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关于加强基层机关作风长效机制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6-08-18上海市松江区机关党工委第五课题组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8期
关键词:机关作风机关干部长效机制

上海市松江区机关党工委第五课题组

[摘 要]

当前基层机关作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工作作风浮、职业形象丑,当前未能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岗位责任、教育培养、奖励惩处和制约监督机制,当前阻碍机制发挥的主要因素是传统文化、机关劣习、主观认识和工作惯性,当前加强基层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在科学性、权威性、针对性和协调性上下功夫。

[关键词]

基层机关作风;机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2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37-03

作风作为一种资源、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机关好比是一部机器的关键部位,机关作风关系到机关整体责任职能的有效发挥。机关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只有构建长效机制,以制度治党,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当前上上下下对于机关作风长效机制不是不重视,而是重视的程度不够,落到实处的不多。只有不断建立健全并创新实施工作机制,才能使机制真正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发挥实效。

一、当前基层机关作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访谈显示,干部群众对机关作风状况的总体评价“好”占32%,“较好”占42%、“一般”占20%,“较差”的占8%。干部群众认为“有必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占81%。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重拳”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效果,干部群众感到“满意”占28%,“基本满意”占41%,两者合计为69%。梳理当前基层机关作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服务意识差,角色意识不到位。问卷调查显示,干部群众反映机关作风问题中“联系群众不够紧密,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占48%。一些机关和部门不能很好地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以为所谓的管理就是对群众进行控制和围堵。一些机关和部门的衙门作风很重,对群众的感情淡漠,服务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一些机关和部门的本位主义突出,往往以本部门为中心,以本部门利益为标准,服务角色严重错位。

(二)办事效率低,沟通协调不到位。一些机关和部门权责不清,职能重叠交叉,相互之间推诿扯皮,行政审批环节过多过繁。一些机关和部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怕麻烦,怕担责任,消极怠工、人浮于事。一些机关和部门相关之间缺乏合力,不能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为了一点小事、为了盖一个章让群众跑断腿。一些机关和部门岗位职责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考评监督。有的机关和部门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事为本”,缺乏人性化的服务,仅仅只是满足形式上的完成工作任务。

(三)工作作风浮,调查研究不到位。一些机关干部除了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多,很少下基层,更不愿意发现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一些机关干部缺乏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完全依赖互联网的搜索功能,成果往往张冠李戴出洋相。有的机关干部仅仅只是机械地按照“红头文件”办事,上下一般粗,工作中缺乏创新,解决问题简单粗暴。不少机关干部不愿意动笔记录,归纳总结,把撰写调研报告或课题的任务一味推托给科研机构或借调到机关的外来人员。

(四)职业形象丑,廉洁自律不到位。一些机关人员参加工作的动机不纯,简单地以为就是“收入高、有面子”,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精神委靡。有的机关人员生活情趣不高,热衷于吃喝玩乐,中午酗酒,影响形象。有的机关人员不愿意到社区报到,不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在志愿服务方面还不如普通群众,在社区中表现很差。一些机关干部表里不一,“八小时以外”对自己要求很低,频繁出入于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娱乐场,为群众所不齿。

二、当前基层机关作风存在问题的

根源是机制未能有效发挥

问卷调查显示,群众认为目前机关作风建设机制“比较完善”的仅占17%,“不完善”“没有发挥作用”的高达83%。综合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比较突出的机制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岗位责任机制不够有效。“三会一课”、“三重一大”等这些制度是我们党经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往往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党内的各种法规中,对于党委“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八小时内外”的要求都非常明确具体。然而,这些规定在某些机关、某些部门却没有真正的约束力,领导干部或领导班子缺乏担当,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责任制。

(二)教育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对于刚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同志,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没有解决好他们参加公务员队伍的动机问题,缺乏传、帮、带。对于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中老年同志,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有操作性的业务培训,没有真正树立起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单位和部门的教育培养内容追求高、大、上,培训方式单一、陈旧,培训周期很不稳定。有的单位和部门为了培训而培训,没有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三)奖励惩处机制不够科学。不少机关和单位虽然都建立了民主测评机制,但是在具体指标上设计得并不科学,因此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有的机关不是按职能设岗,而是因人设岗,自然形成了人浮于事的不良风气。对一些“不惹事但也不干事”的温吞水型干部,没有什么有效的惩处机制。还有的基层同志认为,一些工作表现奇差的公务员,在年终考核的打分未必很低,没有科学的奖励惩处机制,各个机关部门忙闲不均、苦乐不均、奖惩不均。

(四)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党的机关作风建设的评价机制主要来自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组织,一些基层党组织每当向上级进行工作汇报时往往对作风建设的成效浓墨重彩,而对自身作风建设的不足和问题轻描淡写。一部分机关领导干部在提拔前组织上会进行严格的考察,结果显示作风没有问题。一旦东窗事发,经过群众和新闻媒体的揭露,就发现其作风非常腐化,甚至达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这充分表明在监督制约机制上有明显漏洞。一些窗口部门作风很差,群众意见很大却长期得不到有效反馈。

