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与应用研究
2016-08-22温兴琦
温兴琦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与应用研究
温兴琦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融合。通过分析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述了具体的融合方式,并指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与应用的具体路径。
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显得尤为迫切。自中央到地方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一个重要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纳入了各级政府的战略规划。在产业发展日益交叉和融合的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业也应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融合,实现协同发展。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联系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存在较大差异,内涵和外延也各不相同,但二者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之一。《决定》对其具体内容界定为: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因此,从发展重点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本来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反过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过程,也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融合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选择。根据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其根本动力是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产业系统演化发展模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关联的。纵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产业,在不断变化中必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战略性的整合。新时期的产业革命不仅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整合和改造,更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为平台,通过关联产业互动与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创新方式——产业融合(IndustryConvergence)。
图1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全局性和长远性发展具有强大引领和带动作用,且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巨大、综合效益良好,其必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引领和带动一批相关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无论是其自身的特点,还是从市场需求和发展环境要素来看,都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不断进行交叉与融合。
具体来讲,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分支能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产业支撑;另一方面,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母机”,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装备。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机理
(三)二者均为国民经济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核心环节
产业链是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一种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工业生产是一系列基于分工的迂回生产的链条。产业链是产业各个部门之间具有的一种技术经济关联关系,并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而客观形成的一种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的本质是描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相关产业组织形成的一种功能性网链结构。同样,创新链是创新系统内各创新主体紧密联系构成的活动链条,在当前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系统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已经成为这一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带领和保障创新链条的顺畅运转。
总之,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密切联系、互动互惠的,在当前产业融合不断加深的趋势下,二者的关联会更加紧密,边界也日趋模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必须以正确认识这一关系为前提。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与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与应用发展,不仅具有迫切的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一)必要性
如前所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重视技术的时效性、关联性,必须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的装备作为基础,需要重视产业链整体技术突破和联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支撑。在技术融合与市场需求融合不断叠加强化的现实下,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走向融合、衍生之路,已成为无法回避的趋势。无论是从产业发展内在的特征与需要,还是从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诉求来讲,二者的融合与应用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可行性
目前,全球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基础和保障条件。我国当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个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由国际竞争中的跟随者逐步向奔跑者和领跑者跃升,这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两者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空前的产业规模和更为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伴随产业体系的完善与演进,二者的交叉与融合必将水到渠成。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与应用发展,不仅具有迫切性,而且也具有现实可行性。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与应用的主要方式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融合有三种主要方式,即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这三种融合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行业发展阶段,也与政府的产业政策密切相关。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也可以借鉴采取上述前两种方式: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技术渗透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是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它与相关产业的技术成果可以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如生物芯片、纳米电子、三网融合(即计算机、通讯和媒体的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和信息技术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进行改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不断渗透,成为提升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有利于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延伸融合
产业是存在“边界”的,但这种“边界”是模糊的,也是可以跨越的。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这类融合通过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比如,物联网产业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个领域延伸融合的产物。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路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较为深入,需要在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方面进行改革突破,促进二者更加全面、实质性的融合与应用,实现良性协同发展。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与应用路径
(一)实行体制机制创新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与应用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需要不断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政府主管部门应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模式。一方面,应大胆突破原有产业边界,通过适时修改产业规则,适当放松产业管制,为相关领域的企业产业创新创造宽松的制度条件;另一方面,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不断结合,技术、信息、资金等都可以通过编码化实现互联互通,需要政府加强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督,保障企业、生产者、消费者各方的信息安全;其三,注重顶层设计,从宏观上科学引导两大产业融合与应用。应该在广泛征询专家和业内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融合规划;最后,产业融合是集成创新,它所需要的不仅是精于某一领域的专才,更需要通晓各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要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消除产业融合的人才“瓶颈”。
(二)突出市场和用户导向
任何产业的发展,最终必然要接受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检验。只有提供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用户需要产品的产业,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都是与市场需求密切对接的产业,因此,二者融合除了符合政府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要为根本。应在遵循市场机制规则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调适产业融合路径,优化产业资源和要素的配置方式,切实推进市场化融合,并通过市场业绩,对产业融合与应用进行检验与反馈指导,推动二者融合与应用的螺旋式上升。
(三)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全方位的、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的动态性过程,其所涉及的融合领域与内容包括技术、业务、资源等。技术融合主要是指通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产品融合是指直接将信息领域的产品等融入传统的工业产品之中,拓展产品的功能和特性等,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业务融合是在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中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资源融合,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的开发利用及其与信息技术、信息产品融合,通过融合,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
“两化”深度融合,主要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也就是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匹配的深层涵义,则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模式和观念改造传统工业化道路,实现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既是战略层面的宏观选择,也应落脚于产业层面的微观行为。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改造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当前,两化融合的重点应为: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大力推广应用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制造等先进研发设计技术及数控、柔性制造等先进加工控制技术,增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促进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和网络化制造,重点推动激光设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向高端跃升;以信息技术推进服务业高端化,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渗透融合,鼓励企业应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供应链和价值链,用信息技术推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运作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普及企业和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积极扶持和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促进网上商城和国际贸易电子化发展。
(四)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形态。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历史经验表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路径。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新的技术,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人类社会带来福利,由于用户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但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同时,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充满风险和前瞻性的,因此,领导型用户起到的引领和“试错”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如中国核电发展和运营的实践表明,作为领导型用户的军事领域引领了核电相关技术成果的应用潮流和方向,更承受了其中较大的风险,这是新兴产业发展必需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融合正日益深化。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如何尽快适应“新常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产业融合与应用的深度与范围。因此,我们应正视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融合条件与现状,通过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对产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产业融合与应用不断突破和升级。
图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刺激-反应”模型
[1]Bröring,Leker.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ront end of innovation:a problem of absorptive capacity[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7,16,(2):165~175.
[2]温兴琦,李燕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2):67~70.
[3]温兴琦等.创新链条裂缝的表现、成因及接续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4):157~160.
责任编辑:徐慧枫
F424.3
A
1008-4479(2016)01-0124-05
2015-06-18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招标重点项目“武汉城市圈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基金资助。
温兴琦,男,湖北松滋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访问学者,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汉大学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学研合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