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骨代谢特点
2016-08-19许彩青楼红玫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义乌322000
许彩青,楼红玫(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类风湿关节炎的骨代谢特点
许彩青,楼红玫
(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义乌 32200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代谢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单纯维生素D3缺乏组、类风湿关节炎组(同时合并有维生素D3缺乏)、健康对照组各30例,分别检测三组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等骨代谢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维生素D3缺乏组血清PTH显著升高(P<0.01),β-CTX、P1NP和BG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PTH和β-CT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单纯维生素D3缺乏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β-CTX、P1N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本身具有骨代谢异常,表现为骨吸收增加。
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维生素D3缺乏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小关节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关节周围骨量减少,骨侵蚀,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骨质疏松和关节破坏畸形,最终丧失关节功能。临床上发现许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维生素D3缺乏,本文通过筛查单纯维生素D3缺乏和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有维生素D3缺乏者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检测三组患者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探讨RA骨代谢特点,为RA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风湿科门诊中选取单纯维生素D3缺乏者 (维生素D3缺乏组),类风湿关节炎(同时有维生素D3缺乏)(类风湿关节炎组),健康体检者 (健康对照组)各30例。三组年龄限制在20~40岁,维生素D3缺乏组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5.9±5.04)岁;类风湿关节炎组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13±4.33)岁;健康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54± 5.45)岁。三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1],疾病活动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均在正常范围。类风湿关节炎组排除合并肝肾疾病和电解质紊乱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排除原发性甲状旁腺疾病,排除疾病高度活动和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患者。人体内维生素D3:>30 ng/mL为足量,20~30 ng/mL为不足,<20 ng/mL为缺乏,<10 ng/mL为严重缺乏。本文将维生素D3<20 ng/mL诊断为维生素D3缺乏。
1.2治疗情况入选时维生素D3缺乏组为初诊,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组为长期随诊患者,且为维持缓解治疗阶段,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用药有碳酸钙D3片(1片,1次/d)(每片含钙500mg,维生素D3200IU)、骨化三醇(0.25μg,1次/d)、硫酸羟氯喹(0.2g,1次/d),甲氨蝶呤(7.5~10mg/周)。
1.3检测方法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后-70℃保存。采用Roche Cobas 6000型号的电化学发光仪,德国罗氏诊断试剂盒检测骨代谢指标25-羟维生素D3[25-(OH)D3]、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的血清浓度。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维生素D3缺乏组,血清PTH显著升高 (P<0.01),β-CTX、P1NP和BG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PTH和β-CT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单纯维生素D3缺乏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β-CTX、P1N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表1 三组骨代谢指标比较(x±s)
RA主要以累及小关节为主,早期即有骨侵蚀,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关节破坏畸形。目前临床上对RA的骨代谢及骨侵蚀机理研究较多[2]。研究证实,RANKL/RANK/OPG系统的变化在RA的骨代谢和骨侵蚀中发挥重要作用,破骨细胞大量形成和激活与RA关节和骨破坏密切相关[3]。RANKL活性的高低是炎性关节病骨质破坏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4]。
骨是具有新陈代谢的活组织,由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生成等量新骨取代完成骨的转换。在维持骨代谢平衡过程中,骨代谢生化指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5]。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如PTH和25-(OH)D3,骨吸收指标如β-CTX,骨形成指标如BGP和P1NP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往往先于全身骨质疏松和局部关节畸形的发生,有助于了解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信息[6]。体内活性维生素D3和PTH为调节钙磷代谢的2个激素,当维生素D3缺乏时,甲状旁腺分泌PTH增加,通过激活肾脏a-羟化酶,提高活性维生素D3水平,同时通过快速效应和延缓效应2个时项促进骨钙入血,调节血中钙磷平衡。本文结果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维生素D3缺乏组和类风湿关节炎组均表现出PT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TH的升高是继发于维生素D3的缺乏,与理论相符;与单纯维生素D3缺乏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中代表骨吸收指标的β-CTX明显升高 (P<0.05),提示RA疾病本身存在骨代谢异常,且以骨吸收增加为主,这与文献报道相符[7],而代表骨形成指标P1NP与单纯维生素D3缺乏组比较明显升高 (P<0.05),原因可能与RA组已经接受了活性维生素D3和钙剂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RA患者骨代谢异常表现为骨吸收增加,可以解释RA早期骨侵蚀现象。早期、长疗程补充活性维生素D3和钙剂有利于改善RA患者骨代谢变化,延缓骨破坏。
[1]Gary S,Firestein,Ralph C,Budd.凯利风湿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167
[2]戴生明,单琤琤,韩星海.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发生机理.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6(3):201
[3]Abu Amer Y,Abbas S,Hirayana T.TNF receptor typeⅠregulates RANK ligand expression by strumal cells and modulates osteoclastogenesis.J Cell Biochem,2004,93:980
[4] Page G,Miossec P.RANK and RANKL expression as markers of endriti cell T cell interactions in paired samples of rheumatoid synovis and lymph nodes.Arthritis Rheum,2015,52:2307
[5]Lenora J,Ivaska KK,Obrant,et al.Prediction of bone loss using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Osteoporosis Int,2007,18(9):1297
[6]Garnero P,Ferreras M,Ksrsdsl MA,et al.The type 1 collagenfragmengtsⅠ CTPandCTXrevealdistinct enzymatic pathways of bone collagen degradation.J Bone Miner Res,2003,18:859
[7]蒋耀平,肖敬,尹智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代谢指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中国综合临床,2010,26(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