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水兵心中的“诗和远方”
———海军部队传承弘扬人民海军精神见闻录

2016-08-18钟魁润

政工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和远方官兵海军

☉钟魁润 李 唐

□弘扬人民海军精神

追寻水兵心中的“诗和远方”
———海军部队传承弘扬人民海军精神见闻录

☉钟魁润李唐

环顾浩瀚大洋,战备巡逻、海上维权、远洋护航、环球访问、联合军演等重大任务一个接一个,中国海军的一举一动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

放眼万里海疆,航空母舰、新型核潜艇、大型驱护舰、综合补给舰等主战舰艇如“下饺子”般相继交付入列,中国海军的阵容从未像现在这样群星璀璨。

搜索网络空间,“最帅潜水员”“南海岛礁”“飞鲨成军”“世界那么大,我要当海军”等热词潮水般涌现,点赞中国海军的数量从未像当前这样节节攀升。

在改革强军、建设海军的伟大实践中,国际社会和国内群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中国海军身上。也正是因为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海军部队和官兵的颜值指数、气质指数双双“爆表”。

颜值和气质,均是这支部队精、气、神的外在体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军兴军深入推进、深化改革全面展开的新形势下,在海军地位作用日益凸显、转型建设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海军党委大力弘扬听党指挥忠于党、能打胜仗打硬仗、作风优良为人民、爱舰爱岛爱海洋的人民海军精神,传承忠诚基因、战斗基因、本色基因、创业基因、文化基因,凝聚起矢志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锻造海上劲旅的意志力量,成为海军颜值和气质的“源头活水”。

在海军成立67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去探寻中国水兵心中的精神高地,去领略新时期海军官兵的时代风采,去感悟他们眼中的“诗和远方”。

★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些关键词折射出人民海军精神的灵魂所在——

听党指挥忠于党

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41艇员队官兵们永远记得那次开创先河、创造历史的远航——

那年,该艇员队奉命执行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远航任务。长时间的水下航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空气,到了后期,甚至连蔬菜都成了奢侈品。敌情、海情、险情变幻无常,高温、高湿、高噪音如影随形,疲劳、失眠、厌食接踵而至。任务中后期,官兵们已经处于疲惫状态。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离不开党委的“定盘星”作用。

一天下午,艇员队党委在“水下贴吧”中发出了一个帖子:“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赢在了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再坚持一下,同志们加油!”不到两个小时,回复就达到了近百条之多。一句简单的鼓励却让整个舱室沸腾起来,大家精神振奋,斗志高昂。

后来,艇员队党委又组织开展“离母港最远、与祖国最亲”签名宣誓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海上活动。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钢铁蛟龙始终充盈着敢打必胜的精气神、坚持到底的动力源和众志成城的正能量。

“我们的价值不在于表面上有多么轰轰烈烈,而在于悄无声息地潜行在远海大洋。”这个航次,该艇员队靠着信念和坚持,一举创造了中国潜艇航行时间和全潜时间最长、航经海域最广等历史性记录。

作为我国新型潜艇的首艇艇员队,41艇员队自组建以来,圆满完成了全科目训练、实战化远航、水下武器试验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创下了人民海军潜艇史上10多项第一,为建设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海上战略力量作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2015年,习主席先后两次签署通令,给该艇员队记一等功。

“舰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海军党委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要求,植入官兵灵魂、融入官兵血脉、化作官兵行动,广大官兵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打哪就打哪,在重大政治考验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勇闯深海大洋中舰行万里、永不迷航,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012年11月,某驱逐舰支队衡阳舰接到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的命令后,对海部门导弹发射班班长姜华,在探亲路上离家还有两个小时车程时,毅然下车掉头返回;刚刚举办完婚礼的声呐技师郭威,来不及送别亲友,来不及到岳父母家告别,就匆匆踏上了归队列车……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也没有豪情万丈的口号,而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铮铮誓言。

今年以来,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当改革触动官兵“蛋糕”“奶酪”时,听党指挥显得尤为重要。

