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筹谋划突出条件管理选优配强村居“班长”队伍
2016-08-18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
[摘 要]
村居党组织书记是村居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对接市委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 一号课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相关制度,并为村居“班长”队伍建设畅通渠道、落实待遇、加强后备,切实有效地激活了基层力量,强化了基层管理,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关键词]
村居“班长”;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50-03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围绕“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的要求,聚焦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现状、目标任务、制度创新等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2015年初,又根据市委一号课题“1+6”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班长工程”“1+6”文件,着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严格条件设置,明确“什么人能当班长”。针对各街镇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区委在年初制定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1+6”文件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关于村党组织书记和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条件管理的操作途径,对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统一实行条件管理,健全选派培养机制,确保将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村居最重要的岗位上。
一是明确岗位条件。紧紧围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等核心工作,规定了村居党组织书记任职的基本条件。明确了村党组织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好、社会治理能力强、执行政策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法治意识强和基层党建能力强 “一好五强” 的能力条件,加大选派街镇机关、事业单位科级领导到村任党组织书记力度,同时明确将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纳入街镇正科实职岗位序列,与街镇中层干部一并统筹管理。明确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好、社会治理能力强、基层党建能力强和为民服务能力强 “一好三强” 的能力条件,细化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经历及工作实绩等7个纳入事业编制的资格条件。截至2015年6月底,全区已经选派55位街镇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派了29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
二是落实待遇保障。严格按照市委关于村干部待遇的相关要求,采取“基本报酬+业绩奖励”方式,将村党组织书记待遇与社会治理等工作成效紧密挂钩。着手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管理制度,对就业年龄段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经规定程序使用专项事业编制,并提高退休返聘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薪酬待遇,实行同工同酬。经排摸,截至2015年6月,有13位就业年龄段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符合条件可进入事业编制,有155位就业年龄段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已经享受事业待遇,65位退休返聘书记实现了同工同酬。
(二)畅通退出渠道,明确“什么人不能当班长”。各街镇结合现有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素质等实际情况,制定了细化到每一名村党组织书记的“三年行动计划”,做到“一人一方案”,稳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派和调整,争取到2017年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基本实现体制内管理。同时制定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事业待遇”的“五年行动计划”,争取到2020年全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就业年龄段人员、退休返聘人员5:3:2的队伍结构。
一是建立退出机制。区委明确村党组织书记退岗条件和程序,设置对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实行“一票否决”的禁止性指标,包括执行不力、违规违纪、群众满意度差等五类情形。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专编专用、专项管理,人在编在、人走编留,明确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出现“五类”情况必须退出,包括考核不合格、换届未当选、个人原因及组织调动等情形;对因组织调动离开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岗位的,给予相应保障。
二是规范过渡管理。闵行区村体量大,部分村因动拆迁、撤村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暂时不适宜调整村党组织书记的,区委积极探索过渡期规定,给街镇实行条件管理提供操作空间和灵活性。对确需实行过渡管理的,由各街镇制定过渡方案,详细说明原因、留任期限、调整去向等,经街镇党(工)委书记书面确认后报区委组织部审批,经审批后,可设置2-5年的过渡期。经初步排摸,全区共有47名村党组织书记需要实行过渡管理。
三是加强动态管理。为避免村党组织书记本地任职和任职时间过长带来的弊端,区委明确异地任职的原则,规定任职满三届必须实行轮岗交流;确因客观实际不能异地任职或满三届不轮岗的,均需详细说明原因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审批。同时,为及时掌握村居党组织书记变动情况,加强动态管理,区委组织部建立了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一人一表”信息库,涵盖身份情况、学历、任职年限、来源构成、薪酬待遇等内容,每月定期更新信息库。
(三)建立后备梯队,明确“什么人接力班长”。为解决各街镇普遍存在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的问题,区委从干部下沉、培养后备干部和发挥骨干作用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做大基层人才“蓄水池”。
一是夯实街镇干部基数。区委积极推动区级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下沉街镇。2014年底,根据各街镇岗位需求,全区共梳理出99个街镇基层岗位,与此同时,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共推荐141名年轻科级干部(其中公务员47人、参公人员30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4人)到街镇任职。推荐的干部人选由街镇自行组织面试、面谈,并进行履历分析,最终确定适岗人选,2015年7月底完成了第一批年轻科级干部下沉工作。同时,为解除街镇的顾虑,设置了选派干部试用期考核制度,经街镇党(工)委考核不合格的,将由原单位安排工作。
二是扩大后备干部梯队。区委要求各街镇在选派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同时,选派1名40周岁以下的优秀干部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一名35周岁以下的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工作者,为村居党组织书记建立后备干部梯队。七宝镇已先行探索后备干部梯队建设,为各村下派两名年轻的专职村党组织副书记,一名专职负责大联动工作,一名专职负责党群工作,未来将优先从专职副书记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三是加强“三长”队伍建设。区委坚持把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干部建设和培养村居骨干力量同步进行,通过“一育三给”(教育培训,给地位、给任务、给激励),加强村居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社区楼组长,以及村居各类群众性团队负责人等骨干队伍建设。2015年11月,区委举办了第一次“三长”骨干研讨培训班。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社建委深入挖掘“三长”典型案例,引导各街镇见贤思齐,发挥“三长”在村居各类组织中的骨干作用,支持“班长”做好村居治理。
