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南新区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2016-08-18梁龙豹

地下水 2016年4期
关键词:水源地泥岩保护区

梁龙豹

(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洛南新区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梁龙豹

(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洛南新区位于洛伊河盆地西部。新区建设前,该地段大部分为农田,大气降水、农灌回渗对地下水补给明显;新区建设后,大部分地段被建筑物、市政道路等覆盖,加上各种水系建设,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了许多方面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资料的分析,对这些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认为:由于地面植被的改变,减少了土地裸露的面积,进而减少了降雨入渗及渠道、农灌回渗的补给量;水域景观及城市各种排放物的增加加大了地下水质遭受污染的机会;自备井开采量减少,开采更加集中;各种建筑对地下水径流及水源地保护区亦产生影响。提出调整水资源开采布局、控制建设中的污染、加强工业及生活污物的排放和处理、加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等。

新区建设;地下水环境;补给量减少;水质保护

洛南新区位于洛阳市南部,洛河与伊河沉积盆地西部,地貌单元上主要为一级阶地。新区建设前,该地段大部分为农田,大气降水、农灌回渗对地下水补给明显;新区建设后,大部分地段被建筑物、市政道路等覆盖,加上各种水系建设,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了许多方面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野外调查资料的分析,对这些影响进行探讨。

1 洛南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1.1地形地貌

洛南新区坐落在洛阳盆地西部的伊洛河冲积平原上,地貌单元北部绝大部分地段为河流一级阶地,南部局部为山前坡洪积扇;总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1.2地质条件

新区内沉积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广泛分布于山前坡洪积扇及河流阶地。岩性主要为砂卵石及粉质粘土,呈多层结构,其成因类型主要为冲积,少量洪积。第四系以下前新生界地层顶板埋深大于250 m,主要为新近系洛阳组(岩性下部为砂砾岩夹砂质泥岩及钙质结核层,中部为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夹砂砾岩、泥灰岩,上部为砂质泥岩夹泥灰岩、砂砾岩,总厚36~183 m)和古近系陈宅沟组(岩性下部为砂砾岩夹砂质页岩、泥岩,中部为细砂岩、泥岩、页岩夹厚层砾岩,上部为砂砾岩夹页岩、泥岩,总厚185~413 m)、蟒川组(岩性下部为砂质页岩与砂质页岩、砂岩互层夹砾岩、泥岩及透镜状泥灰岩,中部为砂页岩、泥岩与砂砾岩互层夹炭质页岩、泥灰岩,上部为砂质页岩、泥岩与砂砾岩互层夹结核状泥灰岩,总厚395~1 217 m)。

新区南部边缘、与龙门山北缘交界处有一条大的东西构造通过,区内西部有一条南东—北西向隐伏断裂经过(见图1)。

1.3水文地质条件

洛南新区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砂卵石层,结构疏松、空隙大,厚度50~80 m,最厚近100 m,期间局部有粘土夹层。水位埋深5~10 m,单位涌水量大于100 m3/h·m,是洛阳市最富水的地段之一。

洛河、伊河分别从北、南边界流过,河流渗漏成了区内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源,其次为渠道及农灌回渗、降水入渗、上游的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径流大致与河流方向一致,从东向西,局部稍有变化;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开采及向下游的侧向径流。

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和HCO3-Ca·Mg,矿化度小于1 g/L,水质良好。地下水的污染威胁主要来自一些化工企业的污水排放、农灌渠系的生活污水排放和污物堆积。

地下水水位动态受制于大气降雨、河水影响和人工开采。每年的7-9月份为丰水期,地下水位较高,3-5月份为枯水期,地下水位最低。地下水动态类型大部分地段为水文型—径流型,局部为气象、水文型—径流型。

图1 洛阳市地质地貌图

2 新区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2.1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变化及补给量的减少

新区建设前,该地区主要为农田及农民居住区,其中农田面积约占90%。农田土壤的直接裸露易于降水的入渗;其次,这些农田均为水浇地,农田间引水灌渠成网,这些灌渠多没有衬砌,易于渠水的入渗;第三,众多的农田,其中一部分为菜田,每年的农灌水入渗量亦很可观。新区建设后,一是大部分地段被建筑、道路及水泥地面覆盖,公共绿化面积约占40%,其中可产生降水入渗的面积只有30%左右;二是把原来的一部分干渠改造成水域景观,取消了所有的支渠,现在的水域景观面积约为原来引水渠分布面积的20%左右;第三,把原来农田的漫灌该为绿化地带的滴灌或喷灌,大大减少了灌溉水入渗量。这些改变,造成地下水垂向补给条件的变化及补给量的减少(见表1)。