利益考验见党性,得失面前看品格。这次改革,海军机关300多名机关干部被分流到战区、舰队机关、院校和南海一线部队任职。海军参谋部机关干部苏宁就是其中一员。

苏宁是油料助理员,工作干得顺风顺水。妻子王瑶已随军到北京,年初刚怀上二胎,女儿今年一岁半,小家庭过得其乐融融。由于海军参谋部机关人员需要大量精简,苏宁也在精简之列。考虑到专业比较对口,苏宁主动申请到南海某一线部队任职。他想方设法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夫妻俩商量决定把女儿送到陕西渭南的爷爷奶奶家抚养,妻子暂时留在北京生活以便做产检,待临产前再回老家。

一家人分别的那天,年幼的女儿根本不知道她要和爸爸妈妈分居三地,只顾依偎在妈妈怀里哭泣。“改革调整,总得有人做出牺牲。我希望这个牺牲是新生。”苏宁收拾好行装,登上了南下的飞机。

“越是在改革的关键时刻,越能看出一名同志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人品官德。”海军领导感慨地说,在进退走留的现实考验面前,海军机关全体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促改革、尽职责,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牺牲精神,这是不折不扣的听党指挥!

★逢敌亮剑·敢打必胜·不辱使命……这些关键词折射出人民海军精神的核心价值——

能打胜仗打硬仗

又是一年春来到。走进海军机关作战指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繁忙紧张的兵力态势图。整齐排列的多个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当前我周边海空域的兵力态势,星星点点、红红绿绿的图标不停闪烁,我方海空兵力、外军舰机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我们的当面海空域处处有斗争、时时有敌情,我们天天都在和对手过招。”海军参谋部领导介绍说,和平年代并不“和平”,海军官兵时刻处于战备、维权、舆论斗争的风口浪尖上。

这恰好印证了那句流行语:这些年,中国海军一直“很忙”。据统计,每天平均有140余艘舰艇、80多架飞机、数千名官兵在海上执行各种任务,航迹遍布全球。

海殇则国衰,海强则国兴。海军的这种忙碌,源于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和当前复杂严峻的海上形势。

海风呼啸,云翻浪卷,辽宁舰正逆风驰骋。伴着地动山摇的巨大轰鸣,一架架歼-15舰载战斗机满载弹药,如离弦之箭冲向滑跃甲板,从两道黄线交接处拔地而起……

3月下旬,辽宁舰与多艘新型驱护舰组成编队,赴渤海某海域开展舰机融合、编队协同等实战化课题训练。此次训练,他们以舰机部队“制度、计划、训练、指挥、作业”融合为重点,走一路、飞一路、练一路,舰载机驻泊数量、单日飞行架次、起飞和回收效率均取得新突破,航母部队向着早日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这个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为练就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海军官兵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挑战未知。

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常州舰舰长胡伟常年拿“敌”练兵,在盯着对手过日子中练就敢战、能战、胜战的本领。他结合执行战备巡逻、联演联训等重大任务,充分利用当面态势和现实敌情,与对手面对面“过招”,逐步摸清了对方舰机行事风格和指挥员性格特点。

那次,常州舰在执行重要任务时遭遇11级风浪,舰艇横摇30度以上,多个舱室进水。“对方不退我坚决不撤”,胡伟带领官兵坚守战位,在与对方的较量中始终占据有利位置,展示了我敢打硬仗、捍卫主权权益的决心。

人民海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斗史,在1275次战斗中取得击沉击伤敌舰418艘、击落击伤敌机574架的辉煌战绩,锻造出“海上猛虎艇”“海上先锋艇”“海空雄鹰团”等一大批能打胜仗打硬仗的部队,涌现出林文虎、安业民、肖德万、杨志亮等一大批战斗英雄。

——“八六”海战,“钢铁战士”麦贤得在头部中弹片、脑浆外溢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3小时直至胜利。

——西沙海战,在敌舰艇吨位是我5.6倍、火炮数量是我3.3倍,实力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参战官兵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击沉击伤敌舰4艘、毙伤俘敌110人,一举收复了西沙群岛。

——南沙海战,参战官兵英勇顽强、猛打猛冲,击沉敌舰2艘、重创1艘,以微小代价取得压倒性胜利,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决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

新的历史时期,海军官兵始终保持敢打必胜的血性斗志,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在海上维权、战备巡逻、练兵备战等军事实践中,有效遂行了党中央、习主席赋予的各项使命任务。

“军人不言战、不谋战、不敢战,留着我们干什么?”

假如战争明天来临,下一个战斗英雄是谁?

