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16-08-16杜景明
杜景明
摘 要: 数学是严密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同时数学也是复杂的、枯燥的。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把一件枯燥而复杂的事变得简单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求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解析各学科教材中的心理因素,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如何让数学活跃起来,渗透健康心理教育,让他们阳光、快乐地学习呢?作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氛围 驾驭课堂能力 数学史学知识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求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解析各学科教材中的心理因素,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有创新、先进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既要传播好知识技能又要培育良好的德育情操和心理健康的渗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1.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时时更新课堂教学观。
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外,还包括师生在课堂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课堂活跃氛围的向上性,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习惯的培养与问题的纠正,以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的培养与提高。只有有了这样新兴的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才能算是完美的,才能使健康教育有意义、有价值。
2.教师在备课中要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不仅要备知识点与教学环节,还要结合学生特点挖掘出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如在高二数学教学指数函数的应用时,我们就可以计算:
1.01的365次方等于37.8;
0.99的365次方等于0.03;
若: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
1代表我们一天的努力;
1.01表示我们每天都多做0.01;
0.99表示我们每天少做0.01;
365天后……
一个增长到了37.8,另一个减少到0.03;
可见:每天多做那么一点点,积少成多,就会带来巨大的飞跃!
每天少做那么一点点,而结果却……
看看吧:
37.8÷0.03≈1260
针对高中生不能持之以恒、急于求成的问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心理进行教育和引导。
3.教师要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以介绍本单元中的数学知识史、相应的数学知识等内容,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数学哲理,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借“题”发挥,学生对数学更喜爱了,感到学习数学“真正”有用了,才会喜欢学,才会去学。
二、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教育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忽视任何一方的活动,教育均不可能教研专区全新登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1.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心理氛围。
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
2.课堂教学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丰富的趣味数学游戏和数学史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而不是“讲”满那一堂课;例如,再讲方程时,我们完全可以花费十分钟的时间玩这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入课题:关于年龄的秘密——
[1].首先,随意挑一个数字(0.1.2.3.4.5.6.7.8.9);[2].把这个数字乘上2;[3].然后加上5;[4].再乘以50;[5].把得到的数目加上1764;[6].最后一个步骤,用这个数目减去你出生的那一年。现在,你会有一个三位数的数字。
第一位数字是你一开始选择的数目,接下来的两位数,就是你的年龄,真的如此吗?最后让同学看看结果:
(x×2+5)50+1764=100x+250+1764=(100x+2014)-1978
不得惊叹方程的神奇了吧!
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讲解方程的应用,效果相信一定不错吧!这样让学生产生愉快、浓厚的兴趣后,再来学习。
(2)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导入过程中通过实物、幻灯、录音、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情境,把学生完全带入具体、生动、形象的数学学习情境中,把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启发下有效进行数学学习。
三、充分重视数学教学活动课的开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而对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数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同时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时机。
1.在数学课中可以利用一些“探究性活动”开展活动。通过探究的失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锻炼学生的心理。例如:让学生模仿上面的趣味数学活动探究下面的这个问题:魔术师说:“只要告诉我一个数,我便知道你的鞋子大小和年龄。将自己的鞋子尺码数(要整数)乘以2,再加上39,然后乘以50,再加上64,最后减去自己的年龄。”
某同学听后迅速地计算着,他鞋码25,1983年生,按要求计算是:
(25×2+39)×50+64-1983=2523
他将这个数报出后,魔术师立即告诉他:今年23岁,鞋码25,接着一些人纷纷报出计算结果,魔术师一一猜中,无一失误。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样,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又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习数学的情趣,何乐而不为?
2.在数学课中可以开展数学知识讲座、趣味数学知识介绍、数学游戏等,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如:趣味数学中,有“奇妙的9”、“兔子、狗、马跑步”问题、“蜗牛爬井”问题、“钟面路程”问题等。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生活中的数学、趣味数学,那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乏味、不再枯燥;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会感到太难,真正使数学课堂有激情地“活跃”起来。
总之,数学能使学生从数学的内容、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思想等方面潜移默化感受规则、责任、创新、诚信、严谨,以及敢于正视失败的心理品质,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关心学生心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教育,我们要以独特的个性发挥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汪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模型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刘正理.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几点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4(02).
[3]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