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互动-生成”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8-20

生物学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黏性习题环节

张 伟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226400)

“互动-生成”教学强调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重视问题的生成与解决。笔者以“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新授课为例,总结了“互动-生成”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互动-生成”的前提)

学习是情境性的,情境创设的基础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课堂情境可以是一些物质的环境氛围,可以是一些电影、动画,可以是一些现实情境的模拟,也可以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情境的创设需注意开放性、层次性、探究性和激励性,通过情境要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生已有知识发生碰撞,引发认知冲突,甚至动态生成“奇思妙想”,从而使课堂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首先营造3个问题情境,能否让水稻也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能否让细菌“吐出”蚕丝?能否让奶牛产生人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发言。通过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最后,通过展示几种基因工程成果(荧光猪、蓝色妖姬玫瑰花、香蕉-辣椒、西瓜-番茄等),展示抗虫棉的简要培育过程,并提出“你认为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或难点是什么”的问题,制造悬念引入新课。

2活动展示,互动交流(“互动-生成”的主体)

该环节是教学核心,是学生知识生成的主要阵地,可将知识以活动单的形式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讨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在讨论后进行小组自主展示,其余小组成员进行补充,鼓励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使学生“互动-生成”新知,教师在该环节也是合作者的角色,而不应是主导者,但要对学生“互动-生成”的问题的价值进行判断,从而引导探究的方向。

在教学中,课前编制导学案,将教学内容分为3个活动:

活动1:①尝试说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来源、作用和特性。②限制性EcoR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为-G↓AATTC-,请画出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图。

活动2:①尝试比较不同DNA连接酶在作用方面的区别。②学会比较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解旋酶和DNA酶在作用底物、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上的区别。

活动3:①说出分子运输车必须具备的条件。②讨论两种不同限制酶(酶切位点分别为-G↓GATCC-和-G↓GATC-)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

以上3个活动均遵循“学生自主完成 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自主展示”的步骤,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参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生成”新知。针对该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对问题进行筛选后一一予以讨论解决,有的问题还可作为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师生共同完成,下一节课自主展示。通过该环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为下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很好的铺垫,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总结提升,网络生成(“互动-生成”的升华)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已经掌握大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但是有时知识的理解还是片面的,甚至是零碎的,这时总结提升就显得很重要,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总结,其他学生尝试补充,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总结提升中知识得以升华,在该环节学生也有很多珍贵的“互动-生成”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从课堂所学知识和对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的理解两个角度进行自主小结,教师从限制酶的特性、多种酶的比较以及重组质粒的构建等角度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从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特征、酶切过程的细节和粘性末端的定义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并对多种与DNA相关的酶进行深入的比较,在反思中生成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该环节在学生自主小结构建网络的过程中,可同样生成很多知识,如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到一种酶和两种酶切的区别、不同限制酶切位点包含问题等等,并在教师的补充下得以全面理解。

4习题巩固,能力提升(“互动-生成”的延伸)

习题是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是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习题,至少是改编题,最好是原创题,要注重针对性和典型性,注意命题的角度和习题的梯度。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后进行讨论,部分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和点评,教师参与讨论。

在的教学中,命制了5道原创试题用于课堂巩固练习和20道课后训练题。例如其中的3道课堂巩固练习如下:

(1)BamHⅠ限制酶能特异性地识别DNA分子上的GGATCC核苷酸序列(如图所示),切割后露出含四个核苷酸的黏性末端。则此酶的切点可能位于 (B)

A. T与C之间 B. G与G之间

C. G与A之间 D. A与T之间

(2)如图所示,EcoRI和SmaⅠ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均由6个核苷酸组成,但切割后产生的结果不同,其识别序列和切割点(图中箭头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所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均由6个核苷酸序列组成

B.SmaⅠ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是黏性末端

C.用连接酶连接平末端和黏性末端的连接效率一样

D.细菌细胞内限制酶可以切割外源DNA,防止外源DNA入侵

(3)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C)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课堂巩固题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要注意归类,让学生动态生成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可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力得以升华。通过本环节学生对不同限制酶切割的类型有了比较和理解,对不同数量的酶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黏性习题环节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基层农行提高客户黏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