“是我!是我!是我!”雷霆万钧的回答响彻万里海天。

★远洋护航·海外撤侨·抢险救援……这些关键词折射出人民海军精神的崇高品格——

作风优良为人民

春暖花开,当“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在朋友圈刷屏之际,海军第23批护航编队于4月7日从舟山军港起航,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继续保护航经该海域的中国船舶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这告诉我们,人民海军与人民群众这艘“鱼水情巨轮”不仅不会翻沉,反而历久弥坚,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3月17日7时许,第22批护航编队接到上级通报,正在索马里东部海域作业的中国“獐远渔22”号渔船上,船员张润刚出现突发性腹痛并伴有血尿,要求实施救助。编队随即命令太湖舰医疗队远程指导渔船自救的同时,高速与渔船汇合。

此时,太湖舰距渔船500多海里。同胞的安危重如山。太湖舰全速航行20余小时,于18日凌晨3时与渔船汇合。考虑到渔船医疗条件有限,编队决定将病员转移至太湖舰治疗。

B超、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做完,张润刚被确诊为急性膀胱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精心救治。经过救治和观察,张润刚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身体逐渐恢复正常,18日下午太湖舰吊放小艇将其送回渔船。离开时,这个淳朴的渔民不停地向海军官兵鞠躬致谢:“感谢人民子弟兵!”

护航7年多来,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宛若平常一首歌。

截至今年4月15日,中国海军共派出23批编队、65艘次水面舰艇、19000余名官兵执行护航任务,累计完成925批6148艘船舶护航任务,实现了被护船舶和自身百分之百安全。

这些年,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人民海军已成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海外公民安全、捍卫国家“利益边疆”的重要力量。即便远在异国他乡,海军官兵始终与骨肉同胞心手相牵,守望相助。

2015年3月也门发生战乱,根据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紧急赶赴交战区域,冒着炮火接同胞回家。10天之内,临沂舰、潍坊舰、微山湖舰3舰连续奋战,先后转战3国4港1岛,分5批将897名中外公民从也门安全撤离。

撤侨期间海军官兵的一些点滴细节,引发了全民点赞和暖心落泪——

为了让惊魂未定的撤离同胞在祖国流动国土上享受回家的感觉,海军官兵宁肯自己吃差一点、住差一点,也要让同胞吃好住好,让出了住舱和床铺,自己则睡到通道上,或者累了就在凳子上打个盹儿。“看到海军战士们累得坐在凳子上睡觉,眼泪哗哗的,仿佛又看到当年露宿街头不扰民的解放军了。”一名网友这样评价。

为了确保经过我方甄别的中外侨民安全撤离,临沂舰特战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荷枪实弹在码头巡逻警戒,并在前面竖起一块简易的英文告示牌:“这里是中国海军安全区域,闲人勿进。”这个画面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网友们感叹道:“这块牌子,我突然想起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生命接力,大爱无疆。4月17日早上,海军接到南沙岛礁工程建设一线紧急请示,1名工人因突发消化道大出血,施工一线无输血条件,生命垂危,须紧急后送治疗,另有其他2名患病工人一并后送。

为争取抢救时间,海军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命令正在南海执行巡逻任务的一架海军巡逻机,飞往永暑礁机场,紧急执行病人转运任务,并要求后勤部门全程做好病人后送医疗救护工作。当天下午2点,李万美等3名重病工人在2名医生的陪护下,顺利降落三亚凤凰机场,并被安全转运至海南三亚425医院救治。

人民海军爱人民。自成立之日起,海军广大官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优良作风,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涌现出了“爱民模范”赵尔春、“舍己救人的模范战士”刘志艳、“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阳鹏、“全国道德模范”官东、“舍己救人爱民模范”梅雄等100多名先进典型,书写了人间大爱。

★胸怀世界·拥抱深蓝·建功大洋……这些关键词折射出人民海军精神的鲜明特质——

爱舰爱岛爱海洋

如果有人是中山大学博士毕业,到西藏支过教,当过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又是华为公司的金牌员工,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获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赴比利时参加过中欧青年交流活动……

如此令人羡慕的学识和经历,按照成长逻辑,请问现在她会做什么?事业顺利,在企业成为明星高管,抑或在政府机关当领导干部?

