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学生物学教材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6-08-20鲁亚平

生物学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发文生物学

韩 菲 鲁亚平 黄 璐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学教育研究中心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芜湖 241000)

我国多个版本的生物学教材通过了国家教材委员会的审核。新版教材在各省市自治区的陆续使用是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同时,教材也成为了向一线教师和学生传递课程改革理念的主要载体。因此,对于新版教材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此类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教材研究的理论成果,更是对一线生物学教师使用教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文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基础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类为基本检索边界(补充了部分非核心期刊的相关杂志),以“生物学教材”、“生命科学教材”和“生物学教科书”为关键字以及主题词,以2000~2014年为检索时间范围,展开文献的检索工作,得到相关文献486篇。其中包括征稿启事,会议论文和大量有关课堂教学的文章。经过滤和筛选,删除重复、无关的文献,共得到185篇相关文献。随后,采用文献题录信息软件SATI,并利用已有社会网络关系软件Ucinet(内嵌开源软件Pajek、Netdraw和Mage)[1,2]等进行了针对“中学生物学教材研究”的统计分析。

2 数据分析

2.1 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首先对纳入分析的185篇期刊文献进行了基于文献刊载量随年份变化的基本情况分析,分布特点如下:首先,在时间的分布上,2000~2014年期间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相关研究数量有稳中上升的趋势,并于2004~2005年和2007年出现了两个峰值(图1)。第一个峰值的时间是高中课程改革在海南、山东等四省市试点时期;第二个高峰值出现于2006年全国大部分省市进入高中课程改革以后。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就是新版教材的使用,而本次改革中教材从单一版本变成了多个版本并存,仅以高中生物学为例全国就出现了五个版本的教材。另外,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无论是对于专业教育研究工作者还是一线教师都是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开展研究的契机。其次,从总量和年均刊载量来看,《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和《中学生物学》成为刊载生物学教材研究的主要阵地。四种期刊刊载量占文献总量的70.06%。其中又以《生物学教学》刊载最多,占文献总量的18.37%。

图1 期刊文献数量变化图

2.2 文献作者情况分析 为清晰地展示发表此类有关研究生物学教材文献的作者的情况,本文对纳入分析的期刊论文,从作者机构、作者发文量以及合作情况三个角度展开了有关作者的分析。

2.2.1 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通过对文献所属机构基于第一作者进行分析发现,发文数在3篇以上的机构有7个,如表1所示:

表1 机构频次列表(期刊)

首先,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所属机构的发文量位居榜首,为23篇,占总发文量的12.43%。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51年开始编写和修订中小学教材,在教材编制及研究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其次,7家机构中有4所为师范院校,可见师范院校为“中学生物学教材”相关研究的主力军,这主要得益于师范院校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有利的科研条件。其累计发文量为35篇,占总发文量的18.92%。再者,排名第6和第7的单位为中学或省、市教研室。他们发文数量不多,共有6篇,占发文总量3.59%。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教学研究的热潮中来[3],这个趋势将更好地推动一线课堂以及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

2.2.2 作者发文量和合作者分析 本文对作者的发文量进行了基于频次的统计分析,对署名超过3次(含3次)的作者姓名及合作人数统计如表2:

表2 作者频次和合作列表(期刊)

由表2可知,发文数在3次以上(含3次)的作者为15人。与作者总量相比,活跃的学者数量并不多。说明很多学者并未重视教材的研究,或者研究的不够持续与系统。活跃作者中多为各版本生物学教材的编者,同时也是生物学教育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于国内外生物学教材的研究及相关版本教材内容的解析能对一线教师使用教材的指导和引领。并且可知,生物学教材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研究团队。这些团队分别以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学者为核心,成为生物学教材研究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也发现合作者中存在着一些高校教师与中学一线教师的合作关系,这是中学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研究者的理论加上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会使教育研究摆脱纸上谈兵的弊病,但是这种合作并不广泛。

2.3 关键词分析 本文对文献进行了基于关键词出现频次随时间变化的分析,对表述意思相近的关键词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利用社会网络关系软件Ucinet及Netdraw将出现频次在2次以上(含2次)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可知:“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制”,“科学素养”与“科学史”、“科学本质观”等成为15年来我国生物学教材研究领域联系较为紧密的关键词。

2.3.1 教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研究 生物学教材内容的研究主要分为对教材内容的解析以及对教材内容的指瑕和建议。教材内容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学实践,在教材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内容的解析主要来源于教材的编者,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研究集中于微观。如指出教材中仍有待商榷或明显错误的知识点,以及概念图的不规范,为今后教材的改进提供依据。生物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表、漫画和对话框等。对于此类研究,目前还比较欠缺,大多论文只是注意到图表这一种呈现方式。

2.3.2 教材的比较研究 对中学生物学教材的比较主要分为国外比较和国内比较。统计范围内,最早国内比较的文献出现在2004年。内容主要是针对国内不同版本教材之间、同一版本新旧教材之间以及不同学科教材之间的比较。对不同版本的教材研究,主要是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材知识结构体系的差异性和统一性、教材编写特色以及教材的呈现方式。从插图、课外阅读材料和旁栏设置等方面进行分层比较。如苏科庚[4]对高中五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了综合比较。与国外生物学教材相关的论文主要是中外教材之间的比较,国外教材之间的比较或者是国外教材编写理念及内容的介绍。检索文献中,较早的是2000年对于美国BSCS教材的介绍。大多数作者选择与美国、英国发达国家或者韩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等与我国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或地区的教材进行比较。此类研究主要是对教材的总体进行比较,或是针对教材的某一方面,如习题、栏目设置、教材资源或某一知识点等内容。

2.3.3 科学素养和人文教育的研究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应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渗透全球所关注的问题;关注现代生物科技对全人类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世界其他国家文化[5]。科学素养和人文教育就是其中两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在科学素养方面,汪忠[6]通过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科学史、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体现教材中蕴含的科学素养。其次,在人文精神方面,邓过房、王永胜等[7]进行了分析,着重说明在生物学教材中渗透的正确的生态观、伦理观和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2.3.4 关于教材历史的研究 对教材的历史进行追溯,可以全面解析生物学教材的变革,为今后的课程改革以及教材改进提供方向。刘丽群等[8]根据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历史变革,将高中生物学教材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阐明了不同阶段教材的发展隐含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原因,并透过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谭永平[9]对中学生物学教材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说明,认为中学生物学教材要体现主流文化意志, 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2.3.5 高中与初中教材相关性的研究 在高中与初中教材相关性的研究内容上,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研究多于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关注的较少。多是理论研究人员从教材使用指导出发的编写解读,少有一线教师从实践层面的使用反馈。

另外,在研究方法上,理论层面文献研究较多,教材比较也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系统的、科学定量的研究。在与国际相关领域相比,生物学教材研究存在着不少的距离,与语文、数学和化学等其他学科相比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发文生物学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