二、主要成效
一是优化了“班长”结构。坚持条件管理,通过选派符合条件的街镇优秀干部到村居任职,对符合条件的在岗村居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对不能及时调整到位的设置过渡期限,实现了队伍结构的优化;2014年以来,全区共选派调整了46名村党组织书记。截至2016年4月底,全区131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机关、事业编制的80人(19名符合条件的书记纳入事业编制),占比62%(除浦江镇外的占比已达68%);除去过渡期的42名村党组织书记外(含事业编制13名),全区符合条件管理要求的体制内干部占比76%。全区392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机关事业编制的116人,队伍结构比例达到3:5:2(体制内干部、就业年龄段和退休返聘书记比例)。全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已全部落实“事业待遇”标准,惠及191名就业年龄段书记和85名退休返聘书记。
二是盘活了干部队伍。坚持“培养在区,使用在镇”,大力推进区级优秀干部下沉街镇。截至2015年11月,87名区级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已到街镇任职。坚持将村居后备干部培养与书记队伍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截至2015年11月,全区共有69名40周岁以下村党组织专职副书记,每个居民区都配备35周岁以下的优秀社区工作者。七宝镇制定了“继任者计划”,以接任村居党组织书记为目标,将镇年轻干部放在群众工作岗位上培养锻炼,进一步充实了后备干部资源库。各街镇干部基础的夯实和村居后备队伍的壮大,为全区持续推进“班长工程”提供了动力和活力。
三是培育了骨干力量。通过“一育三给”,全区3.2万名村居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社区楼组长,以及村居各类群众性团队负责人等,有效发挥了在社会治理中的骨干作用。比如,华漕镇在拆违工作中,将工作分配到“三长”身上,利用“三长”熟悉、了解群众的优势,加强舆论宣传,及时搜集民情民意,有力地助推了拆违工作。
四是激发了工作动力。选派和纳入事业编制的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在思想认识、资源优势、协调能力、工作干劲和工作规范性、执行力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工作上更有责任心,敢于啃硬骨头。尤其在全区“五违”整治攻坚战中,条件管理下的“班长”不畏艰难,积极落实区委各项部署决策,顺利推进拆违等中心工作。如华漕镇许浦村党总支书记钱国忠和颛桥镇中心村党总支书记华君,积极落实区委、镇党委决策要求,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为拆违攻坚战开了一个好头。现许浦村已基本提前完成拆违任务;中心村已拆除12.78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共3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消除378.56亩违法用地(共700亩违法用地)。
五是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实践证明,选好一个人,就能带好一班人、建好一个村居。条件管理下的“班长”识大体、顾大局、聚力量,积极推进“大党委”制建设,搭建了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力量参与的协同治理平台,有效提升了以大联动为核心的前端管理成效,使村居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5年11月,全区共有272名社区民警到村居兼任职务,共有32名业委会主任、20名物业公司经理、2名社会组织人员、1名企业负责人、1名个体工商户、1名两新组织负责人兼任村居党组织委员。如颛桥镇银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学军任职后,积极搭建共治平台,实现群众团体的再组织化,社区平安创建、文明创建面貌大为改观,成为闵行区文明小区,为全区村居区域化党建提供了工作模式和样板。
六是夯实了基层基础。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党建意识强,注重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思想建设,发挥传帮带教作用,培养了一批村居基层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规范工作作风;依托大走访、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深入村居,深入群众,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将群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有效夯实了基层基础。如吴泾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经调整后,严格落实“书记抓、抓书记”,使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地见效,有效提升了村居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三、下一歩工作
着眼于转型发展大局,从“思想、制度和保障服务”入手,深化“班长工程”建设,打造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加强对村居党组织书记的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道德品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廉政教育,坚定“班长”的理想信念,凝聚共识,让“班长”的思想始终与区委要求保持一致,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分层分级的培训机制,各有侧重地对村居党组织书记开展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以“应知应会”为基本原则,探索建立“菜单式”课程服务,更好地满足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实际需求。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实务培训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围绕协同治理、群众自治、服务民生和区域化党建等重点工作,建立若干成效突出的村居党组织现场教学基地,加强互动学习。
二是完善培养管理制度。健全选派培养机制。根据条件管理要求,指导各街镇建立“班长工程”选派培养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班长工程”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围绕村党组织书记三年内实现体制内管理和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5:3:2的目标,加大考核力度,督促各街镇完成“班长工程”目标。探索建立履职清单。围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探索建立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履职清单,明确岗位职责,深化条件管理的“条件”内涵。同时,强化考核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岗位的人员,引导“班长”聚焦重点难点工作,倒逼其在啃“硬骨头”工作中不断成长提高。健全“三长”建设机制。深化“一育三给”,指导各街镇加强“三长”的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有效落实“三长”的待遇保障,通过给地位、给激励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是落实保障服务。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指导各街镇建立经常性谈心交流机制,加强对选派干部的关心帮助,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实绩,帮助其快速适应岗位。做好典型选树工作。结合建党95周年活动,以基层党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工作成效为标准,坚持好中选优,深入挖掘一批品德优良、工作实绩突出、深受群众拥护的村居党组织书记;利用“每周双星”、“上海闵行”、闵行报、闵行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强宣传,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增加村居党组织书记的荣誉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动力。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