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韦慧晓,你要允许命运安排另一个版本:如今她是新型导弹驱逐舰副舰长,正在万里风涛中拔节成长。

许多人不明白,当她在地方发展有着无限可能性,何必要进入管理严格、生活单调,甚至可能遭遇各种“蒙圈”“折磨”的部队呢?这完全是看不懂的节奏啊!

“我要‘嫁’给海军、‘嫁’给航母。”韦慧晓说,“干事创业的机会很多,但能够走上中国海军最大的舞台,干一份关乎民族崛起的大事业,是幸运,更是幸福!”

韦慧晓决定给自己的青春来个“逆行”。2011年11月,她从中山大学特招入伍,并放弃去大城市和部队机关工作机会,主动申请去首艘航母辽宁舰,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如愿成为航母女舰员,先任气象水文中心工程师,再被送往大连舰艇学院深造,后担任副航海长。2015年2月作为中国海军舰艇长代表团的一员,赴美国海军交流访问,用流利的英语与美军同行侃侃而谈……

后来经媒体宣传,“航母美女博士”竟成了“网红”,风头甚至盖过了影视明星。

如果说韦慧晓有割舍不了的“海军情结”,海军某部部队长许乃银对海军事业的热爱,从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亲情。

为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他坚守一线510多天,天天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组织官兵搞“大会战”,直至夺取任务全面胜利,期间父亲和岳父相继去世,都没能回家尽孝。父亲安葬那天,他妻子打来电话,哭着说:“乃银,你回不来,就用电话在坟前跟爸说说话,最后送送他吧。”电话这头的许乃银,紧紧地攥着拳头,咬着牙,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

对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舰船性能教研室原教授董文才来说,对海军事业的热爱,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值。

董文才长期从事舰船水动力领域研究,承担多项军队重大科研项目,高强度的科研工作透支了他的身体,2013年10月25日被确诊为肺腺癌晚期,医生说他的生命最多还有四个月。

新型快速作战平台重大项目刚完成演示,成果转化亟待启动;多功能拖曳水池刚刚完成1期申报,后续建设迫在眉睫;高速艇气层减阻技术研究的相关专著急需出版……

“还有这么多事情等着我,我不能就此止步!”董文才把“最多还有四个月”的死亡通牒抛在一边,在办公桌前平静地写下“向天再借十五年”,以超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执着拼搏,忘我工作。

“都病成这样了,怎么还工作?”亲朋好友和领导都不理解。“有些项目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拦也拦不住。”系主任王威解释道,“他就跟我说了一句,他要是不做这些事情,他活着就没什么意思。”

今年1月4日,董文才不幸去世,年仅48岁。但他牵头的某科研项目获2015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还有那些驻守在我国西沙、南沙群岛的海军官兵,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沧海孤礁,常年面对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的恶劣环境,从不言苦,尽心竭力守好祖国的寸土寸海。

……

以海为家,以岛为家,以舰为家。千千万万个韦慧晓、许乃银、董文才,汇集起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使人民海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白手起家到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入列、新型核潜艇形成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

歌声回荡,但不是尾声

“……海军将士红心向党,严阵以待紧握钢枪,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经典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优美的旋律,是水兵心中精神高地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投身改革强军的冲锋号角。

歌声回荡中,新型核潜艇成功突破极限,探索实践了克敌制胜的新战法新样式,在神秘的大洋和海峡,留下了深邃壮美的航迹,积聚起雷霆万钧的力量,生动诠释了铸造深海核盾牌的责任与担当,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歌声回荡中,韦慧晓出海训练归来,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对她而言都是沉甸甸的收获。“指挥军舰战风浪闯世界,那种感觉很酷很帅!”她用45度角仰望天空说,“我的梦想是当中国第一名女舰长”。

歌声回荡中,苏宁很快适应了新单位的工作和生活。“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苏宁说,他的生活兼具了“诗和远方”:祖国的南海美得如诗如画,远方的他将克服困难,在本职岗位上再创佳绩。

歌声回荡中,在“每粒砂都是国土、每段堤都是长城”“宁让汗水浮起船、不让工期拖一天”等口号的感召激励下,许乃银和他的战友们夙兴夜寐、奋战天涯,一座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海防设施拔地而起,屹立海疆。

猜你喜欢

诗和远方官兵海军
晓褐蜻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诗和远方”熬成鸡汤变了味儿
“诗和远方”与“何不食肉糜”
“诗和远方”的抚慰作用不可小看
海军协议1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