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2016-08-19杨道飞张利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都匀558000南昌工学院体育部江西南昌33008
□杨道飞张利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都匀558000;.南昌工学院体育部江西南昌33008)
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杨道飞1张利朋2(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都匀558000;2.南昌工学院体育部江西南昌330108)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是培养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所需人才的整合。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并结合“德、智、体、美、劳”等五方面发展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奠基石。体育课程成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改革的热点和核心,是学校课程中不可替代的一个中心环节,也是一个以体育素养为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来达到人体素养的一个全新转变,实现全民体育锻炼,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综合人才开辟出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 体育课程 体育素养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古往今来做人和成才两大层次目标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动向,素质是做人的基础,做人是成才的基础,国之栋梁成人为先。素质教育其实源远流长,其目的是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以及创新素质得到加强与提高。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完善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科学技能、身体心理、科技劳动等“全面开花”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培养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身体素质是素质结构的物质基础,也是做人成才的前提条件。身体素质是“皮”,其他素质是“毛”,“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强壮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才能为将来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反之,即使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如果体弱多病,就是壮志满怀也会力不从心。”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二者关系密切,不可隔离。
2、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要强大,比的就是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中,一个基础性的要素就是国民素质。”在对人进行素质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加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育,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相关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及德政素质,即“做人”的能力。某些个体上优秀或只具有某方面种特质的“狭义”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了,而更需要能够全面满足社会竞争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其个人素质、学识经验、合作交流、创新决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足够潜力与修为的“广义”型人才。素质教育最求的思想目标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统一,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体验和内化过程,更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发展,在今天这个机遇稍纵即逝,环境瞬息万变的社会,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迫切需要。
3、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一直以来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培养与发展其它各方面素质的物质基础。一个拥有健康的体魄的人,才有条件去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从事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项任务与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健康第一”的指示,并将“身体好”列于“三好”之首。在他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到:“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少年强则国强,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的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在国民要素中首当其冲,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学校体育是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学校体育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基本的运动技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学生体魄强健,体质健康。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4、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把学生的德育、体育和美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由过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到现在“德育、体育、美育、智育全面发展”,不难看出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已经提高到了第二个层面。毛泽东同志文章《体育之研究》中提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然而学校体育不仅局限于体育本身,也与德育、智育、美育等息息相关,并且促进德育、美育、智育的形成和发展。
4.1、学校体育有助于促进学生体魄强健,身心健康
健全体魄是青少年美好未来的基础保障,关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如果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那么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怎能上得去。学校体育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不言而喻,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体魄强健,身心健康,保证提高国民素质,健全人格的重要媒介和基础。同时学校体育是契合人类追求和谐社会,向往美好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塑造健美体魄的崇高理想,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提高生活质量。
表1 关于体育重要行的相关决策及法文规定
4.2、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与坚强的意志品质
德育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学校体育担负着重要使命。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更多机会使学生本质思想行为动态显露出来。学校体育具有培养道德品质的较好条件,例如,田径对培养学生学勇敢顽强,坚毅,富有进取心的品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球类项目对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诚实等品质有显著作用;小球、体操等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勤劳、果断和控制的品质;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对抗性,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氛围中,学生努力克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尽力表现出自己良好的道德风貌,从而为培养其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学校体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育离不开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在学校体育开展的过程中,美育亦渗透在体育的每一个环节,并将其融入体育之中,从而形成灵巧之美、和谐之美和健壮之美。运动员在既定的空间和时间中把身体展示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使“健、力、美”三方面完美地展示到世人眼前,所呈现出的优美“韵律、节奏、配合、造型”使观看者产生一种犹如欣赏一场场优美的舞蹈,观看着一座座线条明快的雕塑,亦或是鉴赏着一张张用光和谐创作的摄影艺术作品一样,使观众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让人无限遐想。通过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美的感受、表现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认识与表现自身在运动方面的美,使自身身心得到更加充分、完整、自由、全面的发展。
5、素质教育迫切要求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为我国全面发展人才提供了健康保证。因而我们必须注重体育教学的优异质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锻炼的效果,我们还应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让其学会怎样锻炼的技巧、技能与方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高科技的不断优化,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同时,也带来不少的副作用。(1)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威胁;(2)人体结构和机能退化;现代文明病的蔓延;人们体质呈下降的趋势;各国政府和国家越来越关注人类的健康。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体育课程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3)2005年,教育部第五次开展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从1985年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体育教学改革浪潮汹涌澎湃,学校体育在各方面紧锣密鼓的大力提倡和推行。然而改革具有艰巨性,据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结果》,其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呈好转走势,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各地区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已经严重抑制了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在21世纪的今天,竞争最激烈的是人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据地,要从长远的发展战略中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文件。文件提到:“要充分认识与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意志坚强是一个国家生命力旺盛的显现,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锻炼是增加学生素质的最佳途径,重视学校体育,加强学生体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现代化,创建人力资源强国,培养现代化综合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具有跨世纪的战略意义”。从社会层面上来说,体育课程需要改革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从学生自身发展来说,体育课也需要改革以便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体魄强健。因此体,体育课程改革成为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素质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所需,对人才规格培养提出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不仅反应了学生个体素质发展需求,而且还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一门发展与完善学生身心素质为目的的特殊教育课程,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一门教育课程。体育课程为开展素质教育做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关于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讲[J].体育教学,2014.1(15).
[3]专家、学者畅谈新课改(之一).谈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上)[J].体育教学,2012.
[4]杨道飞.体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及对策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
[5]张细谦.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选择[J].体育学刊,2013,3.
G807
A
1006-8902(2016)-07-ZQ
杨道飞(1989-),女,贵州长顺人,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张利朋(1984-),男,河南安阳人,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