三、当前基层机关中阻止长效机制

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

在问卷调查中,不少机关干部和群众反映,不少已经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放在办公抽屉里,甚至锁在机关档案室里,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机关干部群众认为,一些机关单位只是把规章制度当作一个集思广益、调动基层干部参与积极性的过程,规章制度作为红头文件下发之时就是其生命力终止之时。一些机关干部群众觉得,一些机制刚运行之初也曾取得立竿见影的明显成效,但是时间长了,活力逐渐消退,最终很多事情还是按照惯例和长官意志去办。仔细分析阻碍长效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主要以下几点:

(一)传统文化因素。中国是个熟人社会,“情面”在社会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平等竞争”、“遵守规则”、“讲究秩序”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这种重视“情面”的传统文化的负作用逐渐凸显。一些“人情”之风,戴着温情脉脉的面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不正之风,逐步侵蚀我们机关的肌体。一些机关干部与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背道而驰,仍遵循以地缘、亲缘、熟人等关系庸俗化地构建人情网络,不讲公正、不讲规则,甚至公然违反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成为阻止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障碍。

(二)机关劣习因素。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随着执政时间的增长,党的各级机关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各种衙门作风的浸染。此外,前苏联计划经济带来的僵化的机关通病和资本主义社会政府代言人和财阀之间的权钱交易规则也对我国的政府机关作风产生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唯长官意志论和所谓“潜规则”的现象,歪曲了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模糊了是与非的界限,使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产生动摇。使各种国家“王法”和党内“规矩”成为捏来捏去的泥团、伸来缩去的牛皮筋,对于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起到了巨大的腐蚀作用。

(三)主观认识因素。从当前机关干部群体来看,对于作风建设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仍不够到位,有的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想法。有的领导干部从心底里抵触相关机制的制订,认为这是约束自己的自由,是不得已戴上的“紧箍咒”。有些公务员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机制,认为周密的机制“太繁琐”“添麻烦”。有些公务员对于机制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心存疑虑,认为“法治”和“人治”相比较起来,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治”在起作用。对于主观认识糊涂乃至错误的执行者来说,即使是再周密、完美的机制也是不可能发挥实际效果的。

(四)工作惯性因素。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习惯于通过会议和决议落实重点工作,通过某项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某项工作深入开展。从调研部署到动员发动,从深入学习到整改提高,很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长期耳濡目染,逐步形成工作惯性。相反,对于贯彻执行、长期保持某项长效机制则显得很不熟悉、很没有把握。这种工作习惯,在面临重大、紧急事务时,往往能够发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实际效果。它在平稳时期、日常时期则显得隔靴搔痒,难以持久。对于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来说,尽快扭转这种多年形成的传统工作惯性是一个严峻的紧迫挑战。

四、当前加强基层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实践证明,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结构合理、设施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长效机制,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某些机关作风顽疾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治的现状,更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把作风建设转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一)加强制度完善与创新,提高制度机制的科学性。对于机关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一些华而不实、程序模糊、要求笼统、责任不明的制度予以精减,对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继续抓好落实,并进一步制订完善,对作风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动态,推出新措施。比如,关于党员干部的责任机制问题,既要管好自己的亲属和单位的下属工作人员,又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言行举止、清廉的作风影响、带动、感召自己的家属和职工群众。这就要求针对党员干部工作面临的新特点,加强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填补各种漏洞和空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严格制度执行,维护制度机制的权威性。严格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求必须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坚决防止“破窗效应”,不能使制度成为空架子,“稻草人”。这就要求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对影响制度执行的不良倾向要及时纠正,同时要求机关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制度,强化纪检监察、党委组织部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开展严格的制度落实情况测评。比如,关于公务员的教育培养机制,要努力形成定期培训、专题研讨的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通过量化各种具体指标,积极交流学习的经验体会,检查考核学习效果,使机制真正管用、带电。

(三)聚焦解决问题,增强制度机制的针对性。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的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围绕解决问题建章立制。比如,关于公务员的奖惩机制问题,要围绕“测什么”,从群众观点、创新意识、工作业绩、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等多方面、多角度细化测评指标;要围绕“怎么测”,运用媒体、网络、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督查等多种方法进行测评,形成综合测评意见;要围绕“如何用”,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实现有效的结果运用,对重视作风建设且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表彰,对于作风状况差、群众意见多、问题多发的单位,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搞好统筹规划,提升制度机制运行的协调性。基层机关作风建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很多附加和连带效应。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追求的不仅仅是某一项具体制度的创建,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强已有制度间的内在关联和对接上,对诸多制度要素进行梳理,对各类制度功能进行有效衔接和整合。比如,关于公务员的监督制约机制问题,首先体现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部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整合起来;其次是明确监督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重大决策以及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督;第三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这就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机关作风立体监督机制,实现机制运行的整体协调。

课题负责人:潘宏凯

成员:侯志学、相建华、马俊、张大伟(执笔)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机关作风机关干部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记通州区总工会机关干部王亚军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司法部建立机关干部荣誉退休制度
高等院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拧紧机关作风建设的“发条”
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