53%,中等情感度的人数占71.43%,与教育的情况基本相同,两者相加高达98%。说明总体上,被试者对中华文化的情感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的短板就在于教育和归属感,这也是我们提高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一个切入点。通过问卷得知,被试者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集中在“上网、看书、教师讲授”,分别有68.37%、61.22%、70.41%,而“宣传活动和长辈讲授”只有43.88%、40.82%。所以,尽管少数民族学生对教育方面的情感度不高,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最直接、最有效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就是教育。

3.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融合度

表4 中华文化融合度分析表

表4显示,被试者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表现出较高的融合度,但是也有小部分被试者的态度模糊。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度要稍高于少数民族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度,证明少数民族对于汉文化的接纳程度比较高,对于本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有很高的接纳度。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有42.86%的被试者表示“赞同”,28.57%的被试者认为“不一定”,16.33%的被试者表示“不赞同”,12.24%的被试者表示“不清楚”;而对于“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产生冲突时的态度”有19.39%的被试者选择“支持中华文化”,34.69%的被试者选择“支持本民族文化”,“44.90%”的被试者选择“视情况而定”。以上两道题很好地说明了文化融合与冲突的对立统一性,由文化交流和传播引发的文化对抗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文化融合的不完全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只能相交,不可能重合。[6]

4.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建议及意见

调查问卷中,对于“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笔者也做了相应设计,希望能够了解学生的想法、需求与态度,为提高中华文化的认同度提供有效途径和新的思路提供参考。对于问卷中的5个选项,被试者的选择有很强的倾向性,选择“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学校多开展中华文化相关活动”的比例有73.47%和65.31%;“开设相关课程”的比例只有27.55%;有32.65%的被试者提出了各种补充建议,其中绝大部分建议涉及加强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交流以提升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促进各民族的文化融合。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愿意自己去参与、去感悟、去体验,这一点也非常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情感度是提高认知的有效手段,但是文化体验式的教学手段正是目前新疆高职院校所欠缺的。虽然学生对开设相关课程的关注度不高,对中华文化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还有许多模糊的认识,所以关于课程设置方面既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要,又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需要。

三、增强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是认同的,但也存在着模糊与不和谐,也存在着文化的冲突,但是认同一直是主旋律。新疆的长治久安与稳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多元一体”格局下,我们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在尊重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笔者通过对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对策,建立各民族大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继承、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为新疆保稳定、促发展提供基础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一)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总体上,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度较高,对中华文化了解的程度虽不及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但是对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还是能够理性的对待,这不得不说是国家加强与普及义务教育,贯彻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功劳。从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氛围开始,传播与巩固中华文化,营造良好的认同氛围,开阔视野,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在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

(二)继续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及中华文化通识教育

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有局限性,要提高中华文化的认知度除了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外,教育是根本。自治区党委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语言文字是文化认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是接纳外来文化的基础。[7]调查问卷分析显示,虽然在教育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情感度不高,但是教育的确是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必要手段和来源,应加大“双语”教育力度,让学生自己构建及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双语”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学前及中小学,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预科阶段的语言教学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开设中华文化通识教育方面的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身文化素质,还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8]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EB/ 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http:// www.seac.gov.cn/art/2015/6/1/art_143_228925_17.ht⁃m l.2015-06-01.

[2]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EB/OL].人民政协网,http://www.rmzxb.com.cn/c/2014-05-30/332517.shtm l.2014-05-30.

[3]江承凤,米红,王志刚.基于文化视角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开发研究,2015,(2).

[4]王霞,何欢.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5]王霞.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6]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版社,1999.

[7]崔有为,于志浩.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状况研究——以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5,(1).

[8]何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途径与方法探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016-03-19

崔莹,女(汉族),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汉语教学、民族学。

猜你喜欢

被试者中华文化少数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