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河水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6-08-18温树影

地下水 2016年4期
关键词:辽河环境质量类别

温树影

(辽宁省沈阳水文局,辽宁 沈阳 110003)



辽河水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温树影

(辽宁省沈阳水文局,辽宁 沈阳 110003)

辽河作为辽宁人民的母亲河,其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流域人们的健康以及生产活动。收集近33年辽河上典型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分别逐年进行全指标和双指标的水质达标评价[1],通过绘制曲线清晰的呈现出各监测断面水质等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水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辽河;水环境;水质评价

河流是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影响河流生命的因素分为自然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包括河道整治、修建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长期以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河流水文要素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辽河污染问题突出。为了弄清河流演变原因,探索河流生命基本理论,从河流水环境质量的角度分析河流的演变过程,探讨人类活动因素对河流水质状况的影响。

1 辽河水质逐年变化趋势

本文选取了辽河流域从上至下通江口、珠尔山、毓宝台、辽中四个水质站以及石佛寺水库作为典型的监测断面,其中通江口、珠尔山的实测系列资料为1981~2013年(除1984、2002年),毓宝台、辽中的实测系列资料为1986~2013年,石佛寺水库水质实测资料为2007~2013年。分别通过全因子水质达标评价和双因子水质达标评价对辽河流域典型监测断面进行评价分析,依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2],在水质评价的基础上,对监测断面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标情况进行分析。

1.1辽河上各水质站水质类别逐年变化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通江口站各年全指标水质类别在Ⅳ~劣Ⅴ类之间,双指标水质类别在Ⅰ~劣Ⅴ类之间。80年代,通江口站全指标水质类别基本维持在Ⅳ~Ⅴ类,双指标水质类别维持在Ⅲ~Ⅳ类;90年代,通江口站水质类别出现稳定-波动的趋势,基本维持在Ⅳ~Ⅴ类之间,双指标水质类别在Ⅳ~Ⅴ类之间波动,1999年达到劣Ⅴ类;2000年至2013年,通江口站的全指标及双指标水质类别均维持在劣Ⅴ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是影响通江口站水质类别的主要因子。

图1 辽河水质站水质年际变化趋势

珠尔山站80年代初,水质类别处于Ⅴ~劣Ⅴ类之间,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水质类别在Ⅲ~Ⅳ类之间波动,90年代中期水质类别出现突变,至2010年维持在劣Ⅴ类,2010年以后,水质出现明显好转,达到Ⅳ类水体;双指标水质类别变化趋势与全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在1998年为水质类别突变点,2010年水质好转,水质类别达到Ⅳ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是影响珠尔山站水质类别的主要因子。

毓宝台站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水质呈逐年变差趋势,90年代至2012年水质类别呈波动-稳定的趋势,90年中期之后水质类别基本维持在劣Ⅴ类,2013年水质出现好转趋势,达到Ⅳ类水体。双指标水质类别变化趋势与全指标变化趋势一致,自80年代中期至2013年呈逐年递增-波动-稳定的变化趋势,在2013年水质类别达到Ⅳ类,水质类别出现降低趋势。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毓宝台站水质类别的主要因子。

辽中站80年代水质类别呈缓慢增大的趋势,90年代出现小幅度波动,2000~2009年水质类别维持在劣Ⅴ类,2010年水质呈好转趋势,在2013年已达到Ⅳ类水体。双指标水质类别变化趋势与全指标变化趋势一致,自80年代中期至2013年呈缓慢递增-波动-稳定-降低的变化趋势。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辽中站水质类别的主要因子。

1.2石佛寺水库水质逐年变化趋势

石佛寺水库是辽河上唯一一座省直属大型水库,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辽河水域水环境质量[3]。

图2 石佛寺水库水质年际变化趋势

由图2知,石佛寺水库水质全指标评价水质类别变化趋势: 2007~2009年水质类别保持在劣Ⅴ类,2010年水质出现拐点,水质开始变好,至2013年水质类别维持在Ⅴ类;双指标水质类别变化趋势与全指标大致相同,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在2010年开始出现好转,在Ⅲ~Ⅳ类之间波动,2012、2013年为Ⅳ类。

2 经济社会、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与

辽河水质演变关系

河流水质状况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自然和人类活动两大类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更大。河流水质与流域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影响河流水质的人类活动因素主要有: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人类活动不仅能够产生点源污染,而且能够产生和加剧非点源污染。如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城市径流、畜禽养殖和农业与农村废弃物等污染物来源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环境质量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河流水质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从辽河上各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变化趋势来看,辽河水质变化趋势大致是80、90年代水质类别呈波动趋势,2000年之后水质类别维持在劣Ⅴ类,2010年后水质趋好,2013年,珠尔山、毓宝台、辽中水质类别达到Ⅳ类。这样的变化趋势恰好符合于80、90年代辽河沿岸村庄及城市段的经济开始发展,2000年后经济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辽河水体自身的承载力和自净能力。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21世纪最初十年的辽河水体遭到严重的污染及破坏,2010年后社会重视了辽河水环境,国家和辽宁省增强环境污染治理,同时对环境污染事件的科普宣传力度,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提升企业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的能力,加大对辽河的治理力度,辽河水体出现好转,开始逐步恢复了河流的生命力[4]。

3 结语

辽河水质与流域内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息息相关[5]。2010年之前人们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必然要承受着环境污染带来的沉痛的代价。2010年之后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认知能力的提升,深知环境保护重要性,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辽河的水质类别开始提升。因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1]2002 G B.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D].2002.

[2]2007 S L.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D].2007.

[3]吕宝阔, 温树影.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量石佛寺水库中镉的含量[J].地下水.2015,2: 052.

[4]张娟. 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可社会化要素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 (4): 74-75.

[5]环境保护部.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 年)[Z].2011.

2016-02-01

温树影(1970-),女,辽宁盖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P342

B

1004-1184(2016)04-0091-02

猜你喜欢

辽河环境质量类别
辽河口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辽河记忆
倾听
辽河文讯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不断完善排污收费工作 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服务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