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个“角色”
2016-08-20王云杉
王云杉
戏台大人生,人生小戏台。如果我们把人世间比作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带着一副面具,在上面表演。那么,“母亲”在舞台上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理想的母女关系如姐妹,正如多年的父子,关系好得如同兄弟。至于母子关系,恐怕不像兄弟姐妹或者朋友那样“简单”,在某种程度上是“平行”的。也许有一天,越来越多的人有这个体会:母亲与儿子,好像是一个生命在另一个生命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母亲常常把儿子看作自己的生命的一个部分。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写,他的母亲在照顾他的时候,不小心烫伤了他的腿。作家说:“幸好‘我伤得不重,不然‘我的母亲非要疯了不可。”这句感人至深的话应该是天下所有母亲的心声。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大概不会忘了这个细节。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会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疼爱她的儿子。在母亲眼中,儿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当儿子不在自己身边时,母亲的心总是不能完全安定下来。
在海南的这段时间,我不止一次想起,去年春节时,我和父母带着一些东西,准备离开大伯家的时候,我奶奶突然抓住我父亲的手,睁大眼睛,一字一顿地问:“为什么你昨天才来,今天就要走了?”父亲用双手罩在奶奶耳旁,看起来像一个喇叭,他哭笑不得地告诉她:“我大年初一来的,今天初五啦!回昆明休息一天,后天就要上班啦!”奶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父亲又问:“你为什么希望我多住几天?”我奶奶几乎脱口而出:“你还不是希望你儿子经常留在身边。”后来,我父亲常常对我说,我奶奶虽然年纪大,脑子一片混沌,但她用世界上最简单明了的话,证明她对子女的一份心。
也许,儿子在生命中的某个特定的时候,才能大概“读懂”母爱的内涵。我大学三年中,每个学期的“期末”,也就是每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的头几天,我母亲总会发来微信说,我很快就要回家了,她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期待。期末考试后,我从海口飞回昆明。当我还没有走出长水机场,我母亲在喜悦之余,略带忧愁地告诉我,一个月、二个月之后,她和我父亲又将送我去到机场。天下的母亲对儿子的爱,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她们总会以一种最质朴的方式,袒露出对儿子的深深爱意。
即使是作家竭尽自己的文学才能,又怎能将母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纸上呢?或许,只有子女在某个时候静下心来,仔细地回想母亲的人生和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交集,才可能发现母爱真正伟大的一面。不过,母亲是最为一个普通的人,她不能完全避免自己的缺点和局限。因此,母亲身上的一些负面的因素,比如缺乏安全感之类,也难免影响到子女。
当母亲习惯于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爱意,她们也很有可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父亲常常对我说起,他中学的时候,我奶奶常常“搜查”他的床铺,寻找中学教材之外的一切书籍。每当我奶奶找出本小说,老人家常常要唠叨一天。有一次,我奶奶大概从父亲的枕头下找到一本《点与线》,她对父亲说,这是一本数学方面的好书,你要认认真真地阅读,考试会考的。我父亲说,那其实是一位苏联作家写的推理小说。无论何时,读书都是一件好事,只要读的不是内容不健康的书。然而,不让子女读课外书这种“奇闻异事”,又何止是我奶奶的“专利”。
我记得我中学的时候,我母亲也强烈地反对我阅读与教材没有直接关联的书。去年暑假,我母亲偶然得知我准备买一本电影理论方面的书,她认为电影与文学无关,因此那本书不该买,我只好让她听我父亲的意见。在我六年的中学生涯中,我母亲与我奶奶虽然没有进行过任何一次谈话,但是不知为什么,我母亲几乎完全继承了我奶奶的教育经验。在我初一年级的暑假,我和母亲来到新华书店。我至今记得,书架上放着几本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的《教父》,而我母亲无论如何也不让我买。我无奈地说,我还是回家看教辅吧,我母亲连忙说:“好好好,就看教辅。”
不是大多数母亲都不适合教育子女,而是母亲作为女性,她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很难避免女性视角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大多数母亲或是带着成见去看待,或是听从流行的观点,她们对生活总是抱有幻想,遇到一切问题的时候,总想依靠自己的丈夫,或者已经成年的儿子。这也难怪古代的道德,大力鼓吹“三从”,告诉女人,要么听老爹的,要么听老公的,再不然就听儿子的。尽管诗人和文学家笔下的母爱读起来感人至深,动人心扉,但是母亲身上的缺点,确实需要人们需要“睁了眼看的”。
我们这代年轻人所接受的教育相比父母那一代,不知进步了多少。因此,年轻的一代更应该考虑,自己将来做父亲或者母亲的时候,怎样克服自己父母身上的不足,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鲁迅在《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父亲应该“肩住黑暗的闸门,背着因袭的重担,放他们(子女)到光明的地方去,合理的做人,幸福的度日。”在今天看来,这仍然是一种“理想”,毕竟当下的现实环境给的生活压力,恐怕不比一扇闸门的小。
长江后浪推前浪,90后在总体上,应该比自己的父母更强。为了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我们应该站在时代语境下,反思母亲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