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诱因

2016-08-17王玉成

现代交际 2016年5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网络犯罪

王玉成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引人关注。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发现未成年犯罪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分析我国互联网环境对于未成年成长而言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诱因。针对互联网的缺陷,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网络不良文化 网络犯罪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44-02

未成年人是社会群体中较为年轻的一个群体,被社会一般观念认为纯真而充满着朝气,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明日的脊梁。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一直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生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且往往都与互联网有联系。这暴露出了我国缺乏监管的网络环境,已经慢慢变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本文将重点分析,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中的网络诱因。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传媒的不断便利,让传统观念不断更新,社会关系接连出现新变化。这一系列时代的变迁都在考验着我们的制度能否完成保护社会的职能。在相关制度无法及时适应时代需要的情况下,不断敲击人们内心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屡屡出现。据不完全统计的相关新闻报道:2015年2月,云南省富宁县某中学1名女性学生被同校6名女学生围殴,并拍摄裸照上传网络;2015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1名初中一年级男生被同校高年级学生连续击打十多个耳光后吐血。同样是2015年6月,浙江某地多名初中生将1名小学生强行关押在小黑屋中殴打并用香烟烫身。

(一)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现状

如此频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我们当然要勇于面对、理智思考,分析目前未成年犯罪事件的现状。

(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在数量越来越多,在内容上越来越恶劣。在各大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统计,仅2015年1月到四月间,见诸报道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就有40余起。同时,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情节恶劣、手段极端,影响恶劣。

(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涉案人员年龄越来越低,尤其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令人担忧。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5间,未成年犯罪涉案人员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也是有见诸报端。如轰动一时的“湖南邵阳市中小学生杀害女教师”案。

(二)现阶段未成年犯罪行为的特点

通过对新闻報道的整理,笔者梳理总结了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特点。

1.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呈现网络化特点

一方面,网络的普及使得未成年人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从而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未成年暴力行为人常常将暴力事件过程上传网络,给被害人带来精神上的二次伤害。而这种行为本身,也构成了网络不良文化的一部分。

2.未成年人犯罪事出现冷漠围观趋势

在很多犯罪事件发生时,尽管聚集了大量的旁观者,却几乎没有出现阻止者、援助者,反而出现了大量围观拍照、上传网络,甚至加入暴力侵害的人,而这些人往往也都是未成年人。在暴力视频上传网络之后,围观的网络群众,也少有批评,多是围观、嬉笑。

综上,我国现阶段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呈现出暴力网络化和围观冷漠化的特点。

二、我国现阶段网络环境的缺陷

(一)不良网络文化泛滥

网络环境中,除了大量可以被人们利用的信息,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文化,并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网络暴力等内容,在不良商家的驱动下,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而未成年人本身意志力不坚定,和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不利影响,造成三观建立的方向出现倾斜,甚至完全与正确的方向相反。近两年来不断增多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中,多出现因长期接触网络不良文化,而产生反社会人格的行为人。

(二)网络游戏内容趋于暴力化

网络游戏是网络世界的主要角色之一,也深受未成年人的热捧。然而我国网络游戏的暴力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一方面,防火、砍杀、殴打、帮派等情节,似乎成为了网络游戏的标准配置;另一方面,网络游戏中各个玩家用于聊天、交流的网络用语,也呈现暴力化、低俗化的的趋势。对于正在成长之中的未成年人而言,长期接触此类网络游戏,对暴力情节耳濡目染,对低俗词语张口既来,显然会对其自身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网络用户鱼龙混杂,缺乏监管

网络世界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社交平台、游戏平台、网络论坛等。这些平台、论坛中的网络用户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于有一定辨别能力的成年人而言,尚且无法鉴别每一条网络评论的正确与否,处在三观建立过程中的未成年人,在三观不稳定的情况下,及易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社交环境中,受到蛊惑,偏听偏信一些或偏激或别有目的的言论,以至于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一方面,未成年人在网络论坛、社交平台中,很容易与思想偏激或别有用心的人建立交流,进而受到蛊惑。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中的非法网络博彩、基于网络的非法交易平台等网络犯罪行为,见缝插针,未成年人极易被拖下水。据《济南日报》2013年11月报道,济南一14岁的少年,通过网络学习制毒技术,并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在网上销售毒品,其贩毒QQ群规模达500人之多。这体现出了用户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监管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之一。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诱因

在分析了我国网络环境的缺陷之后,本文将继续总结,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诱因。

(一)把互联网当成法外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上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然而,很多未成年犯罪的行为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很多未成年的观念中,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不同的,网络世界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自由空间”,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并不受现实世界中的法律约束。很多校园犯罪事件,行为人将现实中的暴力犯罪行为拍摄成视频,再上传至网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网络上的点击量和“点赞”,却不知道,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另有一些校园暴力行为,其导火索是行为人在网络论坛中的口角、辱骂,最终演变为网络骂战,甚至是现实中的聚众斗殴。这些犯罪事件中的未成年人,多抱着“网上的事情,与现实世界无关”的态度,而不再约束自己的举止,最终做出犯罪行为。

