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改是一场革命

2016-08-18刘亚洲

政工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我军军队军事

☉刘亚洲

·国防视野·

军改是一场革命

☉刘亚洲

战争的阻力来自对手,军事改革的阻力来自内部。

今天,不改革是中国军队最大的风险。不改革的症结在于改革动力不足,动力不足的症结在于不愿触及个人的利益。然而,严酷的现实是,只要是私利,就终究会被打破。不被自己打破,就被别人打破。今天不打破,明天必打破。

军队改革不仅事关军队生死,更事关国家生死。战争史一再证明,战争的胜负在战场之外,在战争之前。军事变革中的落伍者,必定是未来战争中的被淘汰者。军队决战于变革。所以,军队改革是“铁腕”的事业,所需要的是“断腕”的勇气。毛泽东说:“庞大的机构是由自己亲自创造出来的,想不到又要由自己的手将它缩小,实行缩小的时候就感到很勉强,很困难。”当年邓小平面对军队改革阻力时说:“第一条决心要大。”“第二条才是工作要细。”“要用搞革命的方法。一次搞好了,得罪的人就得罪这一次。”

落后的民族不一定是贫穷的民族,但一定是思想保守的民族;落后的军队不一定是劣势装备的军队,但一定是观念陈旧的军队。

拿破仑说:“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这句话不仅说明拿破仑重视学者,更道出了他能打胜仗的秘诀:带着先进的军事理论前行,带着创新的思想前行。学者是拿破仑军队中最优良的装备。由于有学者,才有新思想。德国的军事思想充满活力,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德皇弗里德里希二世提出:战争艺术没有止境,不能抱着固有的观念不放。他主张要勤于思考,“通过思考结出果实”。军事巨著《战争论》,以及“总体战”“闪电战”等理论在德国的出世就是最辉煌的果实。

陈旧的观念就像泰山一般沉重。几年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离任时,有记者向他提了个问题:中美之间的距离有多大?这位会讲汉语的大使毫不犹豫地说:“一百年!”我为这句话感到震惊。仔细想来,他讲的距离不是指经济,不是指硬件,而是指思想观念。观念是软力量,但却是决定性力量。美军一直站在军事理论创新最前沿。从海权论到信息战,从空地一体到全频谱作战,美军差不多每隔几年就推出一个崭新的军事学说,魅力无穷。不断地自我否定,强烈的超前意识,这是美军改革的两个显著特点。

思想必须革命,观念必须更新。更新观念最重要的有两步:看到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再想到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我们目光应当像探照灯一样,照射的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应该是未来。军队的强大绝不仅仅体现在高、精、尖的武器装备上,更体现在思想和观念的强大上。马岛战争以来,世界上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称战争,根本原因是一方思想观念先进,另一方思想观念陈旧所形成的不对称。

军改由人来改。军改首先改人。

人永远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1947年8月,豫东战役结束后,毛泽东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解放战争刚打了一年,毛泽东敢这么讲,不是因为共产党的军事实力超过了国民党,而是我军在战争硝烟中涌现出大批掌握战争规律、具有高超指挥艺术的将领,构筑了一个人才高地。由于拥有这批人才,解放战争胜利到来之迅速,出乎意料。但是今天,我们这支军队曾经拥有的人才优势,已经成为与强敌较量时的薄弱环节。

自第一代将领凋零之后,我军一直期待出现席卷天下时那股人才潮。一支守天下的军队,用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有难度,但用几个优秀人才应当有可能。问题是,在不良政治生态影响和平庸守旧思想氛围的笼罩下,这几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也容不下。这带来两个后果:一是不敢讲真话,关起门来也没有人讲真话;二是生存第一,为了避免吃亏,我们甚至在没吃亏前就已经懂得如何防范了。

今天我军人才队伍建设又到了“爬坡”阶段。这个“坡”,比当年的“坡”艰难百倍。因为积弊太深,如深渊万丈。不进行一场革命,不足以焕发青春。革命覆盖三个方面:

