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预期效益探析

2016-08-18滕海波

地下水 2016年4期
关键词:功能区辽宁省水资源

滕海波

(辽宁省铁岭水文局,辽宁 铁岭 112000)



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预期效益探析

滕海波

(辽宁省铁岭水文局,辽宁 铁岭 112000)

辽宁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辽宁省内水资源管理水平低,监控能力建设欠缺,相关体制、机制以及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亟须加强对水质监测、用水量监控、管理制度落实等项目建设,对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的预期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是当今水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将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效益分析;辽宁省

1 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信息化节奏迅速提升,辽宁省作为水利改革大省,在信息化进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以“金水工程”为代表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臻完善[1]。但是,随着辽宁省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尽管基础条件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先进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1]。

1.1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现状

辽宁省正在打造以全省水利信息骨干网为主要建设平台,引进实时数据传输技术、高精度传感器技术、信息管理、数据库技术及决策支持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全省取水量实时监测,并达到7.5亿 m3。截止到2015年9月为止,辽宁省已经形成了“1点集中,13点辐射式发展”,即1个省中心主导发展,13个市中心辐射式发展的局面,实时监测280家取水户,650个监测站,1568个取水井。监控对象包含省市县的工业用水大户以及各市县的自来水公司等[2]。

1.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尽管水资源监控能力取得长足进展,网络等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逐步提高,但是与国内外以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相比,差距仍相对明显。目前,省内的水资源实时监控建设尚未形成满足管理需要的监测、计量、信息管理能力,实时监控能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发利用各监测环节不符合管理标准;

(2)信息数据量大,共享程度低;

(3)技术标准滞后,与新开发的建设平台无法实现完美连通;

(4)系统实际工程应用覆盖面小。

因此,鉴于水资源监控能力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差距,亟需对本区域内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可行性研究进行验证,并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大力发展水资源监控建设,为全省水资源的建设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3]。

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要实现的功能是实时掌握全省大型取用水户取用水情况、动态掌握重要水功能区水质及达标情况;动态掌握各市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基本信息;在线监督各市县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费征收、计划用水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形成对全省各市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的能力;逐步增强对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要取水口实行体系化控制的能力;动态掌握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应急处置情况,对重大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反应和及时处置。本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制定统一的项目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设取用水国控监测点、水功能区省考核监测点二大监控体系和省级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任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任务框架图

2.1取用水监控体系建设

与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两条红线相适应,本项目确定305个取用水国控监测对象进行取用水量在线监测,共计641个国控监测点。明渠取水包括直接取水、引水、提水三类,一般选用断面流量监测;对于管道取水一般采用电磁流量计、声学管道流量计法等。取水量监测以自动监测、在线传输为主,实现对重要取用水户的在线监控[4]。

2.2水功能区监控体系建设

与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相适应,本项目对省考核的重要水功能区进行水质监测,其中国家考核水功能区140个、以外的其他重要水功能区210个。水功能区水质监测采用巡测方式,通过加强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巡测、取样及实验室分析能力,以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及水质达标率考核的需要。

2.3辽宁省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动态掌握全省重要取用水户、重要水功能区水质信息;基本掌握各市县区“三条红线”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初步具备对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要取水口实行远程控制的条件;成为全省水资源管理业务及与其他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中心;成为信息发布平台。辽宁省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中央和流域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同构模式,其建设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和应用交互等层面,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管理对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提供服务[5]。

3 项目建设预期效益分析

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后,可建成水资源国控监测点641个,实现对97.3亿 m3的取水许可水量、80%的重要水功能区进行常规监测;可建成1个辽宁省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项目实施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实现全省“十二五”规划目标,保障全省水资源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是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的实施将为全省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调配以及水资源管理业务等多方面的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服务和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1经济效益分析

(1)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将有效增加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加强各地水资源费的征收深广度,提高水资源费的征收比例。辽宁省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能极大促进节约用水管理,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将有效缓解由于缺水给工农业带来的巨大损失,经济效益巨大。

(2)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将充分利用辽宁省水利基础设施,最大限度的整合已有信息和公用信息,同时通过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对全省的水资源管理业务系统进行统一规划,采用全省统一的水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在技术上保证数据和应用的集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效益显著。

(3)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通过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配合以节水、污水处理回用措施的跟进,提高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短缺量10%~20%。由此可见,其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重大。

(4)系统建成将大大提高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本作用就是提高建设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将在这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通过日常工作从传统管理方式到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对事件的反应能力,优化工作流程,改变文山会海的低效模式。

3.2社会效益分析

(1)将提高辽宁省能源、资源、环境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能源、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环境问题,是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隐忧。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是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基础设施,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起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系统建设将加强辽宁能源、资源、环境综合监控能力,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能力建设将在能源、资源、环境综合管理平台上促进水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水资源信息是国家基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科技创新、宏观决策、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水资源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数据服务模式和部门界限,为辽宁科技数据共享创造条件[5]。

(2)将加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将为政策制定和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减少水污染、提高江河水体自净化能力、合理配置生活、生态和工农业用水的目标,加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6]。

(3)将为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提高技术保障。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把水功能区管理作为建设内容。辽宁省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对水生态保护和恢复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如河流生态调度、水质水量调度、湿地生态补水、地下水超采区管理等[7]。

(4)将提高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水平。通过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提供的技术服务,可以及时了解全局的水资源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水利行业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优化配置工作方面的发展动态,提高工作效率与决策水平,对提高水利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8]。

3.3环境效益分析

为通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环境逐步改善,生态逐步恢复的辽宁生态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撑。过去,由于水资源管理缺乏统一的现代化技术,各自为政,在实行计划供水和节约用水时缺乏必要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手段,存在大水漫灌、无序引水、无度引水等现象。通过辽宁省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因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对环境的影响。如改善河道断流现象,保护湿地生态,为鱼类的生长、洄游、繁殖提供有利条件,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有助于解决海水入侵、土壤沙化等环境问题。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将有助于全省水环境的改善,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力地配合环境治理工作[9]。

4 结语

通过对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和实施,实现了以法律为保障、以重点落实为先导、以管理制度为依据、以实践发展为方向的基本格局,通过国家提供重要支持,省内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地方严格依据技术标准等方式方法,为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它的实施将会为全省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调配以及水资源管理业务等多方面的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服务和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工程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要下大力度加强和提高建设的力度和强度,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水资源监控体系,为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缩短与国内外在该项目建设的差距提供有力保证。

[1]姜广田,邓程林.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08(02):24-26.

[2]才庆欣.南票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9):27-29.

[3]李学森.凌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03):36-37.

[4]刘宏伟,刘旭,姚鹏举.吉林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途径探讨[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10):45-48.

[5]张永久.绥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及评价[J].水利发展研究.2014(09):97-100.

[6]单丽,王宇丽.辽宁省地下水水质现状变化趋势[J].东北水利水电.2008(03):68-70.

[7]全永威.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科学探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4(05):81-83.

[8]狄旭东.辽宁朝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配置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5):1-2+49.

[9]高素丽.辽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04):45-47.

2016-02-01

滕海波(1983-),男,内蒙古赤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与水资源工作。

P332

B

1004-1184(2016)04-0150-02

猜你喜欢

功能区辽宁省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