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视域对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传承的影响

2016-08-19申静宋静敏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海南海口57003海南大学体育部海南海口570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黎族海南舞蹈

□申静宋静敏(.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海南海口57003;.海南大学体育部海南海口5708)

大众视域对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传承的影响

□申静1宋静敏2(1.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海南海口570203;2.海南大学体育部海南海口570228)

黎族传统体育舞蹈是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和娱乐传承。在现代舞和广场舞流行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不断遭受冲击,为保留其核心民族特色,不得不顺应大众舆情而修剪自己。黎族传统体育舞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为:竹竿舞(打柴舞、跳竹竿),是国家非遗项目,曾经被誉为“世界上罕见的健美操”。本文旨在对海南地区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演变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现在广为流传的广场舞和健美操元素,探讨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永续传承。

黎族 传统体育舞蹈 传承 大众视域

海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达170余万,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黎族总人口146.3064万人,在中国56个民族人口排序中位列第17位。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东方市等六县三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黎”属他称,内部各支系为了相互区别有“哈”、“杞”、“润”、“赛”、“美孚”等自称。黎族这一庞大的族群,其传统的体育舞蹈对于海南的舞蹈类体育活动的发展有其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的海南,受群众体育和大众健身的影响,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大众参与度开始衰萎,在融合新的舞蹈元素后,凭借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而进入大众节庆和舞台视域。

1、研究与分析

1.1、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现状

黎族传统舞蹈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且多数伴有黎族歌谣。黎族人民遇事、遇景、遇情而歌,即兴演唱,随景随情而起舞,所舞形式和内容多与生活相结合。在海南黎族传统舞蹈中,大致可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表1)。现在,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文化的普及,部分祭祀舞蹈原有的娱神驱鬼色彩逐渐淡化,演化成了独特的黎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健身娱乐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打柴舞(跳竹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也是黎族地区流行最广的舞蹈,曾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巡演,被誉为“世界上罕见的健美操”。

表1 海南黎族传统舞蹈

1.2、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变迁

海南黎族的历史考究主要认为是古骆越人渡海入岛,与岛上古人类相互融合,造就了今天的黎族。也有资料称黎族源于秦朝岭南的骆越人和驻守岭南的中原人,自汉朝开始,黎族和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称为“里”、“蛮”、“俚”、“僚”。“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在建国前,最早期的黎族“峒”(部落)中,分为两个生活模式,一种为黎、汉民族合居地,如陵水、三亚、儋州等地,处在半熟黎半生黎社会中;另一种为处在深山地区的黎族生活区,实行峒主世袭制领导。在这两种生活形态中,黎族人民多以群居为主,人们在日积月累的生产生活中,在宗教、巫术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这种舞蹈随着历史长河的流动由传承者传承下来,从祭祀到生产,从生产到生活,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宗教、生产、生活特色。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外来人口的渗入,原生态的传统体育舞蹈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衰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国家民族文化的覆盖,黎族人民开始穿上汉服,走进学堂;离开家族进入城市和企业,民族舞蹈的传承者越来越少,断层现象明显。

1.3、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与群众体育舞蹈对接性研究

黎族传统体育舞蹈多为表现情景,舞美欣赏元素较多,传统舞蹈能否在群众体育健身舞蹈需求和冲击下保留自身的民族特色,对其是个严峻的考验。

(1)黎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群众体育舞蹈限制性。

2015年全国广场舞总决赛在海南陵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1个省区市的代表队近百万人员参与此次活动,是广场舞走进人们生活的里程碑。2015年10月,由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出台了《海南省广场健身操(舞)竞赛规则》,在此规则中,明确指出:“推广曲目必须具有健身性、整体性(全员参与)、观赏性”,并且明确规定“不能使用不具备辅助健身功能或使用舞美渲染类道具”。再看一次海南黎族传统体育舞蹈(表1)三类舞种均需要使用“不具备辅助健身功能或使用舞美渲染类道具”。甚至钱铃双刀舞等舞蹈的器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违背健身安全性原则加以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步入群众体育舞蹈的行列。

(2)黎族传统体舞蹈传承断层局限性。

2007年黎族共同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舞是海南五指山地区保留和传承原生态舞蹈文化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五指山市毛阳镇毛栈村委会方满村村民承传至今。但是,目前黎族共同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只有66岁的王莲花老人1人。这种传承人断层的局面目前在海南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将使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从人们的视域中快速淡出。

(3)黎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群众体育舞蹈可行性。

黎族传统体育舞蹈来源于生活,表现力极强,经过历史的沉淀,其动作和音乐的切合度、过度、衔接自然连贯,无论是音乐的节奏、民族服饰的装扮、肢体舞蹈语言都有极强的渲染性,观赏性较强。

