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2016-08-19刘志鹏
刘志鹏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常规抗炎、吸入布地奈德、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炎、吸入布地奈德、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13%, 观察组为90.63%(29/3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础上再加用中药能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且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临床治疗中继续探讨应用。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沙丁胺醇气雾剂; 中西医结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32
临床上对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因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不及时可以发展成为典型哮喘, 故而需要及时给予积极治疗, 其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治疗相同。此次研究本院呼吸内科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32例, 观察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就医及住院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4例, 入院后皮肤变应原试验、动脉血气分析、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胸部X线、CT等项检查后, 所有患者均符合第8版内科学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表现为长期顽固性干咳, 在夜间或凌晨加剧, 咽痒, 肺部听诊无哮鸣音, 肺功能损害介于正常人与典型哮喘之间, 皮肤过敏原试验为阳性。如患者有胸闷、喘息、气急等表现, 听诊闻及哮鸣音, 8周内有呼吸道感染史, 吸烟者或戒烟不到半年者, 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或服用药物如卡托普利引起的咳嗽等情况则不入选本组研究。64例患者中, 男25例, 女39例, 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8岁;既往有吸烟史者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例。观察组男13例, 女19例, 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47岁;既往有吸烟史者14例。对照组男12例, 女20例, 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49岁;既往有吸烟史者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后,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吸入布地奈德、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再辅以中药治疗。中药方药物组成:炙麻黄5 g, 炙甘草6 g, 桂枝6 g, 法半夏6 g, 细辛3 g, 五味子10 g, 白芍15 g, 干姜5 g, 根据患者年龄情况相应加减药物剂量。1剂/d, 水煎分2次服。如患者有肺热雍盛咳嗽急促则方剂中加用生石膏;咳嗽特别激烈者则加用紫菀;痰多者加葶苈子。若患者咳嗽症状消失后, 则在原方基础上再加黄芪10 g, 白术10 g, 茯苓15 g进一步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注意患者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的变化。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无咳嗽、咽痒、气急等症状, 听诊肺部无啰音;显效:患者轻度咽痒, 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无气急, 肺部可闻及少量啰音;有效:患者有能引起咳嗽的明显咽痒, 咳嗽伴有气急, 轻度影响日常生活, 肺部闻及啰音;无效:患者持续咳嗽、昼夜发作, 影响日常生活, 咽痒严重, 出现气急影响休息, 肺部啰音明显。总有效率= 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周后, 对照组治愈9例, 显效10例, 有效6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78.13%;观察组治愈11例, 显效12例, 有效6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0.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 短期观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咳嗽性哮喘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2], 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 由于其本质同典型哮喘, 是因变应原或其他诱因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道高反应性和顽固性咳嗽, 故治疗原则和典型哮喘一样, 主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口服茶碱类药物和(或)β2受体兴奋剂。这些药物若不显效, 可考虑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加用倍氯米松气雾剂或口服泼尼松, 但如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 则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本组研究, 在常规抗炎、吸入布地奈德、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 该方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40条。麻黄、桂枝散寒解表, 干姜、细辛、五味子为治寒饮咳喘的核心药物, 以麻桂相伍, 则起到温中有滋, 散中有敛的作用。待咳嗽症状消失后加用有健脾化湿, 补益脾肺, 培本固元[3]作用的黄芪、白术、茯苓, 则达到了标本兼顾的临床效果。本组临床研究发现, 在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时,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 可使治疗总有效率达90.63%, 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 在临床常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础上再加用中药能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耐受性好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0-3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中华结核病和呼吸杂志, 2009, 57(32):407-413.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10):745-753.
[收稿日期: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