高层:此次军改,应在高级将领中刮一场头脑风暴。当今世界,“战略为王”。士兵是战术的,将军必须是战略的。所有的胜利都是战略的胜利。所有失败都是战略的失败。我国“将军团”如果能成为“战略团”,军必兴焉。

中层:铸造一个全新的“参谋团”。一战后,德国总参谋部被撤销,军队只能保持十万人。德军最高首脑冯·西克特设法保留了一个军官团。冯·西克特制定的标准是,每一个列兵都受到成为军士的培训,每一位军士都受到成为军官的培训,每一位军官都受到成为将军的培训。正是这些精锐,构成了德国的“十万陆军”,后来发动了二战,一下把世界打懵了。

在我军历史上,参谋也曾起到重要作用。解放战争中,在西柏坡几间简陋的土房里,雷英夫和几个参谋指点江山,横扫千军。正是此人,不久后还准确预测了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自那以后,我军参谋队伍越来越庞大,却鲜有卓见和建树。今天我军参谋队伍有两大问题:其一,缺少吞天吐地的能力。首先是缺少吞天吐地的气魄。“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就是辛辣而真实的写照。其二,缺少干事业的追求。中层军官必须把打仗当成一个职业。军人不把打仗当成一个职业,就更不会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参谋团”应由我军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组成。

基层:士兵要有知识和文化。我国过去所进行的战争中,一名士兵无非就是练了两天射击的农民。这名士兵阵亡后,三天之后就又可以补上一名。但现代战争却不是这样,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经过长期而严格的训练。在美军近几场战争中,一个班长五分钟内即可呼叫到航空兵火力突击,一个单兵两分钟可呼叫来地面炮火支援。我曾访问过美军一个步兵连队,和士兵交谈。他们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让我吃惊。从伊拉克到阿富汗,从印度洋至太平洋,他们侃侃而谈,激昂得很。

军改既是中国军队“国际化”的过程,又是把外军先进经验“中国化”的过程。我曾提出“以美军为师”的概念,指的主要是精神层面和观念。此次军改,我们没有照搬美军模式。美军体制固然先进,但那是美国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的产物,如果一味向美军学习,我们将会迷失方向,我军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一切拷贝美军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军改执行者的普遍心态。此心态,须革除。

反思各国军队近十几年的改革,基本上都有美军的影响和色彩。美军的改革是基于美国的国情。俄罗斯军队改革为什么走那么大的弯路?就是它照着西方特别是美军的模式改了六次,矛盾重重,得不偿失,最后以难以适应本国国情而告终。

中国军改不能脱离国情和历史。是历史创造了未来,而不是未来自己创造了未来。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个黑洞,什么都会被它无情吞噬。美军的统帅部是直接指挥到单兵的,但它并不是强化集中指挥,而是逐步下放战斗的自主权。如果只看到统帅部直接指挥单兵这一点,那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美军的主旨并不是直接掌控单兵行动,而是践行德国军事思想上的精确作战、量化作战。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的历史是一部教科书,今天我们恐怕还是要有点毛泽东精神。这有点像钟表,可以回到起点,但已不是昨天。

地理位置决定着军事变革的方向。我一直研究美军战略,发现它的军事部署始终沿着一条地理线展开:海湾、红海、地中海。这是人类文明的海上枢纽。这条地理线就是美军战略线。中国军改也必须考虑地理因素。中国的地理形状代表了典型的地缘政治家所描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特征:主要是大陆国家,同时又有漫长的海岸线。尤其是西部,占据着全世界最高的地势。过去的英国人、俄国人,现在美国人,都对这片高地垂涎不已。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美军身影一直在这块高地附近闪现。过去,这块高地利于防御;今天,这块高地利于进攻。尤其是,国家已制定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当国家战略转变时,军事理论也必须转变。军改,必须服务服从于国家发展整体战略。

军事理论革命滥觞于美国。美军已经走得太远了;如果我军跟着美军撵,永远也撵不上。我们必须对已经被美军革命过了的军事理论进行再革命。每一支强大军队的崛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崛起都是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成长道路的结果。

(摘自《参考消息》,有删节)

猜你喜欢

我军军队军事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时代内涵探析
军事幽默:局
一段往事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