以打柴舞的舞者肢体动作为例,其动作欢快,节奏感强烈,主要身体肢体关节动作较为明显,整体表演能力和队形移动变化较大,适合大众健身舞蹈的需求,可以考虑在保留原始舞蹈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安全有效的健身套路。

1.4、黎族传统体育舞蹈普及可行性

(1)黎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高校课堂基础性研究。

据调查显示,最早开设少数民族体育课程的学校为2005年开始的广西百色学院,在许中华做过的调查研究中提出:“13.24%的广西大学生不喜欢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而且在选择喜欢参与民族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中仅有7.64%的学生经常参与”。相对舆论关注度较高、参与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有:篮球、足球、舞蹈类等项目。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关于舞蹈类的社团活动率是最高的。其中以广场舞和快闪为最。2014民间艺术进高校系列活动之“黎族的歌舞标签”在海南大学思源学堂隆重举行,“吼,嘿,吼,嘿”的民族特色给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高校课堂奠定了基础。2008年在海南大学宋静敏教授的主持和带领下,研究团队发起了对52项黎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教学实验和再现传承的研究工作。2013年起更在大学一年级12个班级学生中开展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11项黎族传统体育精品项目和12项黎族文化元素,竹竿舞(打柴舞)、锣鼓舞、钱铃双刀舞就是其中之一。

(2)黎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普及性研究。

海南曾经有6所中学开展民族体育课程内容,却因种种原因而停止,目前只有国兴中学开展此类课程。但位于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海南乐东民族中学却为民族体育舞蹈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它的学生中83%的学生为少数民族学生,做为民族特色较为浓重的学校,“打柴舞”就是其特有的校本必修课程。打柴舞是少数民族一种娱乐和竞技体育活动,不止在海南,在广西一带也较为流传。它简单、群众基础牢,而且具有集体性、娱乐性、健身性的特点,在中小学乃至更高一等的学校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融入到课程教学或者学校体育业余文化中。

1.5、传统体育舞蹈竞技性刺激不够,与大众视域中竞技或健身舞蹈类相差较大

1953年在天津开展了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至今已经开展到第十届,可是对于海南这种少数民族居多的省份,传统体育舞蹈并没有纳入这个范畴。直到2015年海南传统舞蹈的比赛才在全国广场舞比赛的渲染下举行。就现场比赛情况显示,举办者并没有将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的特色考虑在内,评定条件对民族传统舞蹈的限制较大,主要表现在:一不得中途上下场。黎族传统舞蹈大多数是有自己的主体表现风格,人员灵活性较强。二不能出现不具有健身的辅助器材。黎族传统舞蹈如改编的“招福舞”“钱铃双刀舞”观赏性较强,但是所用器械仅仅只能装饰。三不允许长时间持续停顿(相对静止),在2015年广场舞海南赛区选拨赛中好多参赛队伍中有穿着盛大的服饰当装饰的舞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家追捧“小苹果”而不识“打柴舞”。

2、结论与建议

(1)国家文化的覆盖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对海南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冲击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体育舞蹈传承的断层。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影响,使得舞蹈类健身项目尤其是广场舞的盛行逐步进入群众视野,流行舞蹈元素正渗入民族传统体育舞蹈中。少数民族运动会可以连续开展十届,广场舞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盛行,甚至可以为此专门组织人员研究竞赛规则,那么笔者认为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做出相应的铺垫。

(2)黎族传统体育舞蹈如“跳娘舞”“招福舞”等宗教色彩较为浓重,情景表达较多,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健身性。黎族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辅助性器械借助较为明显,与全民健身舞蹈类要求不符,能否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独特的舞蹈元素目前并不乐观。建议对待民族传统体育舞蹈不能单单列入保护,应当作艺术和遗产来传承,可以适当加大政府和社会宣传力度,加强媒体和舆论引导,增大理论研究力度,为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坚实后盾。艺术来源于生活,黎族传统体育舞蹈来源于生活和生产,有劳动实践和健身元素基础,可以保留自身特色。

(3)黎族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海南本土原始民族,但是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广泛开展民族体育课程,普及性较弱。海南高校仅有极少数学校开设民族体育舞蹈选修课程,群众基础不强。建议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师资的培训,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引入课堂。

[1]宗雪飞.黎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以及发展中对黎族文化传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2]百科[EB/OL].http://lizu.baike.com.

[3]李德洙.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4]赵华南.黎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与研究[G].海南师范大学,2014.

[5]邓艳香等.非主流经济学视角下对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G853

A

1006-8902(2016)-07-LXY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TY018);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资金项目(02M4097001004002);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14-108)。

猜你喜欢

黎族海南舞蹈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学舞蹈的男孩子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舞蹈课
海南的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