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区某深基坑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与降水方案设计
2016-08-18洪迪思
洪迪思,王 亮
(江苏省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勘查院,江苏 淮安 223005)
淮安市区某深基坑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与降水方案设计
洪迪思,王亮
(江苏省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勘查院,江苏 淮安 223005)
结合淮安市区某深基坑工程实例,介绍抽水试验井设计、抽水试验情况和试验结果,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水文地质参数。基于抽水试验的结果,提出了深基坑开挖降水的设计方案,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法进行深基坑降水,根据基坑降深情况下的影响半径、涌水量等确定降水井的数量。同时分析了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深基坑降水;水文地质参数;抽水试验;淮安市区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在地下水位以下、透水性土层(粉土、砂土)中进行基坑开挖,需基坑降水为基坑开挖创造无水条件,降水形成的坑内外水位差,易引起流砂、管涌、突涌和潜蚀等现象,从而引起边坡失稳影响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通过现场抽水试验能客观实际的获得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降水方案的提出提供重要的依据。
以淮安市区某商业楼深基坑为例,通过抽水试验来确定深基坑的水文地质参数,并对基坑降水提出合理的设计。
图1 抽水试验井和观测井平面布置图
1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工程概况
淮安某拟建项目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淮海广场东南角,属淮安市商业中心区,总用地面积43 398.4 m2。由1幢地标塔楼(地上73层)、3幢住宅塔楼(地上48层)和商业裙房(地上6~7层)组成,整个场地下设4层地下室(1和2层为商业、3和4层为停车库),预估地标塔楼基坑开挖深度25.65 m、1#~3#住宅塔楼基坑开挖深度23.15 m、商业裙房基坑开挖深度21.35 m,基坑面积约39 663 m2,周长约822 m,属于一级深基坑。
1.2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位于黄泛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影响范围内地层结构依次为:②层黏土,层厚0.80~3.80 m;③层粉土,层厚10.50~25.20 m、层顶埋深1.00~8.50 m;③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厚0.70~3.00 m、层顶埋深1.60~5.40 m;④1层细砂,层厚0.90~8.50 m;④2层粉质黏土夹粉砂,层厚0.60~3.60 m;⑤1层黏土夹粉砂,层厚9.50~20.60 m;⑤2层细砂,层厚1.10~6.30 m;⑥1层中砂,揭露最大厚度12.00 m;⑥2层黏土,层厚0.70~5.70 m;⑦层黏土,揭露最大厚度98.10 m。
表1 各试验井布置和井深表
拟建场地共有4层地下水,分别为2层潜水和2层承压水,潜水含水层埋深2.63~2.76 m,水位标高11.57~11.58 m,含水层平均厚度19.71 m;承压水含水层埋深分别为7.76~7.88 m和15.80 m,水位标高分别为6.26~6.59 m和-1.51m,含水层平均厚度分别为2.82 m和12.0 m。③层粉土和④1层细砂具潜水性质、⑤2层细砂和⑥1层中砂具承压水性质。
2 水文地质参数确定
2.1抽水试验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且平面尺寸较大、⑤2层呈透镜体分布,因此,抽水试验井选择在透水层较大且分布集中处,共布设2组试验井、10组观测井,试验井布置见图1。抽水井和观测井均按照施工期降水井和观测井的要求布置。
本次共布置两组抽水试验井,分别对研究区各主要含水层进行试验,试验井布置和井深见表1。
2.2抽水试验方法
抽水试验方法采用了稳定流试验方法,同时结合非稳定流法计算要求进行观测,洗井及试验性抽水结束后,及时观测静止水位,抽水试验结束,立即进行了恢复水位观测,恢复水位稳定标准与静止水位观测要求相同。
2.3渗透系数的确定
对③层粉土、④1和⑤2层细砂进行了抽水试验,取得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为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利用其抽水试验数据进行渗透系数的计算。
1)承压水渗透系数K
根据承压完整井有两个井的计算公式:
式中:K为渗透系数/(m·d-1);Q为涌水量/(m3·d-1);M为含水层厚度/m;S1、S2为观测孔(或主井)降深/m;r1、r2为抽水孔至观测孔之间的距离/m
计算结果见表2、表3。
表2 利用两个观测孔的渗透系数计算数据表
2)承压水影响半径R
根据两个观测井的承压完整井影响半径R计算公式:
式中:S1、S2为观测孔降深/m;r1、r2为抽水孔至观测孔之间的距离/m
计算结果见表4。
表3 利用主井和一个观测孔的渗透系数计算数据表
表4 承压水含水层影响半径计算表
3)潜水渗透系数K
③层粉土与④1层细砂水力联系密切,中间无隔水层,这两层同为潜水。
根据潜水非完整井有两个观测井的公式:
计算渗透系数K的值。
式中:Q为涌水量/(m3·d-1);S1、S2为观测孔降深/m;r1、r2为观测孔距主孔距离/m
计算结果见表5。
根据潜水非完整井单孔公式:
