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课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2016-08-19罗红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1期
关键词:开发与应用应用型微课

罗红梅

摘要:微课的兴起与发展源于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对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时所应注意的事项入手,提出应用型本科课程微课开发的流程和应用时可采取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微课;开发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174-02

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教育领域的推广,“微课”迅速走红并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是一种通过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来进行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借用流媒体,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活动。将教师上课进行录制和学生提前预习、授课中教师辅导答疑的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也渐渐在国内流行。应用于本科课程教学中,可适时地采用一定比例的微课形式的教学方式,以此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并能使学生结合自己所需开展非正式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分享与传播。

一、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1.微课程的设计原则。(1)教学性原则。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始终与其他教学活动相配合。在设计上遵循教学宗旨,融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等基本要素。从整个课程体系出发,研究教学需要,相应地设计该课程需要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2)目标性原则。微课程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这也将起着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微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应用型本科学生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获得哪方面的知识或能力,同时考虑是否有利于教师本人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3)特色性原則。微课程的设计上还应体现其自身特色。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其特点及优势各不相同,所以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应尽量针对该学科的特点和学习对象的个性特点,拟定出相应的核心知识点,并且选择合适且有价值的切入点,制作成微课程,以此来吸引学习对象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微课制作注意事项。(1)选题。微课题的目的选择是最首要的一步,好的选题可以高效地促进后期讲解、录制的进行。通常一次微课一般只讲授一到两个关键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选择,要结合本课程整个知识结构与体系的设计进行。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选取内容来制作微课,是一个科学而有效的选择。这同时也比较符合微课制作的最初目的: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和启发教学。(2)课件设计。课件中应只放核心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学习的知识点,同时在设计上应具有启发性和悬念性,适当适合布置反思。(3)摄录方式。目前,进行微课程的录制可采用下列几种方式:屏幕录制软件+PPT、录屏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和录像机+白板等多种方式。(4)教师讲解。要准确清楚,言简意赅。应用型本科教学既要涉及一定理论,又要突出其实践性。因此,在微课讲解中,既需要抓住理论核心,又要指导应用,通俗易懂。

二、微课程的开发

1.微课程的开发流程。(1)教学分析。教学分析主要从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等几方面来分析。微课内容短小而聚集且交互性强,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多种学习情景中。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地学习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时应该尽量考虑选取那些学生通过自学难以理解、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且相对短小又完整的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特殊需要对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修改、加工和重新组合,使教学内容不仅精简而且完整、教学形式策略多元,而且教学目标集中又单一、表现方式多样化,使其更适合用微课的方式来表达。(2)教学设计。首先组织教学内容,选取课程体系中的重难点,帮助学习自学或理解的核心内容;其次选择媒体与教学活动;最后设计交互方式与测验,既可以在微课教学中设计互动环节,也可设计线上线下互动方式。(3)微课的开发。首先教师与拍摄人员沟通构想呈现方式,选择合适的理论讲解、实操演示、动画等呈现方式;与专业的相关人员沟通工具选择之后便进行微课制作及后期处理,形成作品。(4)微课教学的实施与评价。首先将拍摄制作好的微课作品进行课程发布与应用,既可以选择学院课程平台,也可以利用上课期间翻转课堂应用;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相关的系列量化数据评价;教学反思,教学中期和末期可以针对学生评价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策略。

2.微课程的开发策略。微课程的开发应以有效的课堂为主体,应以提升学生素质为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发微课程时,可以依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微课制作的知识点。对全校微课程建设要有全局、系统的规划,以此建设真正有价值的课程素材库,达到教学资源共享。根据知识结构体系制作相应一系列性的知识点微课程,同一学科的老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情况选择任务,这样避免重复劳动,也能互相借鉴。(1)内容规划。从宏观来看,应用型本科学校之间或者本校相关教学部门可以针对实际条件和需求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全面规划,以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校圈”间的共同合作建设团队,避免不同学校或院系的重复和无序开发。在内容规划中,应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实践教学特点的需要,并结合本“校圈”学校教材使用情况,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与微课建设。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知识体系,适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微课内容的制定。(2)平台建设。微课平台是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这个平台通常可以由本校独自建设,也可以联合多所应用本科院校形成的“校圈”共同开发。微课平台主要便于学习者日常的使用,满足教师或管理者的后台管理、应用。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一体化。(3)微课开发。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列,是不断跟进的过程。其构建模式可采用“兄弟院校共同开发式”,即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圈或相关的专业机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微课资源建设时,可以面向多所同类学校进行宣传、专业培训;由专业机构进行课程实例拍摄及后期制作完成。(4)交流应用。微课建设完毕后,最终目标是用来交流与应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多校联合将拍摄的微课作品进行集中展播,达到共享交流,同时在本校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基于应用型本科兄弟院校“微课程库”的学习观摩、互评交流等活动,促进微课教学方式推广。

三、微课程的应用

1.在线学习:微课程为学生而用,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从而根据个人实际需要及个人兴趣偏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以此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对于学生掌握已有和拓展相关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2.混合学习: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插入微课的观看;也可以将不同章节的微课及当天学习的内容总结整理放在某个QQ群共享或个人网站中,让学生作为课外拓展使用也是可行的。

3.颠倒教室:在微课程的应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观看微课后反映的难点为重点,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个别的针对性地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资源:应用型本科兄弟院校既可共同建立一个微课程素材库,每所学院也可独立建立微课程资源库,并按专业课程做好分类。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提高利用率。

5.教师成长:微课还可用于教师对所授课程的教材、教学分析方面,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方面,促进教师对课程的深入探究钻研,全方位提升教学能力。同时借用新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破解学生难点等。

6.教育变革:从实用性来讲,微课程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教育变革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用来渲染教学气氛、用于课堂引入、注入重难点剖析、巩固迁移等全方位应用。

微课程既可用于一般的理论教学课程,也可以用于实践操作性课程,甚至新的信息、知识源的解释等讲座。它对应用型本科学生而言,微课更加便捷、灵活,能满足学生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兴趣偏好,而进行自主性选择学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而言,更具实践探究意义,有效革新传统的授课及评价模式,促使教师不断研修,丰富现代化课程资源库,同时提升个人多元化教学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教育手段现代化、远程化、移动化也会越发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更是一种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高效平台。

参考文献:

[1]胡鐵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2]吴疆.微课程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规范[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4]茹志鹃.程序设计基础微课程开发[J].科技信息,2014,(1).

[5]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6]李巧芳,杨文美.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

[7]沈卉卉.大数据时代微课程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培养的研究[J].科技文汇,2016,(1).

[8]胡铁生.微课,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J].小学教学设计,2014,(6).

[9]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ee61990102ecof.html.

猜你喜欢

开发与应用应用型微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温度场模型在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开发与应用
微课在小学音乐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