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京市梅雨特征及环流背景分析
2016-08-18王珺雨
王 珺 雨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6)
2015年南京市梅雨特征及环流背景分析
王 珺 雨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6)
江淮梅雨异常是引起我国东部夏季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南京市气象台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15年南京市梅雨特征及环流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南京市入梅偏晚,出梅偏迟,梅雨期天数接近常年,但强降水过程多,造成梅雨量偏多。梅雨期降水呈间歇性、过程性、中北部偏多、南部偏少的不均匀分布特点。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多年平均而言位置偏东,强度略偏弱,江淮流域维持切变线,有利于辐合上升运动。来自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北部的水汽输送最强,6月26—27日南京位于水汽通量辐合中心,有利于强降水发生。
梅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水汽输送
0 引言
每年夏初6月中旬到7月中旬左右的一段时间,我国江淮流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大,由于此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故称“梅雨”。 又因时间较长,空气湿度较大,百物易受潮霉变,故又有“霉雨”之称[1]。江淮流域作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同时也是旱涝灾害较为频繁的地区,其中6—7月的旱涝大部分是由梅雨异常引起的。因此,对江淮梅雨的研究和预测一直是中国气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研究表明,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脊线稳定在20—25°N之间,中高纬度有弱冷空气南下从而在江淮流域造成连阴雨天气[2]。当大范围环流形势异常时,往往导致江淮梅雨出现旱涝异常[3]。2015年梅雨期间,地处江淮流域的南京市雨量较常年偏多,多次出现强降水过程,造成城区内涝,城市交通、高铁、民航受到严重影响,属于较典型的“丰梅”年。因此本文利用南京市气象台提供的梅雨资料对2015年南京市梅雨入出梅时间、梅雨期长短、梅雨量大小及环流背景进行分析,为今后江淮梅雨预测提供参考。
1 2015年南京市入、出梅日期及梅雨期降水特征
从气候平均而言,南京市于6月18日入梅,7月10日出梅,梅雨期约23天。从1997—2015年南京市入、出梅时间序列可以看出(见图1),入、出梅时间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入梅最早的为6月6日,入梅最晚为6月29日,入梅时间差异可达23天。
南京市气候平均梅雨量为259.7mm。根据1997—2015年南京市梅雨期总降水量可以看出(图2),梅雨量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每年丰欠不均。梅雨量最多的年份可达586.7mm,梅雨量最少的年份仅为39.0mm。
2015年南京市于6月24日入梅,较常年偏晚6天;7月15日出梅,较常年偏晚5天。梅雨期22天,与常年相比基本属于正常(图1)。但2015年梅雨量为446.2mm,较常年偏多186.5mm(图2)。
从2015年6—7月逐日降水量序列(见图3)发现,入梅后降水日数17天,雨日较多,强降水时段主要有3次,分别为6月25—30日、7月6—9日和7月11—13日。其中影响较大的是6月26—29日的大暴雨过程和7月12—13日的暴雨过程,累计降水量分别达321.5mm和59.4mm。其中6月26—27日的大暴雨过程,雨强特别强,持续时间长,日降水及累计降水量大,为有记录以来罕见。27日南京市的24小时降水量为204.1mm,仅次于2003年7月5日207.2mm历史记录最大值,造成南京城区多处受淹,城市交通、高铁、民航受到严重影响。
2015年梅雨期南京市降雨量还呈现南北分布不均匀的特征。中北部偏多,南部偏少,其中北部的浦口、六合分别为317.6mm、308.2mm,中部的主城区(包括江宁)为446.2mm,比常年偏多2—8成, 南部的溧水、 高淳梅雨量分别为228.7mm、174.0mm,比常年偏少1—4成(图4)。
2 梅雨期环流背景分析
图5 2015年梅雨期500hPa位势高度场(a,单位:dagpm,虚线为气候平均的588dagpm线)和700hPa环流场(b,风场单位:m/s,高度场单位:dagpm,粗实线为切变线)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西太平洋副高不仅影响西南水汽输送,还影响其南侧的偏东水汽输送,同时沿副高北上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往往在副高北侧交汇,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4]。所以梅雨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而其雨带则取决于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置。比较2015年梅雨期与近20年平均的500hPa位势高度场发现,2015年梅雨期西太平洋副高较多年平均而言位置偏东,脊线位于24°N左右,呈东—西走向,与常年接近。副高强度略偏弱,588dagpm范围线位于西太平洋面上空。与此同时河套下游地区有小槽活动,我国江淮流域正好处于副高北侧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槽前的冷空气交汇地区,有利于连阴雨天气出现(图5a)。梅雨期700hPa环流场上,孟加拉湾为低槽区,槽前西南气流有利于水汽向江淮地区输送。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条切变线,切变线附近有较强的水平辐合,产生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发生(图5b)。
图6 2015年850hPa水汽通量(单位:g/(s·hPa·cm))和水汽通量散度(单位:10-8g/(s·hPa·cm2);阴影区为水汽通量辐合区;a,6月24日—7月15日;b,6月26—27日)
充分的水汽输送是降水维持的必要条件[2]。分析2015年梅雨期850hPa水汽通量输送发现,2015年梅雨水汽主要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条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经过中南半岛北部到达江淮区域;另一条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经过中南半岛后到达我国南海,与南海的偏南气流汇合再向北输送至江淮地区。其中来自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北部的水汽输送最强(见图6a)。但6月26—27日大暴雨期间,也有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沿副高西边缘转向东北的水汽输送至江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处于水汽输送大值区之中(见图6b)。
进一步分析水汽通量散度发现,2015年梅雨期整个江淮流域都处于水汽通量辐合区(见图6a),尤其是6月26—27日的大暴雨期间,南京及周边地区位于强水汽通量辐合中心(见图6b),强烈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为南京地区该时段的大暴雨提供了有利条件。
3 结语
2015年南京市入梅偏晚,出梅偏迟,梅雨期天数接近常年,但强降水过程多,造成梅雨量偏多。梅雨期降水呈间歇性、过程性、中北部偏多、南部偏少的不均匀分布特点。梅雨期西太平洋副高较多年平均而言位置偏东,脊线位于24°N左右,呈东—西走向,强度略偏弱,江淮流域维持切变线,有利于辐合上升运动。来自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北部的水汽输送最强,6月26—27日南京位于水汽通量辐合中心,有利于强降水发生。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351—361.
[2]周增奎.江淮梅雨的分析和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81—92.
[3]毛文书,王谦谦,李国平.江淮梅雨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J].高原气象,2008,27(6):1 267—1 275.
[4]娄小芬,罗玲,孔照林.201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2):14—22.
责任编辑:王洪军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4.005
2016-05-29
王珺雨(2000—),女,江苏南京人。研究方向:江淮梅雨。
P44
A
1674-6341(2016)04-0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