式中:Q为涌水量/(m3·d-1);r为抽水井半径/m;M为过滤器长度/m;S为抽水井降深/m
计算结果见表6。
表5 利用两个观测孔的渗透系数计算数据表
4)潜水影响半径R
根据《供水水文地质手册》中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
式中:R为影响半径/m;Sw为抽水井内水位降深/m;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取拟建场地范围内最大厚度26.6 m);K为渗透系数/(m·d-1)
代入数据,计算结果见表7。
表6 单孔渗透系数计算数据表
表7 潜水含水层影响半径计算表
选择不同的数学计算方法和公式,所计算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讲,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剔除其中的异常值,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场地地质条件各层水文地质参数建议值见表8。
表8 各层水文地质参数建议值
3 基坑降水设计
3.1降水方案设计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最大为25.65 m。基坑开挖较深、平面尺寸较大、周边环境极其复杂,且场地含水层厚度大、渗透性能好、地下水较丰富,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法比较合适。取25.65 m为基底埋深深度时,则基坑内水位应降至26.5 m(即水位降深为23.84 m)。疏干降水时,同时疏干③层、④1层和⑤2层含水层。
1)计算基坑等效半径r0
由于基坑为不规则形,其等效半径可根据下式计算:
式中:A为基坑面积(39 663 m2)
计算结果为:r0=112.39 m
2)计算基坑降水的影响半径R
当基坑降水至设计水位26.5 m时,其深度已进入⑤1层黏土夹砂土层内,考虑到疏干抽水将达到⑤1层底板。含水层(上部粉土、下部细砂),其综合影响半径(R)可根据经验公式:
计算其影响半径。
式中:R为含水层综合影响半径/m;Sw为抽水孔内的水位降深/m,取Sw=23.84 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1),取含水层渗透系数加权平均值K0=27.81(m·d-1);H为静止水位到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取H=39.44 m
代入数据,计算得含水层综合影响半径为R=1 579.08 m
3)基坑涌水量的估算
根据面状基坑潜水完整井公式:
计算基坑涌水量。
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1);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1),取含水层渗透系数加权平均值K0=27.81 m/d;H为静止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取H=39.44 m;S为基坑设计水位降深值/m,取S=26.5 m;R为影响半径/m,取R=1 579.08 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取r0=112.39 m
计算结果为:Q=45 933 m3/d。
4)降水井的布设
基坑降水时,各降水井相互干扰。因此,管井(单井)的出水量计算公式在此不适用。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降水井成井质量、施工过程中的破坏及出水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单井的出水量约400 m3/d。
式中:Q为基坑总涌水量(m3·d-1);q为管井单井涌水量(m3·d-1)
计算得:
降水井数量n≈127(口)
即拟建基坑内平均布设降水井127口左右(井深42 m、井径300 mm)。
3.2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降水效果
基础验槽时,通过开挖段现场实测,地下水位均能降至坑底以下1.5~2.0 m,通过对周边建(构)筑物、管道和道路等巡视监测,未发现明显沉陷、裂缝等现象,证实抽水试验数据准确、可靠,降水方案可行、合理,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为预防挖掘部位地下水的降低,导致其周围地区地下水位随之下降,使土层中因失去水而产生压密,设置一定数量回灌井点,在井点降水的同时,将抽出的地下水通过回灌井点持续地再灌入地基土层内,使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防止不利情况的发生。
4 结语
(1) 场区平面尺寸、开挖深度均较大、周围环境极其复杂,潜水和承压水稳定性问题不容忽视,通过抽水试验能获取较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为降水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消除了工程事故隐患。
(2)室内试验带有复杂边界条件,获取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很难反应出含水层的实际条件,通过现场抽水试验是确定带有复杂边界条件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最有效和可靠的方法,但抽水试验井布置、计算参数的公式必须要考虑到且能反映现场的边界条件,计算出的参数才能更接近实际值。
[1]DL/T5213-2005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016-03-08
洪迪思(1980-),男,江苏涟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TV551.4+1
B
1004-1184(2016)04-0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