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措施
2016-06-07罗坤兰吴晶琳
罗坤兰+吴晶琳
[摘要]时代进步,未成年人犯罪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了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频率,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干预。做好未成年人犯罪干预,不仅能减少他们的犯罪率,而且社会治安也能够得到提高。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的犯罪干预,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社会风气、新闻媒体四种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干预。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犯罪预防;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社会风气
1引言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日完成了《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显著,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年龄以14岁、15岁、16岁的居多,其中14岁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明显上升;除传统罪名外,未成年人犯罪还出现了新的罪名。例如,危险驾驶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强迫劳动罪等。报告还显示未成年犯的居住地区主要在农村。因此需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预防,以降低未成年犯罪率,从而改善社会治安。
2相关概念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干预措施介入的时间点一直是中外学者关于犯罪预防的理解与认识难以达成一致的焦点。因此,犯罪预防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犯罪预防不仅包括各种针对诱发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而进行的事前干预措施,而且将犯罪发生后以刑罚运用为中心的、防止再次犯罪的事后制裁手段,也纳入犯罪预防的范畴。1989年,法国司法部代表团在里斯本召开的国际犯罪预防大会上提交的报告中表示,除各种旨在阻止犯罪行为发生的事前干预手段外,还将再犯预防及对刑事犯罪受害人的赔偿等列入预防之列。我国有学者认为,犯罪预防就是在研究犯罪原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技术等多种手段,各部门、各单位共同配合,努力消除和减弱各种诱发犯罪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控制和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狭义的犯罪预防仅指在犯罪之前,为防止犯罪发生而主动采取的措施,不包括犯罪发生后刑罚手段的运用。我国有学者认为,犯罪预防是指以消除或限制诱发犯罪的环境因素或实施犯罪的机会为目的的各种措施和活动的总称。在避免或减少犯罪的措施或行为中,只有在犯罪发生之前采取的,才能称为预防性措施或行为,而不能是之后。犯罪预防主要采取的是狭义概念。
3犯罪预防措施
近几年,我国学者提出了不少关于未成年犯罪的预防措施,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行为规范,不给社会制造麻烦。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在其影响下成长的孩子从小不懂得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伤害别人的痛苦,他们只知道那是自己该拥有的,不能站在他人立场想问题,不能包容别人的缺点,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的性格,在社会上不能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因此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心理健康而容易走上犯罪或自残的道路。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态度,不能溺爱和娇宠孩子。必要时让孩子受受挫折,培养他们心理的耐受能力。很多犯罪的未成年人是农村的孩子,未成年犯居住在农村的占有一半以上。
农村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导致了他们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农村大多数的未成年人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打工赚钱养家,而他们只能和爷爷奶奶在家里面,有的甚至就是独自一个人在家,由于没人管所以他们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觉得对就去做,觉得不对就不去做。他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有时他们觉得对的东西往往就是错误的,所以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在家庭教育里面应该多重视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不能过度溺爱孩子也不能像留守儿童一样不去管孩子。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3.2学校管理
学校是孩子学习培养科学文化和培养素养的重要场所,老师的知识素养是很重要的。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文化,而且能够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记得有句名言叫“做事先做人”,这意味着,要想做好事,我们须先学会做人,只有懂得做人,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是看中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这导致孩子毕业后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学校不应该是授予学生“鱼”,而是该授予学生“渔”。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文化,而且也能够体验生活,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所学得的知识,学生能够体会劳动后收获的喜悦,拥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另外,学校还应举行关于违法犯罪的讲座,让学生知道哪些是违法行为及犯罪后的后果。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大本营,孩子除了在家庭接受家庭教育,在学校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最多的。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品德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要不断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法来让未成年人知道法律的重要性,通过学校老师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法律的威严。从道德层面上来说,学校可以给未成年孩子专门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课程,让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去不违法,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的出现。
3.3社会风气
社会上盛行的诸多不良风气让很多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道路。例如如今的人们都很拜金,为了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有的未成年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为了钱误入抢劫的歧途。如今的人也变得更加的懒惰,追求享受,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未成年人中更容易因为一些社会上的所谓的捷径所坑害,最后走向犯罪。在未成年人的犯罪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社会上的一些错误的导向而导致的,很多负面的社会导向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去模仿学习。从而导致未成年人不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他们走向违规甚至是犯罪的道路。如今的未成年人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情况不容乐观。1997年到2007年,未成年犯罪总数增至300%。
因此,社会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将未成年人的犯罪总数减少,我们需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通过媒体不断地给社会输送正能量。让未成年人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对一些充满暴力色彩的影视作品我们应该要注意区分人群来观看。应该删除掉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影视作品中的暴力部分的内容,“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大家都熟知的一部深受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其中有不少烤羊的情节出现,曾有未成年人就会去模仿学习烤羊:拿他们的小伙伴当羊去“烤全羊”。所以要减少未成年犯,要不断地去抓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媒体来传播好的社会风气。只有社会风气正了,我们的未成年人才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合法的,才能减少未成年犯罪的出现。
3.4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如今的社会是互联网的社会,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不同的文化会碰撞在一起。外来文化中会带有很多的犯罪色彩,从而导致了未成年人会有犯罪的冲动情绪,如今的媒体把大多的时间和空间用来宣传哪个明星有钱,哪个明星出轨了,哪个明星吸毒等之类的。那些把这些明星视为榜样的未成年人就会去模仿、去学习这些明星炫富,看见别人戴金耳环金项链就去抢劫,看着明星吸毒,一些未成年人也会去模仿吸毒。新闻媒体和社会因素影响未成年人犯罪都是因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导向作用。所以为了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的媒体平台,给未成年人树立真正的好榜样。
4结论
如今,未成年犯罪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为了不断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来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干预:
(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多关爱自己的孩子但也不要溺爱,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2)加强学校管理。学校是除了家庭教育外教育未成年人的大本营,在学校要多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与道德教育,让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真正的不违法。
(3)改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我们的社会上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成年人才能够有正确的导向,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4)改进新闻媒体。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该要发布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不发布具有暴力倾向、奢侈浪费等相关的信息,让未成年人能够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价值定位,只有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未成年人才走向正确的道路不去违法犯罪。
笔者相信通过以上四点的努力,未成年的犯罪率会不断地减少。
参考文献:
[1]路骑,董泽史,姚东,胡发清.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3):29-42.
[2]王贺丽.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与预防[J].都市家教,2015(1):190-191.
[3]张旭.犯罪学要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姚兵.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策略研究[J].教育保护,2015:95-103.
[5]张远煌.犯罪学原理[J].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443-444.
[6]刘琛.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J].青春岁月,2015(2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