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6-08-19黄上萌兰文斌
黄上萌+兰文斌
【摘要】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 并评估安全性。结果 经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及mRS评分均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9.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 尤瑞克林;脑梗死;临床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9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 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由于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极大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同时加重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固然有效, 但因其严格的适应征和时间窗限制, 大部分患者得不到溶栓治疗, 尤其是超过75岁的老年患者更是失去溶栓机会。本研究旨在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对于这类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病房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男32例, 女11例, 年龄76~89岁, 平均年龄(79.3±8.9)岁,
前循环脑梗死36例, 后循环脑梗死7例;对照组男30例, 女11例, 年龄77~93岁, 平均年龄(80.8±9.2)岁, 前循环脑梗死33例, 后循环脑梗死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②发病时间≤48 h;③年龄>75岁;④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遗留后遗症不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的再次发病者;⑤经头CT或头MRI确诊;⑥NIHSS评分4~20分;⑦头CT或头MRI可以排除脑出血和出血性脑梗死的可能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 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 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同时加用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15 PNA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慢速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给药14 d。两组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4 d。
1. 3 观察指标
1. 3. 1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定残障程度;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定日常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
1. 3. 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在静脉滴注尤瑞克林过程中, 于滴注前、滴注30 min时测量患者的血压, 记录患者的不适主诉, 用药期间监测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异常变化, 如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 必要时复查头CT, 观察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2]。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死亡。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NIHSS、mRS及ADL评分 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 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mRS及ADL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 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 2 临床疗效 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9.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用药期间出现2例血压下降[1例降至100/52 mm Hg(1 mm Hg=0.133 kPa), 1例降至90/50 mm Hg], 1例心悸, 1例面部发红。给予减慢静脉滴注速度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期间监测凝血四项、肝功能、肾功能等均无异常改变, 无其他相关出血事件发生。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 已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目前脑梗死的治疗方案仍较局限, 临床上最有效的方法是溶栓治疗, 但因其有严格的适应征及时间窗要求, 大部分患者尤其是超过75岁的老年患者已无法进行溶栓治疗。因此, 对于这类老年患者, 给予其他有效且安全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需及迫切的。
注射用尤瑞克林, 即组织型激肽原酶(Tissue-type kinino?genase 1, HK1), 属于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一个亚型, 作为激肽原酶-激肽系统的一个正向调节物质, 它能水解激肽原释放激肽, 作用于激肽受体。有研究证实[3], 脑血管储备能力的高低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瑞克林正是通过激肽受体, 选择性地扩张闭塞的细小动脉, 而对正常区域的动脉影响不大, 从而促进缺血区内新生血管的生成, 有效改善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流灌注, 避免了盗血综合征的发生;其次, 尤瑞克林能有效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及氧解离能力, 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并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另外, 尤瑞克林还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 进一步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本研究中, 经过治疗2周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同时, mRS及ADL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 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大致相似[4]。这充分说明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残障程度,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临床疗效肯定。
此外, 在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中, 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的例数所占比例稍低于其他相似研究, 考虑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入组患者均为超过75岁的老年患者, 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速度较慢, 不能有效配合相关康复训练;②入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相对较轻, 且病例较少。在本研究中, 治疗组用药期间出现2例血压降低, 1例心悸, 1例面部发红, 考虑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能是原因之一, 经过调整减慢滴速后症状得到缓解, 无其他严重不良药物反应或相关出血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 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残障程度,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及较高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81-383.
[3] 龚浠平. 尤瑞克林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的研究. 中国卒中杂志, 2007, 2(6):545-548.
[4] 宋彦彦, 王少石, 陈真理.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中国卒中杂志, 2009, 10(4):817-820.
[收稿日期: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