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打造“四好银行”
2016-08-16晓宇
晓宇
余军简历:
余军,1964年6月出生,厦门大学经济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任教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曾任中共安溪县委副书记。曾任福建省对口支援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在极重灾区彭州市第一线奋战800多个日夜。在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省计划委员会、发展计划委员会)工作25年,期间担任副主任10年,长期从事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与经济财金政策研究制定、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以及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和投资管理工作。现任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2016年1月在福建省发改委工作多年并在副主任任上工作十年的余军担任了福建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不久后被选为理事长。获悉后,我们立即对这位名校经济学科班出身并从事综合经济工作多年的余理事长产生了兴趣。正当农村信用社系统改革正在深化、银行业机构面临发展 困境之时,架不住我们的软磨硬泡,余军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不忘初心 以农为本
《》:我们了解到,今年3月底,您在当选理事长时所作的“施政演说”中,提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四好银行”的工作思路。第一个好就是“初心不忘,打造以农为本的好银行”,这显示了您对农信社定位的基本认识。巧合的是,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作了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的重要讲话。你们都提到了“不忘初心”,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余军:我认为,“初心”就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我就职以来一直强调的初心不忘就是指不要忘记农村信用社的以农为本的使命。这是我基于福建省农信系统的党委书记和理事长的看法。而习总书记这次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则是指导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和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他提的不忘初心则是提醒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事业的使命是什么。习总书记“七一”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福建农信不忘初心的战略定力,更加坚定了行稳致远的经营理念,更加坚定了砥砺前行的信心和意志。现在我们正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对福建农信发展战略思路在内涵上进一步丰富、深化和提升,在举措上进一步细化、优化和系统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进一步完善、筑牢“四好银行”这座大厦的“四梁八柱”。
《》:农村信用社成立至今也有65年了,回顾总结农信社走过的历史,您认为农信系统应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余军:纵观农信社发展历程,农村信用社因农而生,以农为本,为农而根深叶茂。从农信社创办到今天,不管农信社管理体制如何变更,支农支小一直是她的主旋律、主方向。进入新世纪,农信社启动新一轮改革前夕,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当前特别要重视和发挥农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使农村信用社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是农村、农业和农民”;2003年国务院15号文件也指出,农村信用社改革遵循的原则是“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2004年国务院在扩大试点的意见中再次强调:“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无论是农信社,还是农商银行,服务“三农”都作为经营宗旨写入了各行社的《章程》。可见,支农支小是农信的历史传承和基因,是特色和优势,是农信之灵魂,这是为农信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所证明的。在农信社发展史上,凡是哪一个阶段支农支小方向坚持得好,发展就好;凡是偏离这个方向的,一定是农信社比较暗淡的日子。新一轮改革前全国农信资不抵债,濒临破产,靠“国家花钱买机制”来救助,也是因为前期脱农不愿意做小的原因造成的。农信管理体制改革十年来,正处于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时期,农信系统能够抓住机遇,创造出十年辉煌业绩,很宝贵的一条就是坚持了支农支小的初衷不变。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总书记的这段话要求我们不要忘了初心,不要迷失方向。福建农信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了农信服务“三农”的初衷,要始终坚持支农支小主方向、主旋律不动摇。要把支农支小作为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银行的战略定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为,厚植优势,坚守县域,深植根基,坚定地做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服务“三农”的好银行。
行稳致远 让人信赖
《》:打造让人信赖的好银行,对于每一家银行来说都极具挑战性。银行以负债经营、靠信誉而生存发展,对于每一位客户来说,都希望存款安全,选择的银行能基业长青,是百年老店。您提出“行稳致远,打造让人信赖的好银行”的战略构想,非常契合银行的特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是每位银行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您是如何考虑的?农信发展要实现稳中求进,对“稳”与“进”该如何把握?