(二)不良网络文化扭曲未成年人的观念

网络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纷繁复杂,管理不及时等特点,而在校未成年人又是网络文化的主力军。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思想极不稳定,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当网络文化的特点和未成年人的特点相结合之后,就会出现未成年人严重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现象。包括低俗色情暴力在内的不良网络文化,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管理和规制,而被未成年人接触到。抱着猎奇心态接触网络文化的未成年人极易被这些不良文化所诱惑,而由于未成年人本身的特点,不良文化又极易在未成年中传播。充斥着低俗暴力等不良价值倡导的网络不良文化,成为引诱未成年人以身试法的外在原因。因此这些没有受到良好规制和管理的网络不良文化,成为了诱发未成年人校园暴力事件的外在诱因。

(三)网络游戏使得未成年人易产生暴力倾向

如前文所述,未成年人有相当一部分花在网络上的时间用于参与网络电子游戏,甚至很多未成年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玩网络电子游戏。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愉悦身心本无可厚非,而当绝大部分网络游戏的内容都趋向于低俗、暴力时,网络游戏,对正处于三观建设过程中的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当在游戏世界中见了很多打打杀杀的场面之后,未成年人将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也失去敏感,甚至愿意主动尝试。据《京华时报》2013年8月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王某,因为口角与同学发生争执,便用汽油烧伤同学,自己也被判入狱8年。当被问及为何会如此冲动时,王某回答,实在网络游戏中,经常使用虚拟“火焰”攻击“对手”,才会在现实的争执中,也想到使用这样的方法。在法庭上,王某也坦言,希望其他人以他为戒,分清网络与现实。

(四)互联网成了教唆犯的聚集地

正如前文所言,互联网用户鱼龙混杂,有不少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交流快捷、便利的特点,引诱未成年人加入犯罪组织、教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在各种QQ群、网络论坛中,犯罪分子通过言语劝说、金钱诱导等方式,建立随时可以聽命于其的未成年人犯罪组织,并通过洗脑式宣传、误导式宣传等方式,牢牢的控制住未成年人的思想。这样的网络教唆犯,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又一大诱因。

四、防范未成年犯罪的网络诱因的建议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诱因,以防止未成年人犯罪为目的,本文提出改善我国网络环境的具体建议。

(一)引导网络游戏健康发展

未成年人应该在健康、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网络游戏存在问题,而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显然不可取,也不可行。未成年人在游戏中放松身心,无伤大雅,无可厚非。因而,必须引导网络游戏朝着内容健康的方向发展。国家、政府因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出积极健康、内容有趣、可玩性高的网络游戏。既能满足未成年人的娱乐需求,又能为未成年人创造积极、健康的游戏环境。

(二)有效监管网络不良文化,助力优秀文化传播

网络不良文化的泛滥,不仅污染未成年人的视听,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帮凶。网络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筛查不良网络文化,并及时清除。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内容,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为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创造一个纯洁的环境。对于不良内容发布者也是未成年人的情况,要在清除的同时,及时调查背后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和犯罪倾向,防微杜渐。同时,要帮助优秀文化在互联网中得到广泛的传播,用优秀文化,驱逐不良文化。

(三)网络论坛要主动滤过不良信息

大量与违法犯罪有关的网络信息,都是在网络论坛中被发布、传播。网络论坛的管理者,应当主动监测、过滤内容违法的不良信息,防止这些不良信息引诱未成年人犯罪。对于这些信息背后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网络论坛管理者,要配合网监部门、公安部门,对不良信息发布人的追查, 及时打掉网络犯罪组织。

(四)加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

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行为人,以为网络是法外之地,而以身试法;或是因为对法律存在误解,而产生偏激想法。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加强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以学校、社区为单位,定期开展法制宣传,让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制观念武装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成长中离不开网络,但网络环境本身的缺陷,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提供了诸多诱因。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犯罪,也为了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必要时可以立单行法以调整、规范,以求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阻断止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诱因。

参考文献:

[1]汪怡婷,李竹钦.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63-66.

[2]关颖.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十年比较——基于两次全国未成年犯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2(06):47-52.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红皮书课题组.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J].中国青年研究,2004(11):69-8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犯罪网络犯罪
从少年法庭到少年法院
由各国校园暴力案例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处理
孝道教育在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及保全分析
论女性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特征与预防
浅析当前我国网络犯罪的犯罪特征
网络犯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措施
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机制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