表1 新区建设前后地下水补给量变化统计表 万m3/d

由表1可知,新区建设后,该地段地下水垂向补给量将减少8.67%。

2.2地下水水质环境的变化

新区建设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域景观的建设,包括景观渠和喷水池,与原来灌溉渠相比,也引用的是河水,但流水速度变缓,在景观停留的时间长,这一方面降低了水本身的自我净化能力,另一方面易造成污物沉淀及渠(池)底生化作用的发生,而这些景观建筑底部也多没有硬化,这些景观水渗入地下会对地下水的水质造成威胁。二是随着建设的完善,大量人员及车辆等的涌入,增加了各种污物的排放,如管理不善,加大了地下水遭受污染的风险。三是新区建设对原来的引水灌渠进行了取缔或改造,改善了引水灌区的坏境,原来的引水灌渠在农灌期水流清洁,而非农灌期灌渠多成了污水和污物的排放地,这些污水和污物经雨水冲刷渗入地下,会引起地下水的污染。

因此新区建设对该地段地下水水质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但分析新区建设几年来的地下水水质资料,水质有逐渐被污染的趋势。

1985年李楼水源地勘察时,取样分析该地段地下水类型为HCO3-Ca和HCO3-Ca·Mg,水质均属I类水;2012年伊滨李村水源地勘察在该地段取样做水质分析,水质类型变得复杂,水质以II类水为主,个别地段出现IV类水(见表2)。

2.3地下水自备开采量的变化

新区建设前,洛南属于郊区,城市供水管网很少覆盖,企事业单位及农村居民用水主要是靠自备井,新区建设后,建立起统一的城市供水系统,企事业单位的采水井均被封埋;农村居民进入统一建设的社区,由城市供水管网统一供水,农灌开采井也不存在。新区原来的多形式开采变成单一的城市供水源地开采,总的开采量减小,开采更加集中。

统计计算,新区建设后减少的自备井开采量约为8 000~10 000 m3/d。

2.4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变化

洛南地段,地下水位埋藏都比较浅,一般在5 m左右,个别地段不足3 m,新区大量高层建筑基础开挖均大于5 m,进入潜水面以下的各种建筑基础破坏了地下水的自然水面,改变了地下水的径流条件,使得原来的潜水单向流在局部变得非常复杂。但从大的方面看其横向或纵向的影响都不是太大。

另外,开采形式的单一,使得地下水原来受分散开采影响的径流变成只受水源地开采的影响,但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由西向东并没有改变。

表2 洛南新区地下水水质变化统计表

2.5地下水保护条件的变化

洛南新区分布的水源地,原来都设定有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甚至以外的地段都很少有建筑物的存在。但新区的建设使建筑物一下子变多且集中。许多建筑场地与水源保护规划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个别建筑甚至进入了保护区的范围。这对水源地保护区的管理将产生不利影响,威胁着水源保护区的安全。

3 地下水资源保护建议

1) 严格落实水源地保护区政策。根据该地区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建议一级保护区以开采井为中心外延50 m,二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外边界再外延200 m。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建设任何建筑及市民活动场所,二级保护区内限制建设。新区建设规划及实施过程中要执行严格的水源保护政策。

2) 严格管理,控制建设中造成的污染。由于该区地下水位较浅,建筑基础开挖、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中要采取具体的措施,特别是基础进入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严防建设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3)调整水源地开采井布局及开采量。新区建设减少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为了弥补这部分损失可适当增加傍河井的数量,扩大傍河井的开采量,以增加河水的渗漏补给量。

4) 加强水域景观内的水质监测及水质保护工作。采取工程措施,加大水域景观的水循环速度;定期采取生化措施净化水质;加强水域景观的周边管理,减少污物的进入。

5) 加强各种工业及生活污物的排放管理。一是不能建设具有污染性的企业,二是加强污水及垃圾的集中管理,三是推广绿色绿化工程,减少农药及有机污染物的使用。

6) 加强地下水的监测。需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新区建设中及建设后该地区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进行追踪监测研究,以便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及时采取保护及应对措施。

2016-05-24

梁龙豹(1958-),男,河南洛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勘察及评价工作。

X143

B

1004-1184(2016)04-0271-02

猜你喜欢

水源地泥岩保护区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XRF与XRD技术在膏盐岩层地质卡层及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