余军:银行经营风险,这是银行的本质属性,是银行的本色。不忘初心决定经营宗旨,解决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方向一旦确定,经营策略就十分重要。策略的选择要不忘本色。福建农信必须时刻把风险放在心上,有效防控,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稳字当头,贵在有进。坚持稳中求进,关键是要把握好“稳”和“进”的平衡。“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动能,“稳”和“进”可以互相促进。面对经济新常态,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对处于转型升级中的福建农信尤为重要,当前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在防控风险上有新举措。坚持全面风险管理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化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今年年初,面对防控风险的严峻形势,我们研究提出了“系统治理、多措并举、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一社一策”的工作思路,着力把控住重点行业、重点行社、大额授信、关联交易、新型业务、信息科技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上半年,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对管理松懈、不良贷款占比高企的行社高管坚决进行问责;适时调整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对风险管控的考核权重,引导发展与控险并重、规模与质量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有针对性地引导各行社切实降低大额授信集中度风险、加大支农支小和清收表外资产的力度;针对全省67家行社发展不均、风险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分类,划分为5个档次,采取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控险分类指导;发挥农信“小法人大系统”的体制优势,由省联社统一组织协调和积极参与先进行社与困难行社“手拉手”,建立起全覆盖、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与省高院联合开展“共推诚信社会建设,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活动,对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案件开辟“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绿色通道;与部分设区市政府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农信转型发展,等等。
二是在转型升级上有新突破。紧紧把握产业融合、技术升级的大趋势,从以往单一的“存贷汇”服务向综合化、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建设升级版的福建农信。在服务手段上,积极打造多功能银行、交易型银行,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交易链深度融合,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在技术支撑上,积极拥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变革,探索搭建专业协同、高效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全周期、全天候、全景式的智慧农信。
三是在规模结构上有新进展。今后既要注重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十三五”期间,在规模总量上,力争资产、负债、存款、贷款年均增速实现四个9%。到“十三五”末,资产、负债规模分别达到一万亿元,存款努力实现7500亿元,贷款努力实现4500亿元以上。福建农信存款总量目前已居全省银行业第二位,“十三五”期间努力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地位。同时,积极推进贷款业务发展,做到慎贷不惜贷、敢贷不乱贷。在客户结构上,既要巩固农村老阵地,维护好老客户,又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客户,扩大“朋友圈”;把培育年轻客户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策略,争取客户平均年龄40岁左右,加快实现客户年龄结构的中青年化。在业务经营上,既要坚守、提升核心业务,做深做透“存款、贷款、结算”三大基础性金融业务,又要注重综合化、多元化经营。
四是在精细管理上有新提升。在银行业告别躺着赚钱的日子时代,福建农信更要在精细管理方面狠下功夫。精细管理如果做得不到位,做得不够好,农信社点多面广、人员众多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不但不会是优势,还将会变为沉重的包袱。为此,我们将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注重科学定价、用户体验,从制度优化、流程优化、产品优化着手,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推进。
助力民生 受人尊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发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号召。在实践中,银行都会遇上普惠金融与商业可持续的矛盾,您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助力民生,打造受人尊重的好银行”,特别是高度重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以期破解这个难题。
余军:是的。对于银行的起源,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所以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长凳、椅子,英语转化为Bank。银行与长凳是什么关系呢。原来早期威尼斯的银行家就是坐在板凳上进行交易,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我们做银行的不能忘了这个历史,要记住从何而来,为何而来。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很不喜欢银行家,他有一句很经典的评价“什么叫银行家?银行家就是这么一种人,他在大晴天把伞借给你,天气一变就要把它拿回来”。前一段时间,我们中国银行业也颇受社会各界质疑,甚至国务院的领导都曾说过:“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为什么会如此?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有的银行忘了初心,忘了从哪里来,忘了威尼斯河埠头上的板凳。福建农信要打造百姓心目中的好银行,不能忘了初心,不能“为富不仁”,不能“晴天送伞,雨中收伞”。福建是习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发源地和“试验田”,是他著名的《摆脱贫困》这部有广泛影响力的著作的诞生地。所以,福建农信要受人尊重,首要的是要助力民生,“十三五”时期关键要做好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
中央和福建省委都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列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我们要树立前瞻性的金融扶贫理念,不能把金融扶贫视作“不得已而为之”的政治任务,而要善于从中挖掘共赢之道。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扶贫开发不仅不是一种负担,反而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风口”,成为农信社、农商银行业务发展的新蓝海,为农信系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因此,作为扶贫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从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出发,还是从把握机遇、推动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都要担负起金融扶贫的光荣使命,主动扛起精准扶贫的大旗,争当金融扶贫的先行卒和主力军。
对于助力民生特别是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已经迅速行动,出台了“十三五”金融扶贫工作规划及2016年度扶贫计划,提出了金融精准扶贫“123456”的工作思路,把金融扶贫工作纳入行社经营绩效考核内容,力争每年全省农信系统单列民生扶贫信贷资金不少于75亿元,重点对接服务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专门开发扶贫专项信贷产品,大力实施“省联社——办事处——行社——网点——便民点”五级联动及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贫困群体、扶贫项目“四个精准对接行动”,确保扶贫资金精准投放。前不久,尼泊特台风给福建带来巨大的灾害,在这场灾难面前,福建农信也迅速响应,对受灾贷款户开展“增贷、延贷、降利率”的综合帮扶行动;全省农信还积极捐款300多万元,支持重点受灾县重建家园,体现了福建农信的民生情怀。
提高素质 队伍优秀
《》:由于历史原因,相对于其他银行机构来说,农信社干部员工队伍素质在总体上存在差距,“提高素质,打造队伍优秀的好银行”任务会更艰巨一些。您对队伍优秀的期望是什么样的?
余军:事业发展,关键在人。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面对艰巨的转型升级任务,我们必须在队伍建设上提质,打造队伍建设升级版,持之以恒建设一支“情系‘三农、团结协作、精通业务、遵规守纪、敢拼会赢”的农信干部员工队伍。我觉得,农信队伍建设有其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其他现代银行的模式。这支队伍首要的是必须保持对农信事业的情怀,要爱农、支农、知农。我省长汀县联社原理事长戴国榕就是其中的代表,省联社党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已经开展向戴国榕同志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七一”以来,中华合作时报和农村金融时报等报刊对戴国榕同志的先进事迹都作了专题报道。
我们要有人才危机感,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今后将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加强合作,逐年加大干部员工学习培训力度,不定期举办“福万通”大讲堂,加快建设具有福建农信特色的系统完整、结构合理、与农信业务和战略密切结合的干部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把高管培养为具有企业家精神、德才兼备的现代银行家,把员工培育为具备工匠精神、德技双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满意产品的专业人才。同时,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要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干部交流任职和挂职锻炼机制,规范干部提拔任用程序,加大专业化、年轻化干部的培养力度,并注意合理使用各个年龄段的干部,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我们提出三年内实现所有基层行社必须有一个以上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高管的目标。此外,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对外开放的,要紧密结合农信工作实际需要,从基业长青的战略高度着眼,加大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力度。
深化改革 强化职能
《》:社会各界对农信社改革议论比较多,您是怎么看的?
余军:任何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都不能忘了初心。2003年国务院关于农信社改革的方案确立了“小法人大系统,小银行大平台”的体制机制,这种体制机制在我省已经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在应对未来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挑战中,它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显现。如果没有这种体制机制,各个农信社、农商银行只能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合力,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可能已经被淘汰。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这种大的体制机制框架不动摇,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具体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在今年3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言说:“小银行单一网点,边际效益比较小,成本比较高,招人要付出更高的工资等。小银行现在遇到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不逢时。”他的这段话戳中了小银行的要害。但对我们农信系的“小银行”来说,这个短板可以在“大系统”、“大平台”中得到解决,而且,通过“大系统”、“大平台”,小银行“船小好掉头”的灵活经营优势可以得到更充分发挥,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受各方干预、上层信息传递滞后的不足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我们福建农信系村镇银行比其他系村镇银行相对发展得好一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它用我们的系统、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流程。曾经有本书,书名叫《赢在顶层设计》,我们农信社有过去10年的黄金期,首先应该归功于中央对农信社管理体制的科学设计。
近来,对省联社改革有各种研究、探索,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我认为,总的一条,推进省联社改革不能忘了历史,忘了初心。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小微。我们要以是否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农信社(农商银行)基业长青作为衡量包括省联社改革在内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成败得失的唯一标准。在坚持这个标准下,允许各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从我省实际出发,要进一步强化省联社职能,切实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改革的重点是优化管理、协调,强化指导、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此要优化管理方式,提升指导水平,完善协调机制,拓展服务平台,营造农信幸福大家园。在强化服务方面,要把省联社进一步打造为政策咨询、信息科技、产品研发、资金营运、学习培训、后台集中、客服营销和品牌宣传的大平台。
树立信心 直面挑战
《》:您刚到福建农信工作半年时间,对打造“四好银行”是否有信心?或者说,当前,打造四好银行的挑战有哪些?又有什么样的机遇?
余军:当前,福建农信面对风险挑战的压力前所未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三期叠加”和“L型经济增长阶段”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化进程提速,银行业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大。特别是银行业面临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竞争加剧、监管趋紧等诸多新挑战,规模高速扩张和盈利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利润增速“个位数时代”已经来临。银行业的这种新业态在福建农信具体表现为“一升两降两化”,即风险防控压力上升,贷款有效需求下降,盈利能力下降,客户老龄化和机构分化。
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同时,我对打造“四好银行”充满信心,因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总的看,福建农信仍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新起点上,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提升机遇。
从国内看:尽管目前我国发展存在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但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十二五”胜利收官,我国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今年以来,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同时新动力的成长势头正在加快。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改革举措的启动,新经济的兴起,中国经济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这必将给我们银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三农”看:中央对“三农”的重视前所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3年聚焦“三农”,“农业现代化”连续3年进入文件主题,“四化同步”中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属“三农”范畴,等等。这些都表明“三农”工作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中使命极其重大。这对我们“农”字当头、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来说,是个大机遇。
从福建看:福建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特别是中央作出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包括支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福州新区等,赋予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福建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从福建农信自身来看:首先是前10年改革发展为福建农信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有独特的行业优势,这些优势包括网密根深优势,人缘地缘优势,包括“小法人大系统、小银行大平台”的协同优势,全员持股、民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优势等,这些优势许多是其他商业银行所不可比的,构成了福建农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只要福建农信能够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勇于应对新挑战,善于抢抓新机遇,在“寒冬时节”抱团取暖、砥砺前行、扎实工作,我们有信心迎来建设“四好银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